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 | 當一名博士生成為“追魚”博主:重要的是科普這件事
半島全媒體記者 牛曉芳
“這是啥啊?沙子口有好多?!?/p>
“海仙人掌,一種腔腸動物。晚上關燈了摸一摸,會發(fā)出綠色熒光?!?/p>
“為什么叫日本帶魚?”
“物種學名,不能隨便更改。名字帶‘日本’,這和最早由日本人發(fā)現(xiàn),或者在日本臨近海域發(fā)現(xiàn)有關?!?/p>
“日本和美蝦好吃嗎?”
“好吃,甜口?!?/p>
……
在專業(yè)領域里,他看起來無所不知。但是,這可不是央視《一站到底》的問答現(xiàn)場,這是他視頻評論區(qū)的互動。在他的海洋生物科普視頻里,寫滿了為適應當下傳播環(huán)境所做的每一種設計:封面標題要用大字號花體;開場3秒就得進入主題;口播吐字要既快又清晰;出現(xiàn)在畫面里的物種要足夠豐富新奇……
最重要的是,不到5分鐘的視頻里要塞滿故事——一個貫穿始終的,關于人的故事和無數(shù)個關于生物的故事。
別誤會,他不叫張辰亮,他叫韓驍。前者是粉絲量超5000萬的科普屆出圈IP“無窮小亮”,后者只是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的一名在校生,剛剛讀博士不到一個月。
2023年11月開始,韓驍將手機里自己拍攝的各種魚類視頻剪輯配音后,發(fā)布在短視頻平臺上。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科普形式吸引了釣魚愛好者、趕海愛好者、海洋生物愛好者以及美食愛好者的關注,有人稱他為“海洋生物版的無窮小亮”。
迄今為止,韓驍在各平臺上的粉絲量加起來不過3萬多,成為下一個“無窮小亮”,這樣的目標或許有點遙不可及。對他來說,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目標,重要的是科普這件事,“做了總比不做強”。
韓驍在海邊采樣。
成了稀缺資源
除了相似的科普風格,韓驍和張辰亮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中國農業(yè)大學校友。出生于1999年的韓驍,本科就讀于中國農業(yè)大學水產學院;2021年,考入中國海洋大學讀研;今年8月,又順利成為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貝類研究室的一名博士研究生。
和張辰亮不同的是,在科普短視頻中,韓驍保留著一些堅持。
比如,他堅持在每個物種的中文正式名后標注拉丁名——這是被張辰亮明確放棄的操作;
比如,他用貝多芬第七交響曲作為背景音樂——這是個人品位與直白淺顯的平臺環(huán)境間的低聲抵抗;
再比如,他一遍遍地糾正網友“生物學上沒有品種,只有物種”——盡管過于嚴肅會喪失掉部分“網感”。
視頻背后,除了他從事的頗具科研精神的工作,還有一個給力的“智囊團”——
一個在學校擁有一口巨大海缸的研究生,“他在魚類、甲殼類動物方面非常專業(yè)”;一位高校漁業(yè)系的教授,“他平時做一些耳石類的研究,通過耳石,就能從一堆已經模糊不清的魚肉中辨別它們的門類”;一位已在研究領域內出版專著的權威學者……他們散布在全國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均是某種海洋生物細分領域的專家。
雖然掌握了豐富的魚類知識,但由于魚類并非韓驍?shù)膶I(yè)研究方向,早期,他在制作每條視頻時,都會找身邊研究相關領域的專家請教、把關。“做視頻肯定有錯誤,從去年開始做到現(xiàn)在,錯誤率可能有10%到15%。有錯誤就大大方方承認,然后勘誤。”他說。
隨手拍視頻成為他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習慣,但視頻的剪輯工作需要額外花費業(yè)余時間完成。如此,每天的空閑時間剪一點,制作一條三五分鐘的視頻往往累計需要耗費七八個小時,跨度長達一周。
“要糾錯,要保證發(fā)音沒問題,畫面清晰,字幕無誤,配樂恰當,音量大小變化合適……”韓驍解釋,“比如昨天剪了一個視頻,還沒有發(fā)布,其實已經八九不離十了,但我還要審它兩遍。”
這種過于認真嚴謹?shù)纳a方式,注定韓并不是一個高產博主。超過10個月的時間,他的抖音賬號只公開發(fā)布了57個作品。要成為“網紅”,這樣的頻次顯然不夠,但“流量”從來不是他的直接追求。
