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丁霞
從小到大,“軍人”二字對于生活在城陽區夏莊街道的王曉魯來說,有一份親近而特殊的重量。王曉魯的姥爺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爸爸曾是一名海軍戰士,并榮獲過三等功和優秀士兵等稱號。“軍人”二字影響著王曉魯的成長,乃至婚姻。2008年,王曉魯與目前在青島某武警部隊擔任指導員的楊先生走入了婚姻殿堂,巧的是,楊先生的父親也曾是一名海軍戰士。
三代軍人情,甘為“女漢子”。在王曉魯的心中,男人們以執行命令為天職,心系大家;女人以理解與支持為己任,撐起小家,這便是“軍嫂”的婚姻法則與生活準繩。為此成為“女漢子”,也是心甘情愿的。
王曉魯(右一)和她的家人(王曉魯的父親、母親和兒子)。
軍人父親的愛深沉有力 “我的姥爺去世已有6年了,生前經常給我講他們當年打仗的故事。”王曉魯告訴半島記者,姥爺在一次戰役中,右大腿中炮彈受傷導致右腿殘疾。王曉魯的父親王松志曾是一名海軍戰士,1968年被分配到福建守衛祖國的海疆。“一次站崗時,我發現有一艘小船不慎側翻,便毫不猶豫地跳到海里,將小船上的夫婦救上了岸,”王松志對半島記者回憶起了軍旅生涯。
“從小到大,父親一直都是我的榜樣。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作為軍人的父親,可能不太會去表達,但他總會努力陪伴在我身邊,注視著我、激勵著我。軍人父親的愛就是這樣,深沉而有力”,王曉魯說道。
結婚9年除夕未團圓 王曉魯的愛人楊先生是福建人,2007年當時還是口腔醫生的王曉魯認識了楊先生。結婚9年,每年的除夕夜丈夫都是在部隊里跟戰士們一起過。“談戀愛那會,約好了在臺東見面,在去的路上他接到任務就回去了。結婚蜜月旅行,出去第二天,他就接到任務提前趕回。孩子出生才三天時,他就又執行任務去了。”雖然有那么多的錯過與遺憾,但對于丈夫的工作,王曉魯一直是理解與支持的,從來沒有過一絲埋怨。
“執行命令是軍人的天職,穿上這身軍裝,我首先是一名軍人,然后才是丈夫、父親和兒子”,楊先生對半島記者表示。參軍18年,雖然與家人聚少離多,但楊先生對于孩子的教育和要求從未放松過。“他總是告訴孩子,要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要有軍人的氣概與品質,要拿得起、放得下、敢擔當”,王曉魯告訴半島記者。
愿為他成為“女漢子” “孩子8個月大的時候,我們照了第一張全家福。”王曉魯指著相冊里的照片說,平時孩子生病,她徹夜不眠,“當時也想著孩子的父親能幫把手該有多好,但考慮到他在執行任務,就不想讓他分心,每次問家里的事,我就說一切都好。”王曉魯說自己現在儼然就是一名“女漢子”,50斤的大米和白面,她能一個人扛回家。
“長大后,我也要成為像姥爺、爺爺、爸爸那樣的人,守護著媽媽和所有人,”在如今已8歲的孩子心中,當兵的種子已然萌發。王曉魯說,作為一名軍嫂,她感到光榮而驕傲,即便為了家庭付出再多都不算什么。“從我的姥爺到父親,再到我的公公和丈夫,他們都曾是或正是一名軍人。他們身上所共同具有的那份執著堅毅、樂觀積極與果敢忠誠的軍人氣質,一直感染和教育著我,和我們這個大家庭當中的其他人”。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