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了,這要感謝新南海。”
◆“過不了多久,當地人就可能每天就用這種精致的中國口杯喝水。”
◆“直通省會和京滬大城市,這變化太大了!”
◆“濟萊兩地政府拿出最好的平臺和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同城化發展,這是我做生意的‘定心丸’。”
藍色暢想
有了城鐵,不再怕出差 □ 本報記者 吳榮欣 劉 珅
梁麗萍在榮成開著一家廣告公司,山清水秀的宜居環境令不少人艷羨,而她卻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梁麗萍最怕出差,尤其怕出膠東,她的很多親友和外地客戶也“愁”來拜訪她。原因只有一個——榮成不通火車。
乘汽車從榮成到濟南,讓梁麗萍直言“太累了”。長途汽車開了7個多小時才到達,大半天時間都搭在了路上,飯也沒吃,可謂身心疲憊。她也坐過普通火車,不過要趕到威海去坐,晃晃悠悠一夜才能到濟南。由于交通不便,梁麗萍和濟南的親友一年難得見幾次面。
這個煩惱,從2014年12月28日這天成為了歷史。
全長286公里的青島至榮成城際鐵路,即墨至榮成段開通運營,梁麗萍的家距榮成站車程不到10分鐘,“城鐵通到家門口”讓她興奮不已:乘動車去威海最快只需19分鐘,去煙臺約需1小時,去濟南4個多小時,去北京6個多小時,去上海8個多小時。“直通省會和京滬大城市,這變化太大了!”
今年夏天,梁麗萍邀請濟南的親友和外地客戶到威海游玩,往年頭痛的交通問題一朝得解,乘城鐵動車本身就成了旅游的一部分。
青榮城際鐵路開通后,旅客發送量節節高升,今年國慶節創下3.5萬人次的新高,熱門時段、熱門方向的車次,經常“一票難求”。開行的車次也隨之增多,從最初的11對動車組列車,增加到現在的日常開行19對、高峰期21對。
“青榮城鐵不僅方便了我的出行,也讓我們這兒人氣旺了,商機多了,我的公司也要搭上‘城鐵機遇’順風車加快發展。”梁麗萍說。
威海南海新區電工王新明:我是土生土長的南海人。2007年開發之前,我們這兒是一片鹽堿荒灘。被列為藍色經濟區重點建設的“四區三園”后,經過幾年建設,現在已成為濱海新城,學校超市都有了,公交出租車也有了,還開了個水上樂園。
干電氣安裝10多年了,幾年前我還在四川、上海打工,長年見不著妻兒。2012年,我成功應聘南海新區的一家公司,終于擺脫了“游擊”生活。回家了,這要感謝新南海。
諸城市北端茗茶葉合作社理事長王景昌:我們當初只是單打獨斗、小打小鬧,種植規模、出茶率等都處于“只有數量,質量不高”的階段。藍色經濟區提出在濱海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作物,培育名牌產品。借著藍區對農業的扶持,我們把農民“化零為整,抱團闖關”,發起成立了諸城市茶葉協會和專業合作社,起草制訂并引導實施了統一的《諸城綠茶》標準,注冊了“諸城綠茶”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如今諸城市綠茶種植面積達到了19000畝,種茶、炒茶、銷售、旅游等一個綠茶產業鏈漸漸鋪開。現在,我現在渾身充滿了干勁,要把諸城綠茶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東海藥業有限公司崔云龍:當前我國抗生素使用情況不太樂觀,而能有效替代抗生素的活菌制劑屬于微生態學研究領域。五年來,我們公司一將目光投向海洋,尤其是微生態學領域。公司目標定位于篩選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在常溫下長期保存的新菌種,而且要優于國際同類產品。國家“863計劃”微生態領域里五個課題和兩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都交給了我們,藍色經濟區建設專項資金也給予公司支持。努力終有回報,“十二五”期間,公司累計申請發明專利40余項,15項獲得授權,其中包括兩項美國新藥發明專利授權。
(劉珅 胡希虹 劉昌勇 李芳)
圈內協作
到省城會客廳“串門去” □ 本報記者 于向陽
本報通訊員 鹿振林
在濟南玉函路,“金三黑”開了家專賣店,第一個月銷售額就突破25萬元。幾天前,在濟南舉辦的畜牧業博覽會上,“金三黑”一下子發展了10家加盟商。
“金三黑”是家萊蕪的食品公司,老板劉效全沒想到,公司的市場版圖會擴張得如此迅速。更令他沒想到的是,擴張最大的居然是“濟南板塊”。
黑豬、黑雞、黑山羊,這是“金三黑”的拳頭產品。去年,劉效全在萊蕪本地開了三家專營店后,開始接觸濟南市場。
“濟萊地緣相近,僅一個多小時車程,肉制品就可以實現‘從冷柜到冷柜’。濟南人的消費能力較高,人流量大。”這是劉效全從商業角度分析的結果。事實上,“濟萊協作區”的政策背景他也不是沒有考慮,只不過沒想到“幸福來得如此猛烈”:
萊蕪市旅游局推薦“金三黑”到濟南參加特色產品交易會,增加知名度和訂貨量;
濟南、萊蕪兩市商務局舉辦濟萊協作區“農超”對接交流會,40余名濟南市超市、采購企業負責人與“金三黑”公司進行了對接;
……
今年9月,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省會經濟圈名優品博覽會暨第二屆萊蕪特產博覽會在泉城廣場舉行,劉效全在“省城會客廳”展示自己的產品,“在這里賣東西,名利雙收!”他說,“濟萊兩地政府拿出最好的平臺和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同城化發展,這是我做生意的‘定心丸''”。
