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珍稀物種“落戶安家”——山東生物多樣性保護見聞
臨近傍晚,在山東省濟寧市微山湖新薛河濕地,白鷺在水中覓食,成群的鳥兒從頭頂飛過,各種鳥叫聲不絕于耳。“快看,那就是震旦鴉雀。現在光我在這拍到的鳥就有100多種。以前幾乎絕跡的鳥,現在又回來了。”當地資深攝影愛好者趙邁說。
微山湖曾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的家園,后來這些自然界的“精靈”蹤跡全無。通過大力治理、修復和保護,微山湖再現草長鶯飛的景象。2021年2月,青頭潛鴨在此重現。
乘船進入微山湖,碧波蕩漾,一群水鳥迅速鉆入蘆葦叢中,沿途多處可見青荷碧水、魚躍鳥飛的景象。
濟寧市微山縣縣長郭鑫說,今年春節期間,成群的鸕鶿首次遷徙至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越冬。鳥類的回歸,是微山湖生物多樣性最好的見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和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此繁衍生息;銀魚、鱖魚、毛刀魚等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魚類重新出現;極危物種桃花水母也出現在微山湖水域。
目前,山東省濟寧市累計完成濕地保護修復20.37萬畝,全市濕地面積達260萬畝,建成青頭潛鴨棲息保護地1500畝。
山東省地處黃河下游,瀕臨渤海與黃海,轄區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既有森林、灌叢、草甸、濕地等陸地生態系統,也有海岸帶、島嶼、河口、近海等海洋生態系統,優良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山東省又是工業大省、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壓力大、責任重。
山東基本構建起了部門協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體系,探索完善數據共享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體系,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大批珍稀瀕危物種在山東“落戶安家”,還有一些新物種被發現。
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振國介紹,山東師范大學的一名學生在佛慧山調查陸生軟體動物時,采集到一只外形獨特的蝸牛,“外殼呈低圓錐形,黃白相間,最典型的特征是螺塔略高,很漂亮。”
經解剖和DNA測序,發現其解剖學特征和分子遺傳序列與其他蝸牛有明顯差異,超出同一物種范疇。2023年6月,這一新物種得到公認,并以發現地命名為“佛慧華蝸牛”。
后來,這種蝸牛在濟南龍洞—佛峪一帶的山上也被發現。山東師范大學相關研究團隊認為,在濟南中心城區能發現世界新物種,說明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豐富。
不久前,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丹山小學的紅領巾志愿林長們,手提生活廢棄物制成的鳥巢,沿著蜿蜒的護林山路來到嶗山西麓半山腰處。在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青島市校外輔導員徐立強的幫助下,學生們將鳥巢懸掛在樹林中。
山東以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意識為目標,建立健全多層次、全覆蓋、多元化的生物多樣性宣傳科普體系,探索拓寬公眾參與途徑,提高全民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自覺。
泰山景區采用“政府+志愿者”模式,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生態系統持續向好,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野生鳥類種類數量連續刷新。山東生態環境部門每年邀請知名作家實地采風、開展創作,以文學之筆書寫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實踐。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管言明說,山東將繼續秉承生態文明理念,全面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遺傳資源得到全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