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車間里,姜秀云(右一)與多位十多年的老員工們一起合影。記者 孟達
▲上世紀80年代末,姜秀云(左二)在車間里干活。(資料圖片)
十三屆三中全會會議概要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全會同意中央政治局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批準中央政治局向這次全會提出的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政策和措施。全會原則通過了《關于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對初步方案,全會建議國務院在今后5年或較長一些時間內,根據嚴格控制物價上漲的要求,并考慮各方面的實際可能逐步地、穩定地組織實施。全會確定,把今后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
時代記憶
浦東開發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
中關村科技園區 上世紀80年代初,一批科研人員大膽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途徑,形成了著名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198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9年改稱“中關村科技園區”)。由此中關村成為中國第一個高科技園區。
上海證券交易所 1990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考慮到上海市目前已有一定的證券交易量,以及開發浦東之后交易量增加的趨勢 ,同意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
經過半年的準備,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下海”潮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發表重要講話后,加快改革開放的大趨勢已經明朗。
隨著大氣候的變化,有一批在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工作的知識分子和黨政干部,紛紛主動辭職創業,當時被人們稱為“下海”。在1992年前后“下海”的人中,出現了以柳傳志、陳東升、郭凡生、馮侖、潘石屹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家,帶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988年9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時,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同年9月12日,他在聽取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工作匯報時指出:要注意教育和科學技術。1992年初,在視察南方時的談話中,鄧小平再次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
鄧小平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思想,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鄧小平視察南方的講話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時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人們習慣稱之為“南方講話”。在講話中,鄧小平明確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強調“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 ;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的“南方講話”,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堅定了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