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53個科創平臺“上架”,找科研資源就像網購一樣便捷

2025-06-25 16:31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9588) 掃描到手機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依托轄區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優勢,加速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2024年9月,“青島古鎮口大學城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開放共享平臺”網站與微信小程序(以下簡稱“共享平臺”),以“不設區域界限、不設價值門檻”的理念同步上線。

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青島航空技術研究院、青島明月海藻集團等14家單位的近500臺(套)科研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為新區企業進行研發提供了“家門口的實驗室”。今年3月,新區啟動科創平臺產學研結對共建計劃,依托共享平臺,通過“線上展示+線下對接”推動校企合作“精準配對”。

“我們把‘青島市遙感成像與精密測量技術創新中心’科創平臺的信息上傳到共享平臺,僅幾天時間就收到了多家企業的合作請求。”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博士李宏升告訴記者,最終學校與中融裝發(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北斗衛星數據應用中心成功“結對”,在西海岸新區海洋科技產業園共建聯合實驗室,今年將陸續開展機載激光測深雷達的定標測試和水下機器人科研訓練工作,聚焦深海探測、海洋生物、智能無人等領域為企業技術賦能……結對共建計劃成效顯著,實施三個月就有五個項目成功“聯姻”,一場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正在新區精彩上演。

53個科創平臺“上架”,推動校企“精準配對”

“像逛網購平臺一樣找科研資源!”如今,西海岸新區的企業正體驗著這樣的便利,動動手指,就能在共享平臺上,一鍵對接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青島濱海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

今年3月,新區啟動科創平臺產學研結對共建計劃,依托共享平臺,以“市場需求牽引、政府組織推動”的模式邀請駐區高校、科研機構和新區企業結對共建。首批上架了涉及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新區重點產業的53個高能級科創平臺,通過“線上展示+線下對接”推動校企合作“精準配對”。

記者在共享平臺看到,53個科創平臺的信息一目了然。企業不僅能輕松查看各平臺的研發領域、結對共建意向,還能一鍵獲取合作渠道,實現與高校科研團隊的“零距離”對接。

例如,中國海洋大學發布的水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平臺,聚焦水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模式,希望與企業開展聯產技術研發。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發布青島市海洋地質勘探導航重點實驗室,研發方向涵蓋遙感科學與技術、數字孿生等領域,希望與企業共建成果轉化產業園區,推動科研成果從“紙面上”落到“生產線”。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發布的海洋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面向工業生物科技前沿,服務我國海洋生物制造科技與藍色生物經濟的發展,結對目標是與企業共建檢驗驗證平臺,加速成果轉化落地。

山東科技大學發布了山東省綜合能源多能互補高效與智慧運行重點實驗室,希望與新區企業共同開展綜合能源系統的研制與轉化,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能源與儲能市場,打造多能協同、互動優化的一體化綜合能源系統。

……

“本次結對共建計劃是從‘硬件共享’向‘協同創新’的升級,目標是幫助新區每家企業至少對接1個科創平臺,推動校企共建創新聯合體,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古鎮口海洋科教創新區高校理事會秘書處副秘書長鞠慶坤告訴記者,共享平臺打破了科研資源與產業需求間的壁壘,不僅能推動優質科研資源從實驗室走向產業一線,還能牽引高校院所優化科技創新機制、學科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持續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激活創新一池春水

短短三個月,校企結對的成果已經顯現:5個項目成功“聯姻”,更多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洽談正緊鑼密鼓推進中,科技成果轉化不斷跑出“加速度”。

今年3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大山能新能源學院教授趙東亞團隊持有的“一種感應加熱爐系統及結構”和“一種耦合加熱裝置”2項專利作價105.91萬元,吸引投資196.69萬元,在新區注冊成立青島瑞浦特化工設備有限公司。趙東亞作為公司研發總監,帶領團隊加快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磁感應加熱爐系統。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理學院高級實驗師劉金玉,依托山東省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平臺,正與中德聯合集團等企業緊密協作,共同推進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節能安防低碳數智系統產業化落地。該項目憑借創新性與應用潛力,于5月份斬獲2025青島科創大賽優秀獎。

山東科技大學儲能技術學院綠色氫能技術團隊聯合青島康普銳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組織申報了2025年度科技部“一帶一路”綠色氫能與新型儲能技術培訓班項目并成功獲批。該項目將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技術培訓,目前已招收8個國家的20多名學員,預計今年7月正式展開培訓。

青島濱海學院、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與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人才培養方面,三方將聯合培養新型醫學生物信息學跨學科人才,構建創新培養模式,共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深化產教融合機制;科研與成果轉化方面,聯合舉辦學術活動、申報科研項目,開展海洋藥物研究;醫療合作方面,推進基因與細胞技術在臨床的應用。

在共享平臺上,53個科創平臺相互交流、各取所需,有效連接起高校實驗室的“高精尖”技術與企業需求。“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拓展結對共建合作領域,推動校企共享技術研發、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檢測認證、計量校準平臺,共建成果轉化產業園區、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院士專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實習實訓基地、訂單班、微專業,開展人才互聘、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合作。”鞠慶坤表示,高校理事會秘書處將聯合大功能區、鎮街、區直部門,開展科創平臺產學研結對共建項目路演、成果推介、洽談簽約、政策宣講等活動,破解結對共建中存在的痛點難點,持續激活區域創新生態的“一池春水”。

政策紅利精準釋放,構建一流科創生態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新興技術領域。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在于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生態,而政策支持則是驅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催化劑”。

在共享平臺上,科創平臺產學研結對共建項目政策紅利清單清晰明確。

在區級人才獎補政策中,新區給予自主培養或全職新引進國家級人才工程人才與區內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橫向課題項目合作的駐區高校院所最高50萬元獎勵;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舉辦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挑戰賽,對在新區落地轉化的三等獎及以上獲獎項目,經評審后,采取項目直投、跟投等方式給予最高200萬元的專項支持。每年面向重點產業領域企業遴選50名左右符合條件的碩士研究生,赴合作高校院所攻讀博士,完成當年度學業目標的,按照年均學費的50%給予獎勵。

聚焦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這一重點方向,根據《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院大所向區向海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設立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海洋裝備、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藥物、海洋漁業等領域項目和海洋國際合作領域項目。

為促進高校、院所、企業資源開放共享,新區印發《青島古鎮口大學城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和《青島古鎮口大學城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開放共享聯席會議制度》,出臺大學城創新券政策。作為共享平臺資源使用方的科技型企業享有30%政府資金補助、大學生創客團隊享有80%政府資金補助;作為資源供給方的高校院所和大型企業,則可獲得10%至30%政府資金獎勵。

在金融服務創新上,今年2月,古鎮口大學城科技股權投資運營中心的設立獲省級層面支持,創新打造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模式,實施財政科技資金“撥改投”“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科技項目管理改革,用好高校天使基金,為科技創新及成果產業化項目提供金融“活水”。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統籌研究制定成果轉化、金融支持、海洋科技、人才培育等專項政策,實施科創體系改革攻堅行動等五大改革行動,有力推動了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未來,新區將持續發力,構建一流科技創新生態,提供創新發展動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匯聚創新要素資源、提升創新整體效能,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強區,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創新動能。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曉哲 通訊員 李宛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