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打架”,車主買單……探訪“困”在算法里的網約車司機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
每公里的單價一直在降,抽成也提高了,同樣一天跑300公里左右,少掙近百元……根據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止到2023年10月份,青島的網約車超過了5.7萬輛,比2022年底增長過萬輛。與此同時,平臺的數量也在增加,各種大小軟件加起來超過了80個。而平臺為了吸引流量不斷開始降價,最終買單的卻是網約車司機。不少司機都是貸款十多萬,每個月車貸兩三千元,即便價格低也瘋狂搶單。不少網約車司機每天都是跑12個小時,有些甚至跑14個小時。即便如此,在淡季的青島,每個月的純收入平均下來也就是有七八千元。貸款買車的司機如果要退出,電車的折損價可能接近一半,少則三四萬元,多則六七萬。同時,平臺的算法也鼓勵司機更多接單來提高評分,最終讓司機不得不提高工作時長來維持原來的收入。
反映:
時間長了收入降了 一天12個小時流水300多元
“現在網約車司機行業越來越卷,工作時間長了收入卻降了,”今年52歲的劉師傅,原本從事山地旅游行業,2020年轉行成為一名網約車司機。劉師傅說,沒有其他的技術,干網約車沒有什么門檻,而且聽說收入比較高,就貸款買了一輛電車。
當時就直接零首付,一個月還貸3000元多點,三年一共10多萬。劉師傅說,剛入行的時候,第一個月都是新手保護期,不看你的評分,平臺還會推送各種大單甚至連環單。一單沒有干完,平臺又推送了新的一單。剛開始的時候,一天跑八九個小時,每個月的流水也能輕松過萬。
劉師傅正在等待接單
因為有車貸壓力,劉師傅算是比較拼的一個,常年保持早晨7點開始出車,一直忙到晚上7點左右停止接單,每天都是12個小時左右。但是,收入卻是越來越低。
劉師傅說,他現在一天也還是30多單,每天能跑300公里左右。但是到了晚上一看流水,也就是350元左右。如果是放在前兩年,同樣的公里數能多掙100元左右。多出來的這些,就是他每個月的純收益。
而如果還想要跟以前掙同樣的收益,差不多每天要多干2個小時。劉師傅說,這個是司機普遍的一個感受。一方面因為價格低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司機數量增多,訂單就相對變少了。
數據:
不到一年 網約車數量增長過萬
“幾乎每天都看到有新的司機加入,”劉師傅說,其實整體的訂單數量并沒有太多的變化,而越來越多的司機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加速了內卷。
據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青島市網約車行業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青島市共計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道路運輸證57559張;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從業資格證110366張。
而2022年底發布的數據則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青島市共計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道路運輸證46085張,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從業資格證88011張。從公開的數據來看,每一年甚至每個季度的網約車數量以及從業人數都呈現增長狀態。
司機劉師傅在等待接單的時候喝水休息
同時,網約車平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根據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青島市已有滴滴出行、T3出行、迪爾出行、曹操出行等84家平臺公司取得青島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比2023年二季度增加6家平臺公司。其中,實際接單運營的平臺公司為52家。
