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藏馬山景區風景如畫。
村委書記丁福秋有時間就來安置房工地看看,樓房的質量他盯得很緊。
全村12年沒娶進來一個媳婦,8年沒有人生孩子,892口人到了1997年僅剩下一半……在
黃島區藏南鎮政府駐地西北12公里處,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
長阡溝,這一串數字足以說明這個小山村貧窮的歷史。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在2010年之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此后,長阡溝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帶領村民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村民在家門口成了產業工人,平均每戶年收入4萬元左右。
十五屆三中全會會議概要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于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高度評價了農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創造的豐富經驗,按照十五大確定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總體部署,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全會強調,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必須長期堅持。
時代記憶 ●啟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 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取消鄉統籌費、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集資;取消屠宰稅;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調整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辦法。
●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工程 1999年,四川、陜西、甘肅3省率先開展了退耕還林試點,由此揭開了我國退耕還林的序幕。2002年1月10日,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召開退耕還林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全面啟動退耕還林工程。同年4月11日,國務院發出《 關于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這一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在適宜退耕還林的地區,農民可自愿把不宜耕種的坡耕地轉變為林地草地,政府按統一標準向退耕戶無償提供糧食和現金補助,以及用于造林的種苗和補助。
關鍵詞 ●家庭承包經營 《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符合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規律,使農戶獲得充分的經營自主權,能夠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改善生態環境 《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改善生態環境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也是防御旱澇等自然災害的根本措施。
●西部大開發 2000年10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我國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發展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
全村曾12年沒娶進來一個媳婦,8年沒生一個娃 長阡溝村北依藏馬山,南靠陡崖子水庫,由5個自然村構成。1955年出生的村支書丁福秋說,“以前根本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老丁說,因為擔心自行車受損,上世紀90年代初,在村里大家都不舍得騎自行車,經常看到的場景不是人騎車,而是車騎人。老丁曾做過一個統計:1987年以來,全村12年沒娶進來一個媳婦,8年村里沒有生一個孩子,原來892口人到了1997年只剩下400多口,人口流失了一半。“窮啊!女的嫁到外村去了,男的不是去鄰村當了倒插門女婿,就是外出打工了。”
對于這段有些“慘痛”的歷史,村里很多人記憶猶新。“那時,長阡溝就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出去時都不好意思說是這個村的。”66歲的薦世強說,當時,該村跟周圍村子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1997年,鄰村不少人家都置辦了彩電,而長阡溝整個村里也沒有幾臺黑白電視機。
“娶媳婦生孩子,這就是人生最大的事了” 1959年出生的臧傳富見證了長阡溝村的衰與興。
作為這個村里土生土長的莊稼漢,從小開始他便跟大人下地干活,在他的記憶里,小時候很少填飽過肚皮。
1978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這一年臧傳富剛剛高中畢業,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應該抓住這難得一遇的機會參加高考。但是,跟填飽肚子相比,這個機會更像是水中月,“家人連飯都吃不上,談什么考大學?根本就不現實!”
1979年2月,臧傳富參軍入伍。在他看來,在那個年代 ,跟高考相比,參軍似乎是一個更加實際、靠譜的選擇,“因為這不僅可以解決個人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復員之后,很容易就能討個媳婦。”1983年,在復員前一年的春節,借臧傳富春節回家探親的機會,媒人給臧傳富介紹了鄰村的一位姑娘。第二年復員回鄉,他便趕緊辦了婚事,“那時,我家基本上是村里最窮的一戶,就連結婚的房子都是借堂弟的。”
為了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隨后的幾年里,一到農閑,臧傳富就在村口的山坡上挖石材。有了建筑材料后,臧傳富找人一起將房子蓋起來。房子建成當天的慶祝宴上,臧傳富喝醉了,“娶媳婦生孩子,這就是人生最大的事了!”
