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用舞蹈,帶領普通人追夢!美術生仉琳靠舞蹈培訓創業,學員閃耀文旅宣傳片
為了一秒鐘的鏡頭,盡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對,青島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包括仉琳。
一部成功的城市宣傳片,離不開好的MV演員,他們的整體調度培訓,往往都來自舞蹈教學機構。仉琳,這位曾經帶著3萬元來青島創業的美術生,做了16年舞蹈教學培訓,為青島的對外形象宣傳增添了不少光彩,也把很多普通人帶上了更大的舞臺。
如今的仉琳事業重心傾向于支持青島文旅各項大型活動演出和宣傳片的拍攝。
走進青島宣傳片
從青島市文旅局的文旅大片《青島帶節奏》,到中國旅游日(青島)主題音樂劇《暢游膠州,一出好戲等你》,再到李村夜市、中山路劈柴院等特色文化街區宣傳片,以及青島影視劇中有舞蹈戲份的明星教學和團隊培訓,仉琳創立的帝一舞蹈品牌一直活躍在青島文化活動一線,為島城文藝事業不斷輸送演藝人才。
仉琳帶學員積極參加青島文旅宣傳片的錄制。
“《青島帶節奏》的文旅大片當時歷時半個多月,從我們機構挑選了五十多人參與MV拍攝,在青島幾乎所有標志性打卡地都拍攝了舞蹈大片,像棧橋、方特、極地海洋公園等等,我帶著舞蹈學員們起早貪黑地拍攝,大家都為了宣傳家鄉而干勁十足。”仉琳回想這些年凡是青島文旅需要她的時候,她都帶著一幫學員全情投入,“大家有機會成為青島宣傳片中的一分子特別驕傲,覺得自己的舞蹈除了自娛以外,更有了價值感,所以哪怕舞蹈演員很多,自己的鏡頭只有一秒鐘,也會盡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力。”
仉琳帶領的舞團一直積極參與青島各項大型活動。
不僅是舞蹈學員對文旅拍攝的積極性高,仉琳自己也非常樂意把時間精力投入宣傳青島上,“我2008年帶著三萬塊錢在青島創業,干到現在青島市區四家店,現階段會員五千多人,青島給了我很多很多,所以我想現在有條件了,盡可能地為這座改變了我生活軌跡的城市做一點什么”。
說起早年的創業故事,仉琳直言是青島改變了她的人生。“其實我是個美術生,2002年考進青島大學服裝設計專業,按照原本的職業規劃路線,我可能是個服裝設計師吧。但是青島大學的學生活動非常豐富,我來青島上學以后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各種社團都想嘗試一下,在舞蹈社團找到了快樂之源,太喜歡跳舞的自己了,一直跳成了青大舞蹈協會的會長。其實青大有舞蹈專業,以院校中國舞為主,我這種業余的進去跳街舞不僅沒有受到歧視,反而身邊的師哥師姐們都在鼓勵我,也會教我不同舞種的技巧。這可能是我在青島以舞蹈創業的第一層養料,感謝青島大學舞蹈社團里的每一個人當時給予我的溫暖。”
仉琳是青島第一批肚皮舞一線教學老師。
填補當年市場空白
“我上大三的時候,就利用業余時間去健身房兼職當跳操的教練,那時候學校門口的健身房老板對我也很好,員工團建都會帶上兼職的我,想讓我多嘗嘗青島特色美食。老板在工資上從未虧待我,那時候我一個周就能賺三千塊錢!”仉琳說自己是個仗義的人,錢來得快花得也快,有錢了就不能忘了宿舍里、社團里的兄弟姐妹們,所以一邊兼職賺錢一邊請客,畢業時也沒剩下多少積蓄。“自己跳的時候能自學自娛自樂,但是要當老師更系統地教別人,我是重新去了北京現代音樂學院進修的”,仉琳在北京進修了半年爵士舞教學,懷揣所剩不多的資金開始創業之路。
“當時成年人想學跳舞只能從網上找視頻自學,但是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不是每個人的協調性和身體條件都能像舞蹈社團里的人一樣自學成才,那時候青島還沒有比較專業的針對成年人的全舞種培訓機構,算是個市場空白吧”。仉琳第一家店開在李村,為了省錢,裝修時墻皮都是自己粉刷的,“我當時踩著凳子一個人熬夜刷墻,看著毛坯水泥一點點變成雪白的墻壁,其實是個挺治愈的過程,工期快完成的時候看著白墻都想笑,好像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仉琳在青島落戶已十六年,她由衷感謝青島給予她美滿的事業和家庭。
仉琳說自己是個樂觀的人,能省錢自己干的活盡量自己干,缺人就上大街發傳單一個人一個人地問。“那時候雖然市場是空白的,但人們的觀念也是空白的,那時候發傳單給成年人讓他們來學舞蹈,經常會收到很吃驚或者害羞的反饋,我都多大歲數了還學舞蹈啊。”仉琳笑稱,年輕時的自己會在大街上像賣大力丸一樣喊學舞蹈吧,街舞肚皮舞中國舞全舞種都有,還會找來一起跳舞的朋友在街上路演招攬人氣,年輕時候有闖勁臉皮厚,那時候也沒有手機轉發廣告,第一家店的每一個會員,都是她一個一個從街上拉來的。
