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17日消息 青島市市北區洛陽路街道鄭州路社區面臨環境臟亂、垃圾混放等環境治理難題。2018年7月以來,鄭州路社區書記王艷芳帶領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成員踐行為民宗旨,以垃圾分類與社區環境美化為切入點,帶領社區居民開展“綠色循環,共美家園”行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鄭州路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明顯提高,社區環境大為改觀。
勞模帶頭,多元力量共匯聚 市北區王艷芳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成員們意識到:社區是環境治理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勞模應當在環境治理中發揮引領帶頭示范作用,工作室開始帶頭垃圾分類實踐,期望打造適宜于本社區的垃圾分類與環境美化模式。
王艷芳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制作環保酵素
在工作室的努力下,社會組織“青島你我創益社工服務中心”進駐社區對項目實施專業設計,青島市城鄉規劃學會、市北區環保局以及多個駐街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納入項目實施主體,為社區環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另外,工作室在社區內開設鄰里“壹起分”課堂,主要宣傳垃圾分類等綠色發展行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進行現場互動,使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王艷芳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凝聚起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區居民的力量,共同開展共美家園行動。
廚余垃圾變資源,社區空間換新顏 工作室聯合青島你我社工機構創新性地將“家庭生廚余減量一社區堆肥還土一共建社區花園”形成綠色發展的有機循環閉環。在家庭端,通過倡導社區家庭進行垃圾分類與廚余垃圾堆肥,調動社區家庭的內生力量,參與家庭垃圾分類和減量、循環。工作室團隊成員引導居民利用堆肥桶,將家庭日常產生的菜葉、果皮、果核(“菜果果”計劃)剪碎切碎后放進堆肥桶,撒一定比例的菌粉,家庭端的廚余垃圾收集工作即完成。在社區端,形成了“定時定點收集、志愿者輪值管理”的制度,廚余垃圾在家庭端被收集起來后,統一投放至社區堆肥箱,為后期社區花園建設提供天然肥料。
發現自然之美,打造社區“自然博物館”
2018首批培訓35戶家庭帶動居民參與,2個月時間,有150多個志愿者學習并持續參與廚余垃圾分類堆肥,實現廚余減量 3000公斤,如今社區建成1處社區花園博物館、1個陽光育苗站、4個廚余堆肥點,2個社區花園,200多個家庭帶頭,500戶家庭參與的規模。
垃圾分類新模式,綠色發展入人心 經過一段時期的實踐,社區居民圍繞環境治理主題,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自發形成了五支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隊伍:“堆肥收集管理隊”“銀發護花隊”“能工巧匠隊”“綠主婦隊”“炫綠少年隊”形成覆蓋老、中、青、幼等多個群體的綠色行動。“堆肥收集管理隊”由社區黨員自發組成,每天定點收集家庭堆肥;“銀發護花隊”志愿者由愛好種植的長者組成,主動提供社區花園苗木和堆肥箱設置和管理。“能工巧匠隊”是由獨具社區特色的公益性崗位男性志愿者組成,主動擔當起社區花園維護、社區堆肥箱翻肥管理職責,“綠主婦隊”主要由社區媽媽們組成,環保酵素、環保制皂、參與式花園規劃都有她們的擔當;“炫綠少年隊”主要由小學生志愿者擔當,菜果果堆肥、“小手拉大手鄰里壹起分”等社區宣傳的主力。垃圾分類與社區環境美化的新模式,激發了居民的熱情,不同群體的居民自發參與到綠色行動中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炫綠少年志愿者隊參與花園種植
每天早上鄭州路社區廣場都能看見居民們將廚余垃圾放入堆肥箱,社區能工巧匠志愿者笑臉相迎,熱情鼓勵,精心呵護社區花園與社區環境。王艷芳勞模創新工作室打造出垃圾分類新模式,與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廣大的社區居民們共同奏響了垃圾分類與社區環境美化的晨曲。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