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18日消息 11月16日,在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平臺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建設工作熱火朝天。據介紹,目前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制中心等3個平臺項目已主體完工,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內部裝修和設備基礎施工,預計年底將交付使用。
“復興號”從示范區駛出
2018年11月17日,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正式掛牌成立。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是全國唯一的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關鍵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基礎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三大板塊”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首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落戶于此,承擔著引領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的國家使命。一年來,示范區工委、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檢視問題、改革創新、解決問題的工作導向,堅持規劃先導、創新驅動、市場引領,著力推動規劃編制、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示范區先后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2018年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產值實現850億元、增長16.4%,占全青島市軌道交通產業產值的比重近90%,今年全產業鏈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
創新中心平臺項目建設現場
發展定位,目標清晰 一年來,示范區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踐行市委、市政府關于建立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的前瞻部署,加快推動由傳統工業園區向新型產業示范區的演變,區域發展的特色更加鮮明、目標更加精準。
在職能定位方面,示范區重點圍繞轉變政府職能、體制機制創新、規劃建設、產業發展、投資促進和創新監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快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和創新中心建設,集中精力聚焦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主責主業,圍繞開發建設、投資促進、經濟運行、招商引資、機制創新、園區服務等工作,加速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鏈崛起壯大。
產業是示范區發展的核心,在產業聚焦方面,示范區圍繞“橫向拓寬產業寬度,縱向拉長產業鏈條”,組織國家信息中心、賽迪研究院等頂級咨詢機構,就產業發展、創新中心建設、園區轉型等進行研究咨詢,編制了《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報告》《青島先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研究》,摸清了軌道交通產業鏈現狀,進一步明確了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為基礎和特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新興半導體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為支撐,金融和商務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等為配套的產業體系。
高端一流的規劃設計是區域建設的總綱領,示范區堅持“核心引領、創新制造”“軸帶輻射、區域協同”“藍綠交織、組團融合”三大空間戰略,以“五廊五楔”為生態本底,規劃形成“一核、雙心、兩軸、八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在國際方案征集基礎上,按照“產城融合、多規合一”等理念,推進綜合規劃、專題研究、專項規劃、控規等共計34項編制,形成完善規劃體系。特別是完成了創新中心集技術研究支撐、科研辦公服務等于一體的規劃設計,并納入控規,為城市更新、高品質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
雙招雙引,碩果累累 2018年11月17日,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成立當天,總投資額185億元的35個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項目同時落戶在此,涉及科研院所、高端制造、檢測服務、金融機構等各個方面。這也標志著青島軌道交通產業正從技術創新拓展至全產業鏈的創新。
一年來,示范區認真貫徹市委主要領導“軌道交通必定是青島新的重要的支柱產業。現在要做的事是:橫向拓寬產業寬度,縱向拉長產業鏈條,找準企業、產品、技術、團隊精準雙招雙引,創造營商環境,加快產業集聚”重要批示要求,始終堅持平臺思維,構筑產業生態,將引項目向搭平臺轉變,著力構建軌道交通集群化發展生態系統。今年以來,新簽約19個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172億元;新開工項目44個,計劃總投資350億元,2019年度計劃完成投資77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123億元。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實驗樣車在示范區下線
示范區搭建高端項目和產業園區平臺,從引單個項目向引產業平臺轉型。依托區域內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中車四方有限公司、四方龐巴迪公司等“中車系”主機企業,梳理產業鏈、價值鏈,聚焦139家核心配套企業,實地走訪企業、科研院所300余家次,推動產業鏈立體擴張、價值鏈優化配置。發揮國家鐵路集團等“中字頭”“鐵字號”央企在高速磁浮、高鐵、地鐵等方面的研發制造優勢,與中鐵電氣化局、中鐵磁浮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帶動3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總投資30億元的智能主動變光玻璃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丹陽鐵龍軌道裝備項目等正式簽約,在車輛工程、工務工程等五大領域取得“雙招雙引”突破。深入融入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發展趨勢,瞄準“國際化”,與西門子、龐巴迪等國際企業積極對接,總投資12億元的瑞士SGS集團中國軌道交通車輛及重要零部件出口服務基地及全球軌道交通車輛認證檢測中心順利簽約。搭建特色鮮明的高端產業園區,總投資390億元的軌道交通高端配套產業園、地鐵創新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穩步推進,申晟軌道車輛配件等總投資24.3億元的10個項目將年內竣工投產。