對于網約車的數量,青島市交通運輸局也在官方網站上發布提醒:島城網約車車輛、駕駛員數量持續增長,行業利潤空間已經不大,應充分關注了解行業運營動態,充分了解各平臺公司運價機制,掌握出行淡旺季明顯的特點,客觀分析評估經營收益,適度降低收入預期,審慎做好購車等投資和從業選擇等。
“市場已經飽和了,之所以不斷有新司機加入進來,主要是因為沒有門檻,誰都可以干,”劉師傅說,不少司機都是四十歲左右,沒有相關的技術,而只要會開車就可以干網約車司機。另外一方面,網約車零首付、租賃等方式,讓一些資金不足的人也可以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沒有專門的技術,但是上有老下有小急需掙錢,所以大量人員就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劉師傅說,網約車司機的飽和,也是平臺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很少去考慮司機利益的主要原因。這一單你不愿意干,還有不少人等著搶單。這就導致平臺制定規則的時候越來越苛刻。
進退兩難:
掙不到錢又不舍得賣車 不少司機每天跑12個小時
李師傅趁著中午休息充電
“現在網約車司機很難,尤其是貸款買了電車的真是進退兩難,”今年46歲的李師傅說,他之前是一名出租車司機,2022年10月份車輛到期了就貸款買了一輛電車。他買這輛新車的時候就花了14萬多,貸款6萬多。每個月車貸2000多元,總共3年。為了減輕負擔,他特意將首付比例提高了一點。有些車主每個月的貸款,可能是三四千元。
作為專職的網約車司機,如果想要收入高一點的話,基本上每天都需要跑10個小時以上。因為早晚高峰期的訂單多,而且每公里的費用也要高一些。因此,他一般從早晨6點跑到11點左右,然后從下午5點跑到晚上十一點多。一天下來十多個小時,能跑30單左右,里程大概260公里,算下來的話,一天的全部收入300多元。
李師傅說,如果是運氣好的話,一個月的流水算下來大概是9000元到1萬元之間。但是,像他這種買車的人,一個月還要交2000多元車貸,充電還需要1000元左右再加上每個月800元左右的車輛保險。“不算平時的車損以及吃飯,固定的開始就4000元左右,”李師傅說,一個月忙活下來也就能掙四五千元。
司機李師傅上個月的流水僅為6000多元
“青島的淡旺季太明顯,現在單量少,司機數量卻增多,大家直叫苦但是又很難退出,”李師傅說,一旦貸款買車以后,退出的成本太高了。以他這輛車為例,電池的質保三年只針對第一任車主,一旦轉手就不算了。他的車輛開了一年多,如果現在轉手能賣個六七萬就不錯了,價格直接對半砍,最少損失五六萬元。
李師傅說,總感覺不舍得損失這么大,所以大家都咬牙堅持。而且,他們這些車輛一般都第六年就要報廢了,前三年都在還貸款,后三年才是真正收入高的時候,誰也不愿意提前放棄。“一般六年一個周期,不愿意繼續干的就退出了,”李師傅說,也有不少人受不了這個苦,即便是賠錢也要將車輛賣掉推出這個行業。但是,有一部分司機退出,更多的司機加入進來,也導致行業越來越內卷。
無奈:
“困”在平臺里 算法之下只能拼命跑
現在都是大數據,但很多規則平臺都不明示,卻在無形之中指導司機去如何干。李師傅說,比如他們會有一些熱點區域,也就是統計你的訂單都在哪些范圍,他們稱為熱點區域。他經常在市內三區以及嶗山接單,如果是接了一單去黃島,即便是自己的分比較高,也不容易接單。
“之前不經常去機場,去了一次排隊四五個小時才接到單,”李師傅說,如果你想在某一個地方接單,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如何保持活躍度,就需要多接單,多耗時間才能有更好的活躍度。
“高的評分更容易接單,但只有不停接單才有高評分,”李師傅說,除了一些基礎分,接單的數量等都直接與你的分數相關。如果你想要維持一個高的評分,每天的接單量就要越多,想多接單就要工作更多的時間。
司機李師傅用了4個軟件搶單