淄博市淄川區蓼塢小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波:因為經銷蓼塢小米,我被當地人稱為“米族”。蓼塢小米的產地在淄川區寨里鎮東部山區,這里出產的小米粒小均勻、色澤黃潤,熬出的稀飯粘度高。這幾年,我們復墾了昔日的荒地,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今年9月投建了第一條小米粉生產線。一路走來,蓼塢小米擠進了青島、濟南、上海、蘇州等地的各大超市里,今年銷售量將突破1000噸。
冠縣眾匯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王廣杰:我原來是個體戶,想想當時注冊那會兒,真難啊。每個部門都要跑到,每道手續都要簽字,蓋好些個章。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證件辦下來得10多天。
這五年來,我感覺變化最大的是注冊企業不再“難”。2010年后,我們這里將25個部門的行政服務事項全部集中到政務中心辦公。去年,我只用2天時間就把證照拿到手了。
山東開泰集團王瑞國:2010年之前,山東開泰集團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企業。五年之后,一躍成為行業內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機械制造小巨人。這背后,我們受惠于省區域戰略發展的一系列支持。
集團與山東大學等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各類高科技人才。先后有兩個省重點項目落戶企業,分別是智能拋噴丸清理及PM2.5環保除塵裝備項目和海洋裝備制造項目。同時,我們走國際化戰略。收購海外公司,進軍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業,形成了自己的全球銷售營銷網絡。目前,集團海外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歐元,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20%。
(劉珅 許永飛 張學東 閻盛霆)
帶上希望
“地球儀”玩轉一帶一路大通道 □ 本報記者 劉 珅
本報通訊員 李霞霞
11月12日,臨沂火車站北站,一批各式貨物乘臨新歐集裝箱快速班列徐徐駛出。幾天后,貨物將直抵烏魯木齊,再通過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兩個口岸,運抵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過不了多久,當地人就可能每天就用這種精致的中國口杯喝水。”貨物承運人——魯疆集團的董事長李洋拿著手中的杯子跟記者比劃。
要在過去,這個杯子還要向南先經義烏中轉,利潤讓人家拿走不少。“那時線路不通暢,出口零散物品空運太貴、海運零散,必須轉道義烏拼箱出口,不僅增加了物流成本,還多花費1天時間。現在臨沂‘旅游購物模式通關’打通了,我們當地就能拼裝出口。”李洋說。
“到新疆3000多公里,走公路人歇車不歇5天;理想狀態下,鐵路最快73個小時就可到達,比公路運輸每噸還便宜近三分之一。”計算運輸成本,對現在的李洋來說似乎易如反掌,背后卻是8年的歷練。
8年前,正是物流公司賺錢的好時候,別人紛紛搶占東部發達省份省會城市專線,他卻把目光投向了西北,開辟了第一條臨沂—喀什線路,是我省首批“吃螃蟹者”。
2014年,魯疆集團與其他公司合作開通臨沂首條中亞鐵路國際聯運專線,隨后打通的7條線路輻射了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100多個國家。每天看著地圖做生意,李洋不經意間在業內賺了個“地球儀”的綽號。
西北大通道給李洋帶來了滾滾貨源,但中亞之路也格外艱辛,李洋摸爬滾打出來的經驗是:除了設計最佳運輸線路,還要緊跟國家政策。西部經濟隆起帶以及“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提出,讓他更堅定了國際化步伐。
濟寧市圣德公司吳文翰:自從2011年曲阜高鐵站投入運營后,我陪妻子回泰安老家方便多了。以前回泰安開車走高速也需要一個多小時,現在坐高鐵,僅僅15分鐘就到了,既快捷又安全。如今,我們每個周末都可以帶孩子回泰安和家里的老人團聚。
茌平縣前曹村村民馬功富:2010年,俺們前曹村開始搞農村社區建設,俺和兒子每人分到了一套帶車庫的樓房,一間門市樓,還得了10萬多元的補償款。
現在俺住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村里年底有分紅。門市租出去,一年也有1萬多元的收入,咱現在也成了房東了。
禹城胡焦火食品有限公司胡松:我出身普通農民家庭,初中畢業就四處打工。從酒店學徒做起,一步步干到大廚。收入也不錯,但一直想開辦自己的公司。