示范區搭建高端峰會展會交流平臺,招引項目的同時,打響“復興號青島造”的軌道交通品牌。一年來,舉辦了多種層次的軌道交通峰會、產業論壇和人才技術交流活動,通過舉辦2019(第四屆)中國軌道交通新材料產業高峰論壇、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階段成果匯報會暨首輛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儀式、第四屆軌道交通電氣與信息技術國家會議暨智能軌道交通系統技術發展論壇等大型高端峰會,與500余家企業的1000余人次企業家、專家進行了深度交流。二是聯合創新中心、主機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協會,成為全省首個軌道交通裝備類協會,成功搭建起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協作創新平臺。目前,協會已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80余家。
無論是打造傳統優勢產業高峰,還是新舊動能轉換集聚區,都對示范區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要求的核心就在“創新”二字,而創新的第一動力就是人才。示范區始終高度重視高端人才的引領作用,高舉國家級創新中心金字招牌,搭建國際人才、科研院所引進平臺。打造了由21名產業專家組成的高端智庫,指導產業發展。與西南交通大學錢清泉院士、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院士、德累斯頓大學胡芬巴赫院士等建立合作關系,聘請西南交通大學翟婉明院士、北京交通大學賈利民教授、美國密歇根大學董平沙教授為創新中心特聘專家,開展研發合作。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院等4個科研院所簽約,德國蒂森克虜伯磁技術研究室入駐,與德國德累斯頓大學、上海軌道交通檢測技術中心等5家科研機構展開合作,全力打造軌道交通創新高地。
發展環境,優化提升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軟環境和硬環境的綜合體現,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示范區聚焦企業和群眾訴求,把優質營商環境打造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打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發展生態,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務服務環境。
一年來,示范區堅持服務企業定位,通過企業吹哨、管委報到機制,轉被動服務為主動問需,建立了定期溝通對接機制,做好全方位服務保障。積極解決企業當前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升營商環境、生產生活環境,為轄區企業服好務、跑好腿。同時,充分發揮“店小二”精神,借助“企業服務直通車”服務平臺,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上門服務、代辦跑腿,當好企業的貼心管家。總投資40億元的瑞奈醫療項目,從得知投資意向到立項注冊、外資到賬,僅用了29天的時間,到正式簽約僅100天,是示范區速度的生動體現。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是區域產業發展的必備物質條件。一年來,示范區堅持把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作為服務項目、促進發展的先導性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保障要素供給,全面提升區域發展承載能力。大力推廣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先進理念,打造面向未來的產城融合城市發展單元。總投資34.4億元的13個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包括道路新建、輸電線路遷改、綜合管廊、衛生中心、公交場站綜合體、幼兒園等。總投資47.8億元的示范區一期建設PPP項目推進順利,首批資金年底即將到位,將為示范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充足資金支持。
示范區成立之前,作為已經發展多年的傳統工業園區,要實現轉型升級必然要面臨產業空間不足的“陣痛”。一年來,示范區從舊村改造、老舊工業園區升級、低效土地盤活等多方面著手,在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共享發展成果的同時,為“騰籠換鳥”提供產業發展空間。總投資225億元的韓洼、北萬等10個社區舊村改造工作已經全面啟動。產業項目騰地加快推進,完成創新中心、產業園區等拆遷騰地4200余畝,有力保障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的項目落戶。
干事創業,激情迸發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發揮好示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關鍵要靠具有活力的創新性體制和“三化一型”的專業化團隊。
自從成立伊始,示范區就確立了“管委會+平臺公司”的管理體制:管委會作為政策扶持主體,區域重大事項由管委會集體決策;管委會出資按照現代化公司標準組建成立青島動車小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市場化平臺,負責開發建設、產業招商、資本運營等方面工作。通過“管委會+公司”的優勢互補,充分釋放管委會的政策平臺優勢和平臺公司的市場化運作優勢,實現互促共贏。優化示范區管委機構設置,推動瘦身強體,示范區管委把能交由青島動車小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社會組織承擔的職責一律劃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購買崗位等形式實現。減少管理層級,實行扁平化管理,
2019年11月12日,根據全市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工作部署,示范區正式發布了面向全市選聘工作人員的招聘簡章,進一步加大“三化一型”干部引進培養。按照“全體起立、重新上崗、擇優選配、統籌安排”原則,打破功能區管理機構人員身份限制,實行全員崗位管理。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從管委會班子成員到一線工作人員,全員聘任,大力引入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人才,配強干事創業隊伍。
未來,創新跨越 乘著全省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的大潮,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正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的大家面前,領導班子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干勁十足,產業導向更加聚焦、更加精準,發展思路也愈發明確。未來,示范區將圍繞建設全球高鐵創新發展引領區、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未來軌道交通城市體驗區、生態智慧品質活力樣板區的戰略定位,努力實現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際領先水平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制造和集成服務基地,以及產城融合、宜業宜居、時尚美麗的新型產業示范區的目標愿景。藍圖已經繪就,實干是必由之路。未來的日子,示范區將以此次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的東風為號角,埋頭苦干、砥礪奮進、追夢前行,努力加快發展,實現創新跨越。
記者 徐圓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