“有時候家里有事,兩三天不干的情況下,剛出來就不好接單,”李師傅說,平臺上的這些派單規則是不公開的。如果你想更好地搶單,就必須好好地運營一個號,讓評分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李師傅說,作為一個旅游城市,青島的淡旺季比較明顯。他們必須維持好賬號的活躍度,這樣等旅游旺季來的時候,他們也才能更好的搶單,收入也更多一些。每個平臺的抽成都差不多,但是這些活躍度的考核讓司機只能全力運營好一個平臺。
不過,李師傅也下載了其他三款軟件。“有時候訂單量少,總不能讓自己閑著,”李師傅說,有時候去了一些不常去的地方,不愿意空車開回來,就找其他一些平臺來搶單。一般情況下,這些價格都比較優惠,但是總比空車跑回來要強一點。
期望:
平臺較少價格競爭 司機權益更有保障
平臺打架,司機買單。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不少司機都反映平臺的增多并未給司機帶來好處,反而是因為司機數量越來越多,平臺制定的政策對司機越來越苛刻。
劉師傅說,為了爭奪乘客,平臺紛紛開始通過提高優惠券的方式來補貼。這些優惠措施,最后買單的卻都是司機。比如某平臺上,每一單的收成比例都是不一樣的。如果這一單優惠,平臺的抽成比例可能會降低。從這一單上來看,乘客跟司機都沒吃虧。但是,在另外的訂單上尤其是總額高的訂單,平臺的抽成比例就會增加。綜合算起來,還是網約車司機最后買單。
中午電價低的時候,充電的幾乎全部是網約車司機
李師傅說,平臺的競爭是通過不斷壓低價格來實現,而網約車司機為了保障原有的收入,就需要工作更長的時間。原來10個小時就能掙到的錢,現在需要多跑兩個小時。對于網約車司機而言,勞動強度進一步加大。有些司機為了能多掙一點,甚至一天跑14個小時。
“現在的網約車司機比出租車還累,”李師傅說,他甚至都有一些后悔轉行成為網約車司機。他給記者舉例說,即便是網約車的數量越來越多,價格上可能也相對優惠,仍然有不少人選擇出租車。而且,跑相同的距離出租車并沒有平臺的抽成,反而收入更有保障。以他為例,同樣是一天干十個小時,如果是出租車的話,可能每個月多掙兩三千元。
劉師傅說,網約車司機有時候就像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從事網約車司機之前,他是一名從事山地旅游的導游。在青島的爬山圈里也比較有名,身體素質也是非常棒。“一天爬個二三十公里肯定沒問題,現在走五公里就氣喘吁吁,”劉師傅說,一方面是飲食休息沒有規律。他每天早晨7點從家里出發,早高峰一直到9點左右。之后,他就會到一些相對熱點的地方等著派單。 因為續航里程不多,只有270公里,他需要在附近找充電的地方。一邊給車輛充電,然后找地方買個煎餅果子或者吃一包泡面。
“有時候接了一單后面還有,上廁所都來不及,”劉師傅說,網約車司機普遍不大敢多喝水,在加上一坐就是12小時左右。晚上7點左右跑完最后一單后,劉師傅就回家吃飯,稍微洗漱一下睡覺就已經要到9點了。
“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從車上到床上,很少有活動都時間”,劉師傅說,不少司機干了兩三年都有各種職業病,比如腰椎、頸椎等問題。
劉師傅說,作為一名網約車司機,他希望平臺制定政策的時候更加公開透明一點,比例也相對低一些。而隨著網約車勞動強度的增大,也會面臨更多的健康問題。同時,希望相關部門也能介入,讓各平臺在一個合理的價格之內競爭,而不是一味的低價,最后這些成本還是會轉移到司機身上。
- 青島故事|大片特效魔法師!探訪東方影都,仿生機械狗竟讓記者誤以為真
- 探訪殯儀館的特殊崗位:生命終點站的守護者
- 青島故事|這個地下酒窖,存著6000余人的私家白酒!半島記者獨家探訪山東“省級非遺”小眾酒廠
- 服務“上新”! 青島網約車推出一鍵快訴通道
- 島城警事|守護擴建中的南北大通道!記者探訪同三高速交警,單向交通下他們加倍用心
- 守護擴建中的南北大通道!記者探訪同三高速交警,單向交通下他們加倍用心
- 10毫升血,即可實現癌癥早期精準篩查——探訪山東言鼎控股集團的細胞液體活檢與植物干細胞創新之路
- “金”榜題名丨半島探校走進青島二中,深入探訪名校、全面助力成才!
- 送積分,送米面,送鍋…… 半島3·15“試金”行動展開,記者探訪發現有銀行“存款送禮”
- 央媒看青島|《人民日報》探訪青島新質生產力:建設基因測序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