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3月4日消息 在第56個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從2月下旬開始,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便迎來了預約參觀的熱潮。周邊中小學、兄弟高校、企事業單位等紛紛慕名走進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了解雷鋒事跡、學習雷鋒精神。雷鋒館講解員李麗萍說:“寒假還沒結束,我們的預約電話就應接不暇,一天可以達到上百個。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是全國高校首家雷鋒紀念館,又是面向公眾免費公益開放的,來參觀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讓更多的人愿意來了解和學習雷鋒,哪怕每個人有一點小觸動,都是特別有意義的。”
當地高校大學生組織到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參觀
雷鋒紀念館的參觀熱潮只是黃海學院學雷鋒常態化的一個縮影。青島黃海學院創建23年來,堅持把開展學雷鋒活動作為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列入每年學校工作日程,形成了學習雷鋒工作的常態化機制,完成了“學雷鋒、引雷鋒、做雷鋒、育雷鋒”四部曲。
學雷鋒常態化,形成學雷鋒長效機制 當地小學組織到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參觀學習
學校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堅持把雷鋒精神的宣傳教育與入學教育、軍訓及日常教育相結合。先后邀請了原《解放軍報》副總編輯陶克將軍、雷鋒班第一任班長張興吉、第二任班長龐春學、第四任班長曲建文、第二十一任班長李桂臣等來校作專題報告,邀請雷鋒團官兵為新生軍訓,每年組織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包括尋找身邊的雷鋒活動、校園雷鋒“十百千”創建工程、“我愿意做一名志愿者”主題征文、“平凡的英雄”演講、雷鋒電影展播、學雷鋒無償獻血、“尋找雷鋒足跡,弘揚雷鋒精神”主題團日等等,引導學生崇尚雷鋒高尚品德,感悟雷鋒時代精神。
引雷鋒入校,建立學習雷鋒活動基地 當地小學組織到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參觀學習
2010年,在雷鋒生前所在團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投資90多萬元建成了國內高校第一個雷鋒紀念館,面積300余平米,收集雷鋒珍貴圖片、原生音頻資料等400多件,中外文版本學雷鋒書籍、宣傳品、其他實物等150余件。為加強對雷鋒精神的研究,學校與遼寧省撫順市“雷鋒講壇”達成協議,設立了“雷鋒講壇青島黃海學院分壇”,成為全國第二家設立該分壇的院校。聘請雷鋒親密戰友喬安山、雷鋒班老班長和雷鋒精神研究所所長、《雷鋒精神研究》主編翟元斌為黃海學院客座教授,有力推動了雷鋒精神研究的開展。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落成后,成為當地思想政治學習的園地和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陣地,每天前來觀展的人員絡繹不絕,成為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辦雷鋒學校,奉獻社會愛心 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講解員向小學生們講解
青島黃海學院以“學雷鋒、引雷鋒”為手段,以“做雷鋒、育雷鋒”為己任,回報社會,奉獻愛心,廣泛開展慈善活動。2010年,10月,為中華職業教育社“溫暖工程”捐款100萬元, 2012年3月捐資20萬元為貴州省威寧縣貧困山區米樂小學建起教師公寓樓“黃海樓”,2013年5月,為青島開發區慈善總會冠名基金捐助善款100萬元……
學校實施“校園無貧工程”,用愛心為貧困學生排憂解難,保障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學校著力建設“獎、貸、助、補、減”和“綠色通道”等學生資助體系,使貧困生受益。
育雷鋒學子,實現愛心循環 青島黃海學院董事長劉常青認為:雷鋒精神是一種愛,愛是一種信仰,愛是一種文化,教育的本質是愛,推廣愛的教育,培養新時代的雷鋒,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讓愛與社會鏈接,推動愛的循環,已成為青島黃海學院辦學的文化自覺和文化風尚。2004年9月,劉常青董事長得知17歲時失去雙臂的殘疾青年劉仕春以新生身份進入黃海學院后,決定每月給予其800元生活補貼,并免除她大學期間的一切費用。受到幫助的劉仕春經過四年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留校任教,此時的她又向母校四川資陽市伍隍中學高二年級的一批“貧優生”伸出了援助之手。身有殘疾在愛的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劉仕春先后榮獲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感動青島十佳人物”候選人等榮譽稱號,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她繼續傳播著雷鋒精神,釋放著愛的光與熱。另外,黃海學院還涌現出勇抱燃燒煤氣罐的劉名利老師、熱心幫助失明老人的陳松同學等許許多多的雷鋒式師生,他們的點滴善舉,充分展示了雷鋒精神的時代風采。
青島西海岸公交公司員工組織參觀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
青島黃海學院堅持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學校榮獲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首屆“全國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一等獎”、“青島市雷鋒學校”等榮譽稱號。2013年至今,學校連續多年獲評中國學雷鋒基金管委會全國“學雷鋒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文 于千千
[編輯: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