“當時是本著清一清手機內存的想法去做(視頻)的,后來一想,也可以讓大家看看這個海鮮活著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又想到可以(通過視頻)做一些關于宣傳海洋生物、科普的事情……一系列想法促使我做了下去?!表n驍說。
認真、專業(yè)、持之以恒,這些品質湊在一起,成為短視頻平臺上的稀缺資源。發(fā)布第5條視頻后,韓驍就被更多網友發(fā)現(xiàn),那條視頻點贊量超過5000;半年后,抖音官方工作人員找上門,與他正式簽約。
簽約之后,意味著投入在短視頻上的時間有了物質的回報。這讓韓驍感到意外。
“從來不知道還有給錢這個事,直到有一天,賬戶上有錢了,還能提現(xiàn)。”作為一個低產博主,韓驍每月僅通過抖音平臺就有約2000元收入,假如更勤奮地創(chuàng)作……
遺憾的是韓驍沒有這種假如?!耙院笠膊挥米瞿敲辞诹?,因為博士研究要花時間鉆研,要把自己的事做好了再干別的。”
8月底,韓驍在海鮮市場拍攝科普視頻。
像大衛(wèi)一樣
為什么拍魚?因為他喜歡魚。至于為什么喜歡魚,這個故事要從2000年講起。
那年,不滿1歲的韓驍就開始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里播放的《動物世界》《海底世界》,專心致志,“已經不挪窩了”。會說話時,他已經能夠學著用簡單的詞匯拼湊一個關于“河馬跳入水中”的故事。
這是記錄在媽媽日記本里的細節(jié)。在韓驍自己的記憶中,對野生動植物,尤其是對海洋生物的熱愛,是從小到大未曾改變過的。讀小學后,他開始癡迷于奈吉爾·馬文、大衛(wèi)·愛登堡的自然紀錄片。
“走進野外,往沙灘上一躺,旁邊一只小海龜過來了,就給大家講講它的故事……”大衛(wèi)·愛登堡紀錄片中的這個場景,是韓驍理想工作狀態(tài)的具象化展現(xiàn)。
當然,成為下一個大衛(wèi)·愛登堡,這樣的目標看上去也遙不可及。但對韓驍來說,這正是他追逐的一個夢想。
他是夢想者,也是行動者。
4歲那年,家人就能從韓驍?shù)漠嬛锌吹娇铸?、鯊魚、小貓釣魚,以及布滿一整張紙的海底世界。信息獲取渠道匱乏的他無處臨摹,“全靠想象”。
5歲那年,他養(yǎng)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只小烏龜。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不到一年,小烏龜死了。此后,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龜,也因此,成為一個很懂龜?shù)摹皩<摇薄?/p>
14歲那年冬天,他在家里的陽臺上種了各種豆子,花豆、黑豆、綠豆……按時澆水,觀察它們的生長。“我發(fā)現(xiàn)每種豆長出來的莖不一樣,有的長毛,有的光滑,葉子也不一樣,每個生長階段也不一樣……”韓驍用畫筆記錄下這些差異與變化。
18歲那年的7月,高考結束后準備報志愿的他,在某個剛睡醒的清晨突然決定——“我要報農學?!彼麑λ猩锔信d趣,尤其偏愛海洋生物,因此,他將第一志愿鎖定為中國農業(yè)大學水產相關專業(yè),并如愿被錄取。
大學四年里,韓驍幾乎抓住了一切能夠在熱愛里實踐、體驗的機會。
他利用大一時的每一個周末,去北京一家爬行動物主題公園做講解員。那里吸引他的,是來自中美洲的蛇、蜥蜴和龜。
“如果當時不去做這個,我可能未來二十年、三十年都不能近距離接觸這些東西,不知道這些奧秘?!痹陧n驍眼中,這些奧秘是珍貴的,“有一種龜叫泥龜,長得特別大,專門吃植物,現(xiàn)在滅絕到只剩這一種了。以前知道這個東西,但真的拿到手里,完全不一樣。”
他的手機里仍存著18歲那年抱著這只泥龜?shù)恼掌黄鸨4嫦聛淼恼掌镞€記錄著,他用手托著一只小蜥蜴——隨后被這只蜥蜴咬傷了左手小拇指;他將一條棕黑錦蛇圍在脖子上;他用英文給來自阿塞拜疆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講爬行動物的故事……
大一結束后,學校提供了一個去榮成做導游的實習機會,韓驍積極報名。于是,一整個暑假,他跑去榮成碼頭帶著游客坐船去參觀漁民的養(yǎng)殖場地。
“反正要保持在這個領域的活躍。你想干的事,平時要做好準備,當機遇到來的時候,你就能抓住了?!彼忉屪约簩嵺`活動的這種熱情。
這個為熱愛而做的準備工作,他到現(xiàn)在也沒有停止?!霸囈幌隆?,成為韓驍人生中的高頻詞——
