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新聞周刊丨老房“新家”!老破小,亦吃香,有夢想,有市場

2024-01-21 23:11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10502) 掃描到手機

       文/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趙永寶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褚乃健

  青島樓市每掛出100套二手房,就有約13套是“老破小”。

  “老破小”,一個房產名詞,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建成年代久遠、又簡陋狹小的住房,通常在房齡20年以上、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這些二手老舊住房,占據了房產交易市場不小的比例。

  據貝殼找房數據,截至1月20日,青島在售二手房總數為118317套。其中,20年以上、90平方米以下房源數量為15107套,占總掛牌量的12.77%。這種高占比情況在一線城市尤為突出。以最先推出房票制的廣州為例,每掛出100套房子,就有23套是“老破小”。

  這類二手房,多是來自上個世紀的產物。在投資者眼里,“老破小”由于在保值增值方面的劣勢,成了他們急于甩掉的包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學者曾做過研究,將其存在的問題總結為八類,包括停車難、無電梯、流動人口多、鄰居鬧矛盾、物業服務差或壓根沒物業等。

  然而,這些“老破小”卻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占有一席之地。它們往往地處人人羨慕的學區,周邊有便捷的交通、發達的商業等配套,以及相對更低的“身價”。

  一位小紅書博主曾發起一項“買遠大新還是老破小”的投票,吸引了3878人參與,有48%的人選擇“老破小”。同樣,一些“老破小”的擁有者為了破題紓困,開始爆改老房子、牽頭裝電梯,從內而外地彌補住房本身的短板,打造成新的理想家園。

  有了這套“老破小”,40歲的辛曉然在與往事作別后,依然有一個安身之所;36歲的劉小丙可以讓孩子就讀優質的公立初中;79歲的管書堂大爺不用跑去即墨藍谷的養老房,不用再奔波近兩個小時回市內只為看看牽掛的兒孫。

  在他們心里,一套“老破小”如同容器,生活的歡愉與哀傷沉淀在里面,孩子的未來與希冀萌發在里面,城市的成長密碼隱藏在里面……

賣或不賣都是一種“割舍”

  賣掉房子的那個晚上,辛曉然看到媽媽含著淚收拾陳年的東西,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擺設,慢慢封進紙箱,與往事割舍。她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這是一套位于水清溝片區的頂樓“老破小”,不算自建面積也有40平方米,只賣了38萬元。

  40歲的辛曉然從小生活在這里,父親離世后,這套房子至今已空置了10年,每年都有人勸她賣掉,可她連出租都沒舍得。

  然而,現實卻給了辛曉然一個措手不及,這套房子開始以每年10萬元的速度跌價。“2018年的時候能賣到70萬元,那時候中介勸我降降價,六十來萬很好賣。當時沒有舍得,我媽說要留個念想。”后來,50萬元也賣不上了。直到去年12月份,價格降到40萬元,終于有人出價。

  買家是一對在青島打工多年的夫妻,他們有兩個孩子,如今一家四口終于可以落戶了,“我把所有的家具家電都留給了買家。他們說,大女兒的目標是青島大學。”那也是辛曉然的母校,她對這一家人滿懷祝福。

  辛曉然的這套房子是典型的“老破小”。“火柴盒”一樣的戶型,沒有客廳,兩平方米的衛生間沒有窗戶,廚房逼仄不堪,鄰居在家打個噴嚏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很難想象,在上世紀80年代,這是家家戶戶爭搶的“香餑餑”。

  那時候,房屋的功能還僅僅停留在為居住者遮風蔽雨上。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推行商品房,南北通透、干濕分離、元寶戶型等各式房型才開始出現。

  國家統計局于2021年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31.94%的城市家庭房屋修建于2000年以前,32.86%的家庭房屋建于2000年到2009年;2010年以后的只占35.20%。

  辛曉然的這套房子在2018年高峰期,還能賣到每平米兩萬元出頭。那時候,這種“老破小”因其相對低廉的價格和成熟的配套,一度不愁接盤者。

辛曉然小時候生活過的房間。

  當時間來到2023年,仿佛一切都變了。辛曉然發現,手機里各種房產大V都在教你“趕緊拋棄老破小”“整合遠郊房、老破小換豪宅”。

  去年賣房之前,她打開二手房平臺,發現一些市區的“老破小”,都掙扎在“萬元線”上:

  撫順路19號小區,1988年,56.4平方米,成交單價9930元;

  錯埠嶺三路,1992年,52.59平方米,成交單價12360元;

