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回眸"十二五"】為全國貢獻一批"山東經驗"

2015-11-15 10:18   來源: 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 本報記者 趙洪杰 張國棟

  秋收后,山東農業再傳捷報:在夏糧總產增長3.7%的基礎上,全省秋糧大獲豐收。十二五期間,山東糧食連年增產,并穩定在900億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

  五年來,山東農產品穩定增產、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貢獻了一批“山東經驗”,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省農業廳廳長王金寶說。

  山東農業資源約束緊、發展基礎薄弱,現代農業在全國聞名遐邇,動力來自源源不斷的改革創新。

  “自從搞了高產創建,這五年不管氣候如何,每年產量都達到噸半糧。”德州市臨邑縣翟家鎮農民孫豐忠說。高產創建,這項推向全國的創新之舉,5年獲得了近10億元的投入,良種、良法、各種補貼集中發力,建設“旱能澆、澇能排”農田,改造中低產田,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山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國領先。

  吃飯不愁,群眾更關心吃得好吃得安全。這幾年,商河縣玉皇廟鎮瓦西村黨支部書記常延富沒少在地頭轉悠。玉皇廟鎮是長江以北最大的黑皮冬瓜基地,除了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外,他還有個身份:村級農產品安全監管員。

  我省是全國第一個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監管隊伍的省份,79100個涉農行政村全部配備了監管員;在全國第一個出臺《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創造性地建立了劇毒、高毒農藥經營使用告知制度;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同步創建,加快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提高監管信息化水平,探索區域化監管新模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驗在全國推廣。

  省農業專家顧問團農經分團副團長劉同理說,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生產規模化,規模化的前提是組織化。這五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崛起,大大提升了農業規模化程度。

  鄆城縣張營鎮供銷社成立專門的糧食合作社,在張一、張二等村村委會支持和組織下,托管了1200畝示范地種植強筋小麥,讓近七成勞動力外出打工的村莊,成為外省大企業訂單農業的種植基地。

  截至目前,全省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9220家、農民合作社14.4萬家、家庭農場4.1萬多家。全省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達2247.1萬畝,加上托管服務,土地經營規模化率也已達40%以上。

  農民敢于放心地進行土地經營權流轉,離不開我省搶抓改革先機,激發體制機制內在活力。十二五期間,我省抓住國家深化農村改革的機遇,成為全國首批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三個整建制試點省之一,并將比全國要求早兩年、比另外兩個試點省早一年完成試點任務,為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基礎。

  “不管咱走到哪,地種在誰手里,這幾畝地還是姓張。”說這話的是高青縣青城鎮張鞏田村村民張榮。張榮夫婦一直從事鋁合金裝修,盡管縣城市場更大,但他們舍不得家里的幾畝地,不敢走遠,去年卻已在縣城定居。記者采訪他時,他拿出一個小藍本:“因為地有證了,土地放心地流轉出去了。”

  “農民的每一塊承包地都劃定了坐標,在空間位置上實現了絕對定位。”省委農工辦主任王澤厚表示, 土地確權為下一步土地流轉和上市交易打牢基礎,讓農村產權要素“流動”起來,把農民“口袋里”的生產力釋放出來,同時把部分農民“解放”出來,農民未來將帶著土地確權證書進城落戶。

  農民放心流轉土地了,泰安岱綠特蔬菜專業合作社這幾年經營面積越來越大,但苦惱的是,種菜時間長,重茬和投入品過量增加了土傳病害,很多菜農今年西紅柿一坐果就死秧,一個大棚幾乎沒賺錢。這種現象被當地人稱為“死棵”。

  合作社在埠西村探索讓菜長在秸稈、牛糞等合成的基質上,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雖然初期投入增加,但因化學投入品大幅降低,效益翻了番。

  我省耕地和水資源都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資源污染卻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山東不避矛盾,從創新中找出路。2013年,我省率先謀劃啟動了耕地質量提升計劃,成為全國第一個出臺規劃并啟動試點的省份;今年試點縣擴大到35個,全省生態循環農業基地達到1200多個,面積130多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73萬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重點區域超過90%。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兩年前總書記視察山東時的期望,山東給出了回答:以山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為代表,農業科研體制創新正深度推進。

  山東是較早啟動這項工作的省份之一。創新團隊的最大優勢,是打破科研單位的條塊分割,圍繞農產品產業鏈設置科研崗位,整合全省科研力量進行攻關。對每個團隊的投入,已由啟動時的1000萬元,增加到今年的5000萬元,預計十二五期間的總投入將達到2億元以上。

  以解決地少水缺為導向,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蔬菜創新團隊就成功研發應用新型脈沖動力彌霧機,在茄果類蔬菜可實現節省農藥10%,用水量減少90%。山東農業創新團隊研究范圍和支撐領域涵蓋63個農產品種類,五年來共審定新品種76個,創新種質4000多份,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項、專利339項。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二五期間,山東農民人均純收入從8342元增加到11882元,增速連續5年超過城鎮居民。全面小康不能讓一個老鄉掉隊,近幾年每年都實現百萬人以上的脫貧任務,2014年全省584個省直第一書記幫包的貧困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074元,與2011年相比增幅110.32%,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望得見青山,留得住鄉愁”,借助市場之手,全省近25萬農村保潔員讓農村垃圾日產日清。全省累計開工建設農村新型社區6400多個,170多條河道得到整治,全省水環境質量12年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特色鄉村開始用美麗賺錢。

   [編輯: 張珍珍]

相關閱讀

十二五 山東經驗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