有了自己的房子后,臧傳富原本懸著的心才放下,終于可以踏踏實實甩開膀子大干一場了。上世紀90年代初,農村干小買賣的不多,頭腦靈活的臧傳富開始養雞、養豬、販魚、賣冰糕、做豆腐……“當時沒有自行車,我就去岳父家借了一輛自行車,騎車去100多里外的地方賣。1994年年底,還了欠下的4000元后,我還剩下1.5萬元。摩托車、電視機,當年一下子置辦全了。”
后來,老丁要搭橋修路、治山治水。很多年輕人都出去了,但是臧傳富并沒有離開。“老丁為人正派,每次選舉,他都是全票當選村支書 。另外,他有一股干勁,我就是要跟著他干,我相信跟著他干最后肯定能整出點名堂。”臧傳富說。
“打工仔”從城里“逃”回村里 看好老丁和長阡溝的不只臧傳富一人,還有年輕的陳峰。
1973年出生的陳峰,跟村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1991年初中畢業后,他選擇了“逃離”長阡溝,來到青島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就干小工。“那個年代,干一個月能掙100多塊錢。”1994年,陳峰來到膠南一家生產箱包的韓企,憑借那股鉆勁,很快就成了廠里的骨干,最高時月工資1200元。
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提出全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在 2010年之前建成。陳峰認為,擺在眼前的是求之不得的歷史機遇,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辭去廠里的工作,重新回到貧窮落后的長阡溝。
陳峰說,做出最終決定之前,他算了一筆賬:在外打工,每月除去房租、水電費以及吃喝的花費外,一個月也就剩下三四百元。如果是在長阡溝,雖然一年掙不了多少錢,但是因為不用租房,也不用出去買菜買飯,每年攢下來的錢肯定不少于三千元。就這樣,一拍大腿,陳峰第二天便回到老家。
村里人要想富,就得先修路 在報紙上看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后,丁福秋激動了好幾天,他認為這是長阡溝發展的難得機遇。那年冬天,他先后三次召集村里的黨員干部召開會議,研究如何解決村民出入難的問題。
“要想富,先修路。我們長阡溝就是吃了交通不便的虧。”丁福秋決定帶領村民先在三、四組和通往外界的村東溝建一座大橋。材料就靠在山上采,但問題是,此時村里只有400多口人,多數是老弱婦孺,壯勞力少之又少。為了不讓計劃落空,丁福秋親自帶領家屬每天早出晚歸。很快,在他的帶領下,周末放假的學生和回娘家的閨女都義務參加勞動。經過一個冬天的努力,一座長20米、寬6米的大橋建成。
在此后的5年里,長阡溝共建起6座大橋、5條生產路。丁福秋又開始帶領村民治山治水、開發大山。接下來的幾年里,長阡溝共修建渠道1000多米、6個蓄水池、8座塘壩、2座攔河壩。這之后,長阡溝村看天吃飯的歷史終結。
1998年6月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在一次全國糧食購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貫徹落實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的余糧……”
糧食有了保護價,長阡溝的村民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長阡溝多數都是山地,靠種莊稼根本不可能發財,更別說“奔小康”了。為此,丁福秋在村里選了幾個有事業心的年輕人外出學習蘑菇種植技術,學成回來后,由村集體提供場地,幫助建起了兩個200平方米的大棚,用來種植蘑菇。當年每個大棚收入近萬元。看到好處后,第二年長阡溝村的大棚變成了16個,當年收入近20萬元。
緊接著,一些村民開始嘗試養殖業和種植業。6年的時間內,全村生豬年存養量達到800多頭,黃牛600多頭,山羊1000多只,種植板栗園、雜果園200多畝。
解放思想,長阡溝引來金鳳凰 很快,原本的窮山薄嶺變成了青山綠水。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按理說是該享福的時候了,但是年過半百的丁福秋并沒有停下腳步,他認為這還遠遠沒有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2006年冬天,他又組織召開了兩委會議,提出流轉土地、招商引資、開發旅游的設想。
