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劉小莉不顧悶熱天氣為游客提供引導服務。
文/半島記者 李曉哲 婁花 實習生牟佳怡 通訊員 張卓 趙書寒 李璐圖/半島記者 張偉
與夜晚人們載歌載舞狂飲狂嗨的場面相比,白天的啤酒城更加安靜溫和,與它一同等待著夜幕降臨的,是白天的高溫和堅守在崗位上的志愿者們。這群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志愿者來自島城的多所高校,他們“駐扎”在世紀廣場及其四周的道路上,為游客提供引導服務,確保節慶活動井然有序地開展。
頭戴灰色遮陽帽,身穿藍綠色上衣,肩披印有“青島啤酒節志愿者”字樣的綬帶,胳膊上戴著白色的遮陽袖套,這是志愿者劉小莉的日常裝束。18歲的劉小莉是青島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大一學生,她的主要工作是在深圳路與梅嶺路交叉口為游客提供引導服務。
“剛開始感覺挺辛苦,但適應之后感覺還好。”劉小莉說,10:30到崗、19:30離崗,除去用餐和休息時間,她每天要站著工作5個小時。為游客提供交通引導不是個輕松的“差事”,不僅要時刻站著,還要與夏日的驕陽“親密接觸”。“在服務的過程中為他人指路,幫他們及時找到場地,雖然我只是做了很小的事,但在游客的感謝中,我體會到了自己的價值。”劉小莉笑著對記者說。
同樣來自青島科技大學的志愿者負責人李特主要負責志愿者招募、啤酒辦與志愿者之間的協調工作。作為一個“綜合后勤”,他每天早到10至20分鐘,為志愿者搬來飲用水,中午為他們分發飯票,還要承擔起啤酒辦與志愿者之間上傳下達的任務。最近氣溫驟升,李特向啤酒節辦公室反映室外工作溫度過高,工作人員馬上為志愿者們配置了遮陽傘。
“我們青島科技大學的學生志愿熱情非常高漲,志愿氛圍也很好。”李特告訴記者,他所帶領的65位來自青島科技大學的志愿者,每天確保有50個人在崗,37個人在啤酒城內及周邊引導游客。怎么停車,哪里進會場,今年的啤酒節有什么變化等信息,志愿者都會為游客們細心解答。
縱使烈日焦灼,志愿者們仍舊堅守崗位,與陽光下安靜的啤酒城一起等待夜幕降臨。將車輛引入停車場,維持場外秩序,將游客引入啤酒城內加入“萬眾狂歡”,一切井然有序后,志愿者們才悄然退場。啤酒節能夠順利舉行,是他們最大的期望。夏日的青島因啤酒節綻放,也因這群年輕的生命而綻放。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第28屆青島國際啤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