  利津路,1997年,51.7平方米,成交單價9865元;

  嘉祥路巨野路,1990年,37.12平方米,成交單價12123元;

  ……

  更讓辛曉然糾結的是,她手里還有一套“老破小”,就在賣出那套同單元的一樓。那是爺爺奶奶留給她的,65平方米的套二房。

  從事外貿工作的辛曉然,曾在加拿大溫哥華工作多年,在那邊住的是180平方米的大宅,本想留在國外發展的她,終因牽掛太多,又回到了從小生活的地方。

  推開門,滿眼都是回憶。

  小時候,她和爸媽住在頂樓,爺爺奶奶住一樓。“爸爸每天下班都會先到奶奶家,咂一口溫好的白酒,然后樂滋滋地上樓。”辛曉然說,“爺爺做好飯,就在樓下吆喝幾嗓子喊我下來吃。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看《還珠格格》,我就利用兩集的間隙,穿著拖鞋噔噔噔跑下樓,每家門里都傳出片尾曲,樓道里還飄著飯香。”

  辛曉然感慨,從前時間慢,院子里也沒什么車。“一到周末就熱鬧了,姑姑們都會回來,在奶奶家聚餐。當然也免不了經常在樓下喊我,姑姑的嗓門更高,有時候能把對面六樓的都喊得冒出頭來。”

  剛畢業那些年,辛曉然創業艱難,媽媽常常勸她:孩子你不用太辛苦了,咱家有房子,馬上就能拆遷,就算拆不了,大不了賣房子。是的,在房價高歌猛進的那些年,這兩套“老破小”能賣到200多萬元。“那時候還沒有‘躺平’這個詞,反正心里就覺得放松了許多,結果一放松就到了現在。”

辛曉然家另一套位于一樓的老房子。

  辛曉然也許不必如此落寞。據貝殼數據統計,2023年青島二手房共計成交65679套,同比上漲23.76%。盡管成交價格落腳在每平方米16461元,創下了近5年來新低,但剛需人群仍舊是二手房市場成交主力,一些面積小、總價低的房源,仍十分受青睞。從數據來看,2023年成交的二手房中,100平方米以內的房源占比最大,約68.5%。分居室來看,兩居室房源的成交幾乎占據半壁江山,約47.5%。

  隨著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推進,與辛曉然家老房子一路之隔的筒子樓,被拆遷后建起了停車場和足球場,還有大片的綠地,小區的居住環境一下子高大上起來。

  學會跟自己和解,辛曉然不再糾結于房子的保值增值,一樓的房子不準備賣了,打算好好裝修一下搬回來住。她給自己樹立了新的價值觀,“只要不賣,就沒賠,就是一套房產。”

  最近,辛曉然開始關注起網上一些爆改“老破小”的視頻,看到有的博主自己砸墻鑿地、涂抹拆裝,最后實現房屋華麗變身。她本來也想有樣學樣,自己做裝修日記,“可深夜一覺醒來,忽然覺得以前的苦吃得挺多了,不想再吃一點苦了,從現在起就要享受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頭到尾我就不動一根手指頭,連垃圾也不扔一下!”

  于是,辛曉然開始找尋有“老破小”改造經驗的設計師,希望“最好改得看不出一點之前老房的痕跡”,她不想有以前的記憶了,要開啟全新的生活。

22平米里找到幸福與安穩

  36歲的劉小丙,就是那個自己改造“老破小”的人。然而,與辛曉然的老房子不同,劉小丙的房子有個更妥貼的名字——學區房。

  劉小丙是一位景觀設計師,2008年大學畢業后來到青島,在香港中路的遠洋大廈附近工作。

  那時候,同事們都在單位附近租房子,她卻一頭扎進了老城區,租住在觀海二路。沒有私家車的上班路,對她來說是“千里迢迢”,但從未后悔。

  早晨,伴著教堂滄桑的鐘聲醒來,推開窗戶,遠處的海若隱若現……對老城區的癡迷,從那時便種在了劉小丙心里。

  2020年的夏天,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學區房”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擺上了桌面。劉小丙沒有絲毫猶豫,相中了老城區所在的“市南中片”,只看了四五套房子,便下定了一套套內面積只有22平方米的“老破小”。

  這套房子位于中山路附近,屬于市南中片“最有性價比”的德縣路小學學區。房東掛牌170萬元,最終150萬元成交。

  盡管近兩年樓市低迷,但在二手房交易平臺上,學區房的成交依舊活躍。就拿2023年最后幾天的數據來看:

  龍山路,青島市實驗小學學區,40.12平方米,150萬元,12月31日成交;

  仰口路,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學區,48.65平方米,117萬元,12月29日成交;

  華山路,大學路小學學區,56.75平方米,171萬元,12月27日成交;

  伏龍路,萊蕪一路小學學區,55.09平方米,115萬元,12月25日成交;

  ……

  對比之下,劉小丙說自己買在了高點,這套房子不知道已歷經多少任學區房主,也許在她手里就是終點了。

旋轉的樓梯也是石條搭建。

  這是一棟德式老洋房,主體結構由石頭砌成,旋轉的樓梯也是石條搭建。高大的拱形門洞,在午后的陽光下透出一絲神秘。劉小丙也不知它于何年建造,只聽鄰居黃爺爺說,他上世紀50年代出生后便在這里居住,這在當年也算是豪宅了。

  房子一樓二樓可以正常居住,三樓是閣樓。整座建筑加上周邊裙房,被劃分成了30多個居住單元,每個都有獨立產權,劉小丙的房子便是其中之一。

  22平方米,通常在買家眼里是典型的“落戶房”,不會居住的。但劉小丙卻想好好裝修一下。“人是需要一些浸潤的,房子東邊不遠處便是德國總督府,西側緊鄰的是老舍公園,過兩個路口就能到達中山路。”她喜歡這種有歷史感的地方,也想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

  其實,劉小丙在李滄區還有一套1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那是她于2014年購置的婚房,如今已經成為他們一家的周末“度假屋”。

  老房改造是個大工程。房間,墻壁大片發霉,厚重的木制吊頂已經有些腐朽開裂……這些都不重要,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把功能做齊,臥室、客廳、廚房、餐廳、衛生間,都要在這22平方米內解決掉。

改造好的房子顯得溫馨有格調。

  好在房子層高接近4米,劉小丙借勢設計了一個吊鋪,把孩子的居住區放在上面,通過一個直上直下的樓梯連接。這樓梯是劉小丙自己畫圖,找鐵匠打造的,后來也成為她整個房屋改造中最得意的地方,因為它幾乎不占什么空間。

  當時年僅4歲的兒子興奮地爬上樓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臥室”,“那種感覺就像小鳥擁有了一片可以飛翔的天空,自由又新奇。”

直上直下的樓梯成為改造的點睛之筆。

  樓梯節約出的空間,做了一整墻的電視柜,陽光透過胡桃木色的百葉窗,打在米白色的柜子上,成了家里最浪漫的光影收集處。劉小丙說,她特別喜歡窗外那棵老樹,夏天它會張開枝干與葉片,在沙沙的聲響中幫家人擋住熾烈的陽光,在冬天掉光葉子,讓陽光帶著溫暖盡情地拋灑進來。

這個角落成了家里最浪漫的光影收集處。

  衛生間改動了位置,設在吊鋪下方的角落里,旁邊擠下了一臺大大的雙開門冰箱和洗衣機。靠窗邊是一張雙人床,緊挨的一張法式雙人沙發是從李滄區的房子里拉過來的,上方掛著鄰居黃爺爺送的一幅油畫,畫面上是一片滄桑斑駁而又錯落有致的老城區建筑群。

  每一件家具、每一個小物件都可丁可卯,可能多一分都放不下,把空間利用到了極致。

  一共花了15萬元,對這間22平方米的屋子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造后,它搖身變成兩室一廳、一廚一衛,安靜、簡約、大氣,又帶著一點小格調。

  劉小丙把自己的改造記錄發在社交平臺上,引來一片贊嘆。甚至有網友問:房子可以賣給我嗎?劉小丙說,即使將來用不到了,也會留作民宿,這套老洋房就算自己的收藏了。

  小小的房子,滿滿的溫馨。劉小丙覺得,生活的品質與房子的新舊無關,在這間房齡至少是自己年齡兩倍的房子里,她找到了幸福感和安穩感。

老房加電梯讓養老不折騰

  當頑瘴痼疾被攻克,重生的“老破小”也讓老人們放下心結,安享歲月靜好。

  為在哪養老謀劃了六七年,年近八旬的管書堂最近決定不折騰了,因為困擾他最大的出門難題解決了。

  讓管書堂開始為“養老”這件事做準備,大概是在2017年,那年他72歲。

  當時,管書堂住在市南區永嘉路小區,地段沒得說,80多平方米也住得下,但房子在5樓,沒有電梯,上一趟樓要歇兩次。于是,他拿出積攢多年的退休金,在即墨藍谷置辦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套一房,準備和老伴去那邊養老。