韓國也搞過新農村運動,但是在老丁看來,那種簡單的蓋房修屋式的運動,并不能跟社會主義新農村畫等號。要想讓農村發展起來,必須打破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城市能引進大型企業,為什么農村就不能呢?”經過搜集資料和實地考察,老丁最終決定將全村土地進行流轉,引進大型企業。這種當時看來近乎異想天開的想法,遭到了所有與會村干部的強烈反對。“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土地,怎么能說給別人就給別人呢?”“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到時還不得餓死”……
前后三次開會后,所有的干部接受了丁福秋的想法。“流轉土地,招商引資”說起來簡單,但是招商找誰,土地又流轉給誰?為此,丁福秋三番五次地跑青島去臨沂,但是始終沒有多大收獲。后來老丁干脆請人來村里做客。“我就把村里產的山菜、土雞蛋、水果拿出來給他們吃,最后還拿出了自家用櫻桃釀的酒。”老丁告訴記者,終于在2007年,一家香港的企業有了投資意向,并簽訂了第一份土地流轉合同。
但是,土地真正要被流轉了,不少村民找到丁福秋,擔心承包戶得不到應有的補償。“流轉的只是經營權,承包權仍然歸原來的承包戶所有。”丁福秋說,那段時間,他見人就宣傳這些政策。
66歲的薦世強說,土地流轉出去之后,每畝地每年能給800元的租賃費,僅這一項一年收入就接近1萬元。“自己不種地,還可以給人家打工。我和老伴一個月光打工就能掙三四千塊錢。”粗略一算,現在薦世強老兩口每年收入四五萬元,“以前,這種日子連想都不敢想。”
■現狀 自然優勢搞旅游,農民開車去打工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也是這一年,長阡溝又招來了三家企業。至此,長阡溝村的1620畝耕地、2800畝山林全部流轉。共發展茶葉600畝、藍莓800畝、芳香植物園600畝、有生林300畝、雜果園300畝 、綠化荒地500畝、修環山公路3條共計15公里。
記者采訪過程中看到,在長阡溝村東頭,正在打造藏馬山集聚型社區。這個社區規劃占地面積95.25畝,計劃總投資1.6億元,擬建設安置房490套,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均為富有景區特色的多層樓房。長阡溝和附近的賀吉溝村民將首批入住。
今年6月28日舉行奠基儀式時的場景,全村人悉數到場,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當時施工方負責人拍著胸脯說,樓房要按照黃島區最高標準建設,絕對不會辜負長阡溝老少爺們的期望!”據臧傳富回憶,這句話后,全場掌聲如雷。
“每戶都是按照原有正房的面積進行折算,樓房的面積從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老丁告訴記者,每戶在分到一套房子的情況下,平均還能拿到6萬元左右的補償款。為了讓村民住得習慣,老丁還請人在臥室設計了電熱炕,“而且采用的都是韓國技術”。老丁告訴記者,預計明年5月份竣工,最晚明年年底村民就可以住上新房了。屆時,村里將出錢解決村民的米面問題,為了解決農民的吃菜問題,村里給每家每戶辟出了兩分地作為菜園。
“現在大伙兒的收入增長不少,自行車都換成了電動車,還有一半左右農戶買上了汽車。農民開著汽車去旅游區里打工已不是稀罕事。”薦世強也盤算著買一輛老年代步車,“以前做夢都不會想到有這么一天。”
按理說,村民生活水平能發展到這個程度,應該知足了。但丁福秋還有自己的想法。“現在政府在開發藏馬山 ,建設藏馬山旅游度假區。”丁福秋說,長阡溝作為藏馬山入口,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接下來他的目標是將長阡溝打造成“全國有名,世界有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在一次黃島區關于發展旅游業的會議中,丁福秋將這一豪言壯語講出來,會后有領導善意提醒:“老兄,你這話是不是有點大?”而鄰村的一位村支書也認為,老丁有點不知道天高地厚,“全國有名就有難度,更別說世界知名了”。
但是,丁福秋有自己的看法:“江南有個九寨溝,為啥江北就不能有個長阡溝?”眼下,藏馬山景區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之中,將來這里將建成國際級的旅游度假區。“我認為長阡溝離‘全國有名,世界有聲’的距離并不遙遠!”老丁說。 文/記者 李保光 圖/本報記者 王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