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1月9日消息 今年,青島市提出“藍色引領、全域統籌、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雖然近年來青島城市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所進步,但面臨的問題仍不少,尤其是在新興產業領域,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數量、質量均落后于發達城市。記者在兩會現場采訪了解到,德恒律師事務所主任欒少湖,市農科院院長、黨委書記萬述偉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加快打造青島“
品牌之都”。
青島發明專利數量、質量“雙落后” “近年來青島在創新領域的建設發展雖然較快,但仍存在差距和不足。”欒少湖介紹,僅以最能體現城市創新能力的發明專利來看,在新興產業領域,青島80%以上的專利分布在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等傳統領域。根據統計,2011年青島與深圳在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領域的發明專利量相比較,青島市專利授權量不足300件,而深圳市近7000件。2012年上半年青島發明專利申請2627件、有效授權721件,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分別位列第9和第12,落后于同省的濟南市。
欒少湖認為,發明專利數量較少的背后,有企業法人重視度不夠、科研人員創新能力不足等原因,也有專業代理機構和從業人員偏少,專利活動不活躍等客觀因素。“2011年全市6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只有8%的企業有發明專利申請,而這8%中有一半企業只是象征性的申請了一件。”欒少湖介紹,其他中小型企業的專利申請幾乎是空白。而國際專利申請方面,2011年全市僅有150件,僅為中興通訊一家企業申請數量的5%。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欒少湖建議,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首先需要提高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與企業負責人的知識產權意識。把知識產權尤其是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的考核,由區、市分解下沉到街辦、鎮鄉,并增加“普及宣傳”與“應用成果轉化”兩項指標,并適時安排開展規模以上企業發明專利“清零”活動。此外他還建議,青島應盡快啟動每年一度對突出貢獻者頒發“青島市專利獎”的機制,強化專業機構與專門人才培育和引進等。
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 育種定位吃飽、吃好、抗病 市農科院院長、黨委書記萬述偉認為,要使青島農業保持沿海開放城市優勢,與山東龍頭地位相適應,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成功過渡,關鍵在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引導農業發展實現轉變。他建議,要加強農業新品種研發。“引進優良品種為我所用,加強自主選育。”萬述偉建議,過去為了“吃得飽”,育種的焦點是高產。后來,定位優質、高產,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好”。現在育種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優質、高產、高抗、配套,不但要“吃飽”,“吃好”,還要抗病,更要適應設施栽培的需要。
“保障農業創新領域驅動戰略的實施,首先要提高投入的比例和總量,此外提高科技裝備水平和建設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的試驗示范基地也不可忽視。”萬述偉稱,目前青島真正投入農業科技創新的經費雖然不斷增加,但與兄弟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比如寧波市財政每年核準當年科技三項費預算的30%(約2500萬元)用于農業科技創新。
此外,與國內兄弟城市相比,青島在設施農業、規模農業、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出口等方面的基地建設規模較小,科技含量不高,效益產出不顯著,建議政府加大對基地和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大力實施現代農業“十百千工程”,提升整體水平。
鼓勵海歸創業 為頂尖人才解決住房 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馬連湘在會議中提出,青島市高校應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他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高端創新平臺、實施重大人才工程等一套“組合拳”。“重點高校在獲取國家資金和政策扶持方面有著與生俱來和不可比擬的優勢。”馬連湘提出,要引入競爭機制,嘗試建立地方高校發展綜合考評體系,設立地方高校發展年度獎勵基金。建立政府和高校之間的重大事項協同聯動機制。圍繞青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積極做好千萬平米孵化器的申報建設。
在人才配方方面,建議在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對高校引進的海外優秀人才,特別是21世紀英才計劃、國家“千人計劃”等頂尖人才,在配套經費和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先解決,同時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等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積極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業環境,全力支持歸國留學人員來青創業。
半島數字記者
宮昌樂 [編輯: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