  然而,交房后跑了幾趟,管書堂發現,無論怎么優化線路,地鐵轉地鐵再轉公交的通勤模式,總也少不了1小時50分鐘。再加上兒孫輩的生活重心都在市區,他們的養老房就這么空置了,“還得交物業費”。

  從1989年建成起,管書堂就住在永嘉路小區。那時候,別人都還用煤氣罐,他們小區就早早通上了天然氣。年輕的時候,爬5樓不覺得累,一晃30多年過去,腿腳日漸跟不上趟,除了平常買菜,管書堂幾乎不下樓,“有些生病坐上輪椅的,幾乎是常年不下樓,年輕一點的都買房搬走了。”

  “爬不動樓”的鄰居越來越多,盼望加裝電梯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2023年,永嘉路小區成為青島市473個被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從地下雨污管網,到鋪設地磚、綠化拆違,里里外外煥然一新。

改造后的永嘉路小區煥然一新。

  院子里的桂花樹,以及樹下的花草、果蔬和各種綠植,被整齊有序地分片布置,圍上了木籬笆。地面換上了透水磚,大片的空地鋪上了石板,還起了個接地氣的名字——拉呱地。更讓管書堂心動的是,不少老樓已經裝上了電梯。

  于是,身為8個樓座“片長”的管書堂,主動當起了加裝電梯的牽頭人。

  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就是做鄰里工作。管書堂挨家挨戶敲門勸說,不少房子都出租了,有的房主住在其他區,甚至遠在外地。經過一番工作,他所住單元樓的28戶,除一樓二樓8戶外,其余20戶中有18戶在加裝電梯意愿書上簽了字,“除去政府補貼,最多的一戶需要分擔3萬來塊錢”。

管書堂向記者介紹電梯安裝的細節。

  接下來的工作千頭萬緒,對于79歲的管書堂并不容易。

  逍遙路、金湖路、鹽城路……哪里加裝了電梯,管書堂就去哪里看,循著上面的電話打過去問,最終聯系了六七家電梯公司。

  “三菱、奧的斯是一線電梯品牌,我們小區里青房給安裝得多。”管書堂儼然成了一個電梯專家,他把各家公司的價格、牌子、服務、優缺點都列了出來,然后召集大家到樓下開會。

  每當有新進展,管書堂就召集大家開會商量,但是經常有一多半的住戶不在家,他就挨個打電話溝通。為此,有鄰居專門給他轉了1000塊錢紅包,當作電話費,但是他沒有收。

  “最終我們商定用一個最好的電梯。”管書堂說,安裝公司選擇了城陽的一家公司,盡管這家公司在他們小區的電梯業務不多,但是有國資背景,還有實體工廠,管書堂覺得放心。“我快80歲了,不可能一直當片長,找個放心的公司,將來出了問題也好找啊。”

  簽合同的時候,管書堂專門找了幾位年輕的鄰居一塊來研究。他發現合同上有一條說,20萬元的政府補貼需要居民先行墊付,覺得這不合理,硬是讓安裝公司妥協后修改了合同。

  61歲的姜建春就住在管書堂家隔壁的樓上,他們單元樓加裝的電梯剛剛投入運行,管書堂隔三岔五就來串門,感受“一鍵直達”的便利。

  姜建春說,自從裝上了電梯,已經有兩戶鄰居準備把原來租出去的房子收回來自己住了。一年多時間,整個永嘉路小區90多個樓座,已經加裝了25部電梯。

姜建春這棟樓上的電梯剛剛投用不久。

  進入2024年,一切手續就位后,電梯終于開始安裝了。管書堂每天都會下樓看看,不時和安裝人員溝通,關于門口放坡的走向,關于大理石基座的高度,一些細節不看看總是不放心。

  他說,“以后住在這里,想什么時候出門都行,倆字兒——舒坦!”

  管書堂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開展以來,青島市已改造老舊小區791個、改造面積191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2.97萬戶。2024年,青島市七區三市共計劃改造老舊小區433個,將惠及居民132693戶。

  數字的背后,承載著居民的熱切期望。以舊換新,以新換心,青島正在用實際行動讓城市居住品質“里子”實、“面子”美,讓一處處“老破小”成為“全齡友好型”居所,讓百姓生活更方便、舒適、美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辛曉然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