2010年,我的禹城胡焦火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發展很快,小作坊式的加工生產線逐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去年德州高新區上門主動提供幫助,不僅協調好了建廠土地,還牽線搭橋幫我貸款450萬元。“十三五”快來了,我要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紅利,在高鐵沿線進行布局。
臨沂市拓普網絡副總經理張金剛:從2010年到2015年,這五年我的工作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公司從開發區1000平方米的孵化辦公室搬到了中印軟件園12萬平方米的國際化公共服務平臺,員工數量也從200人左右發展到1000人。
“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提出,提升臨沂市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網絡交換樞紐地位,我們抓住機遇,主營業務從軟件研發、系統集成、智能化設計與施工向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云平臺業務轉變,迎來了發展的新突破。
(劉珅 華寧寧 張棟 崔珠峰)
黃色機遇
送小麥踏上 循環之旅 □ 本報記者 劉 珅
本報通訊員 李榮新
像平日里一樣,11月9日7點多,沒等其他員工上班,濱州泰裕麥業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張志軍就先來到企業轉了一圈。
從黃河三角洲土地里的一粒小麥,到泰裕麥業的車間,到全國17000多家超市,再到數不清的餐桌,還進入了日韓等農業發達國家市場,這段“舌尖上的旅途”,恰是濱州泰裕麥業產業鏈延伸的映射。
擁有300多種產品的泰裕麥業,原來還只是一家小麥粗加工企業,和其他廠家的面粉無異。“蝶變”始于對小麥的“吃干榨凈”。
“面粉提取出來,其實小麥只用了20%,高檔蛋白粉、谷朊粉、酒精這些,都來自于過去那80%的‘廢料’。”張志軍說。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獲批后,位于黃三角的泰裕麥業迎來了轉型的契機:延長產業鏈條,搶占小麥循環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不斷擴規提檔;同時加快技術改造步伐,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走上了產學研轉型升級之路。
“廢料”成了原料,小麥跟著增值。利潤則不光靠市場,循環產業鏈是另一塊來源。張志軍的工作因此越發忙碌。“一方面將生產產生的沼氣全部轉換成企業深加工所需的蒸汽和電能,廢水則經過處理制成沼渣、沼液后,再變成生物有機肥‘反哺’小麥;另一方面,利用生產酒精后產生的酒精渣為原料,加工成液體蛋白飼料。”
2014年投建的中裕高效農牧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利用液體蛋白飼料大規模養殖生態良種豬,讓這條小麥循環產業鏈徹底實現了完整閉合:每個下游環節都可以使用自己的上游產品,而每個產品進入市場又都有可觀利潤。
利津縣家庭農場主趙洪武:五年前,我可想不到自己能從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變成有400畝農田、30畝池塘、8萬只蛋雞的家庭農場主。
現在的渤海糧倉示范基地,過去都是鹽堿灘。經過土地深松、秸稈還田等措施后,變成了良田,每畝玉米可增收50公斤。現在,我農場里還種上了有機瓜果、富硒小麥。規模經營要講高效。我買了小麥聯合收割機、土地深松機等農用機具20多臺套,從種到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萊州農機推廣站前站長張錫賢:說起農業科技,那可是萊州響當當的品牌。單說十二五期間,“登海618”高產玉米新品種就刷新了中國春玉米單產紀錄。
有了科技實力,還要把科技推廣給農民兄弟。我們農機推廣站常年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活動,根據各鎮街的地貌特點及農民的實際需求,科學制定了推廣計劃,因地制宜的宣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大姜機械化生產技術”等。
山東友發集團傅華雁:多少年來,黃河三角洲主要在鹽田初級制鹵區開展魚蝦蟹貝參等水產品養殖,但對蝦產量效益低下。
省里提出打造“海上糧倉”的目標,我們結合黃河三角洲土地資源遼闊、海水資源充沛的特點,創新設計高位池海水循環凡納濱對蝦高效健康養蝦模式,達到畝產近4噸。我們的刺參新種質創制項目,通過自然馴化選優淘劣、導入雜交,使刺參耐低鹽能力提高1-2%、耐高溫的極限提高4℃,從而突破黃三角地區“高溫”“低鹽”這一發展瓶頸。現在項目已被列入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撐計劃。
(劉珅 隋翔宇 王楊 蔣惠慶 李偉偉)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