大二時,遇到一個下鄉(xiāng)給留守兒童上課的機會,恰巧影響年輕一代的自然觀是他的追求,那就去“試一下”;
讀研期間,受邀去嶗山給外國小朋友實地上自然科學課,這是一個絕佳的戶外講解體驗,那也要“試一下”;
前段時間,藍絲帶海洋保護協(xié)會邀請做一個關于青島潮間帶生物的分享,有機會向更多人宣傳海洋保護理念,那必須“試一下”;
最近,媒體聯(lián)系采訪,有了更大的發(fā)聲渠道,更是毫不猶豫“試一下”……
當然,成為一名海洋生物科普博主,也是“試一下”的結果。真的很難區(qū)分,這些經歷究竟是準備,還是機遇。
“(那些關于動物的知識)不是特意學的,就像那個鳥,到年紀了,你一推,它嘩一下就會飛一樣?!表n驍說。
尋找“C”螺
在魚的領域,韓驍自認是一名學習者。在自己的研究專業(yè)——微型軟體動物,他是一名創(chuàng)新者。
研究方向是他在研二那年確定的。
一只成年微型貝的個體長度最大的有六七毫米,最小的只有500微米,肉眼不易察覺,它們像塵埃一樣散布在地球上的各個水域,種類超過10萬個。20多年的好奇與嘗試,最終落在一個需要用體視顯微鏡放大十倍才能觀察到的微觀世界里。
他的鉆研精神在這個微觀世界生了根、開了花。2023年初,還在讀研二的韓驍在山東半島淺海海域發(fā)現(xiàn)一個微型貝類新物種,一年后,一篇關于新物種的文章在國際學術期刊Mollusks Research(《軟體動物研究》)上正式發(fā)表。
這個神秘莫測的科研過程同樣被他用短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透過鏡頭語言,科研的神秘感被另一個詞替代:孤獨。
孤獨就是,一個人拖著一只巨大的行李箱,在冬日陽光下,影子被拉得很長很長。
2022年12月,韓驍獨自一人花了40天,走遍山東半島沿海,尋找一種代號為“C”的朱砂螺。那只巨大的行李箱里,裝著他的采樣裝備和隨身物品。
那時,全國仍處在疫情防控期,他要適應每地的防疫政策。采樣活動隨潮水而定,每過一兩天,他就要換個城市繼續(xù)尋找。因為停留不足7天,有時會被限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很多路,他需要照著地圖走過去。
穿過凋敝的村落,經過漆黑的隧道,踏上無人的小島,也路過熱鬧的市集。他在一個市集上救下了一條混在魚攤里的松江鱸,將它放生在附近的水域。
“那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其實這是信息差,北方很多,南方少見?!表n驍翻著手機里的照片,習慣性地在任意一次對話中進行“科普”。
就這樣日復一日一無所獲,他沒想過放棄,“因為還有下一站”。
“即使再認真,也不一定發(fā)現(xiàn)某些種類……消沉、失意、無奈是常有的事。有時候一覺醒來,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會悵然很久?!痹谀谴苇h(huán)山東半島的出差總結中,他如是寫下這段話。
這個故事的背景音樂是王杰的《誰明浪子心》?!翱梢孕Φ脑挘粫蕖被貞涍@段經歷時,韓驍將這句歌詞念出聲。“這些歌詞不是具體的人類情感,它抽象成了一種狀態(tài)。踏遍萬水千山,就想找到那個螺,怎么就是找不到啊……”
直到今天,那個編號為C的螺還是沒有找到。它最后一次被發(fā)現(xiàn)是在2019年的山東半島附近海域。30多個樣本混在其他物種中被帶回了實驗室,浸泡在95°的酒精里。韓驍在一次提取DNA時發(fā)現(xiàn)了它,于是有了2022年的那次環(huán)山東半島的探尋。
最后,編號C被韓驍命名為“齊魯朱砂螺(Barleeia qilu)”,2024年2月,作為海螺新物種被正式收錄于《世界海洋生物目錄》(WoRMS)。
2024年2月,“齊魯朱砂螺”作為海螺新物種正式發(fā)布。
在路過的市集上,他放生了一條松江鱸。
知道“黃魚護卵”嗎
“沒找到也是一種收獲,可以告訴大家,這個螺確實沒有了?!表n驍嘆了口氣,“沒人在乎?!?/p>
在他的世界里,沒人在乎的事情太多了。
面對完全外行的采訪者,韓驍充滿激情地詳細講解了空間異質性對物種分布的重要影響,以及生態(tài)位上的分化現(xiàn)象。末了,他又嘆了一口氣,“沒人在乎?!?/p>
“我后來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還是對吃最感興趣,能吃嗎?好吃嗎?怎么吃?大家以吃為樂,對于生態(tài)保護沒有概念。你講你的,他們聽一句,吃一口?!睂τ诤Q罂破找曨l的效果,韓驍并不樂觀。