兩年后的2010年,她準備在海爾路開第二家店時,店還沒開,會員就已經在等著了。“那時候是會員催著開分店,嶗山區的會員聯名給我建議往李村跑太遠了,一直叫我擴大經營,把店開到嶗山中心位置。”讓仉琳開心的是,兩年的嘗試有了回報,成年人學跳舞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只要用心做,客戶的需求和黏性都非常強。“青島果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時尚之城,成人全舞種培訓雖然在當年是新生事物,但是人們接受得很快,愛美女性也愿意利用業余時間繼續打造提升自己,所以十六年前在青島的創業條件可謂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青島文旅宣傳大片中,仉琳帶出的舞蹈團隊參與拍攝。
讓普通人有夢可追
如今的仉琳在青島擁有成人舞蹈培訓四家店,累計會員五千多人。“最難的是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第一家店的時候上街拉人最難。后來分店多了,市面上其他成人舞蹈培訓品牌也紛紛開起來,競爭也越來越大了。”仉琳坦言,在任何行業都會有競爭,“有競爭是正常的,說明整個行業一直是向上發展的,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進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成年女性開始接觸到這個領域,市場越來越大其實是好事,當然對我們的教學質量和服務要求會越來越高”。
仉琳的會員,以各行各業的普通女性為主,大家業余時間在舞室成為舞者。“我現在也在一線教學,我一直認為成人舞蹈教學不能把客戶當作跳著玩玩而已,大家同樣花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一定是希望跳得更好。所以我會跟我招聘的老師強調,老師退一步學生退十步,不管平時相處得多么輕松愉快,一到舞蹈的專業領域上一定要嚴格要求學員”。正是這樣嚴謹教學的態度,讓很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從未接觸過舞蹈的人,走向越來越專業的舞蹈精進之路。
2024年8月18日,“體協杯”中國體育舞蹈公開賽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落幕,仉琳帶領的團隊摘得成人團體舞拉丁賽冠軍。這次比賽由山東省體育舞蹈運動協會主辦,共有來自全國的153個團體參賽。仉琳的隊伍共12個人,年齡在25歲到50歲之間,有研究生在讀、公務員、外企職員、牙科醫生、中學語文老師等。
大家最終走向全國冠軍的領獎臺。
“最初只想著大家跳了這么久的舞,去專業大型比賽上鍛煉鍛煉,權當一次體驗經歷了。跳得最好的舞齡15年的姐姐最先響應,剛學舞蹈2年的新人研究生妹妹想要報名,我們也熱烈歡迎,主打來了就是一個開心就好的團隊。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報名之后的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里,她們為了團隊的榮譽能拼到那個份兒上。”仉琳如今說起拿到全國冠軍的十二朵金花,還會為她們的刻苦努力而動容,“住在市區的,幾乎每天晚上都來集合排練,看孩子的帶著孩子來,沒時間吃飯的買個面包路上墊墊肚子也要來,家住高新區不能每天來的,周末兩天的晚上必須全隊集合每次都練幾個小時。三分半鐘的節目包含了斗牛、桑巴、倫巴、恰恰四個舞種,每一小節她們都練習了無數遍,后來按比賽隊形正式走隊排練了,舞蹈教室的場地容納不下大隊形的變化,她們就去石老人海水浴場那邊的廣場上排練。大夏天,一練一晚上是汗流浹背,幾乎到了一種專注狀態下的無我的境界。”
看到太多學員為了舞蹈而拼盡全力的樣子,仉琳也從她們身上汲取到繼續加油的力量,“如果說在很多人眼里升官發財才是人生的意義,那舞蹈一定是沒用的東西。但一個個成熟的大人愿意在疲憊生活中把自己重新活成十七歲的樣子,有夢可做,有理想可追,無論舞臺在哪里,她們每天都是閃閃發光的自己”。
(半島全媒體記者 鐘聞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