2020年,94歲的大衛(wèi)·愛登堡寫下了《我們星球上的生命:我一生的目擊證詞與未來憧憬》一書。他在書中提到,20世紀70年代,人類通過黑膠唱片第一次聽到座頭鯨的歌聲,就被深深震撼了,“這些原來僅僅被視為動物油脂來源的生物?,F(xiàn)在有了自己的個性。它們悲哀的歌聲被解讀為求救的呼喊?!弊源耍床饿L運動在全球范圍內興起。
同樣1968年,來自阿波羅8號拍攝的第一張地球照片改變了全世界人們的觀念:原來,我們的星球是微小的、孤立的、脆弱的。我們的家園不是無限的。我們的存在是有邊界的。
這些案例激勵著一代代科普人用各種形式講故事。大衛(wèi)·艾登堡的紀錄片是一種,張辰亮的逗樂式科普也是一種。
在韓驍心中,自己做視頻的行為也是對大衛(wèi)·愛登堡的致敬?!澳愫粲跞藗內ケWo海洋,可是很多人連它是什么都不知道。保護海洋,要從認識海洋開始?!?/p>
他在鏡頭前講了一個“黃魚護卵”的故事:每到繁殖季節(jié),雄性黃魚會守在自己的魚卵周圍,保護它們不被天敵吃掉。“但是如果這個季節(jié),雄性黃魚被你釣走了,它的一窩小魚就不會活下來了。當大家了解了這個故事,就能理解一些事情?!?/p>
韓驍將類似的故事填充進自己的每一條視頻里,再將20%的專業(yè)知識混在其中。這樣做有什么影響嗎?“微乎其微?!彼姓J。
“現(xiàn)在影響力不夠大,所以要通過實踐,明白大家想看什么,最終讓自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到那時……”結果會怎樣?他沒有說完。
做視頻科普付出的努力并不是完全徒勞的。就在今年夏天,一個初中生在大連海邊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活在海參身上的微型雙殼貝,二者形成了一種神奇的共生現(xiàn)象。他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韓驍,并在韓驍?shù)闹笇虏蓸?、用酒精浸泡保存樣本。如今,這件珍貴的樣本已經擺在了韓驍?shù)膶嶒炇依铩?/p>
對韓驍來說,這些通過短視頻平臺連接上的同好是禮物,他們散布在全國各地,成為韓驍做科研的民間支持力量。
“到現(xiàn)在,全國能提供樣本的線人加起來不超過20個,但是有比沒有好太多了?!彼f,“這是做‘自媒體’的意義,我打造了一張名片,起碼讓別人知道我是誰,才有可能為我提供幫助?!?/p>
做“一尾馬口魚”
在科學和學術世界之外,韓驍是一名25歲的學生,山東濱州人,成長于一個位于城鄉(xiāng)接合部的飼料廠,媽媽是醫(yī)生,爸爸是貨車司機。他年幼時見過最大的水域,是家門口的那口小池塘。
是紀錄片、書籍讓他擁有了一顆比海洋還要遼闊的心。
韓驍?shù)木W名叫“一只迭戈”,從18歲那年開始使用至今,來自阿根廷足球運動員迭戈·馬拉多納?!八撵`魂散發(fā)出來的自由,對身后民族的熱愛,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以及簡單純粹的快樂……我無法成為迭戈,我是他幻化的萬千精神的一只。”韓驍解釋。
如果不叫“一只迭戈”,他可能是“一只三毛”“一只查爾斯·狄更斯”……這些是他最喜歡的作家。
如果類比一種魚呢?那他可能是“一尾馬口魚”。他的社交賬號頭像是一條手繪的馬口魚。幼年的馬口魚周身銀白,成年后就換上了一身五彩斑斕的外衣,藍色、綠色、紅色是它的主色調。
“它是那種有點呆、有點笨,但是很兇、很莽的魚,我喜歡生物的這種本性?!表n驍說。
今年5月的一天,他在嶗山的一條溪流里釣起這條馬口魚,帶回宿舍,悉心養(yǎng)在自己的魚缸里。就在同一天,有人在附近的溪流里用土炸彈炸魚。
這些都是生物的本性,這些割裂的情景也都發(fā)生在同一片天空下。在網絡之外的大多數(shù)時候,他獨自一人經過一切矛盾現(xiàn)場,停下來,然后走開。曾經通過紀錄片目睹過的那個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世界正在褪色。但或許,就像大衛(wèi)·愛登堡在書里說的那樣:行動起來,切爾諾貝利的反應堆還來得及關閉。
因此,在每次走開時,他習慣性地用手機拍攝下眼前的畫面?!拔覝蕚淞撕芏嗨夭模€想做一期青島淡水魚的視頻?!表n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