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王燕畢業于青島市第二衛生學校助產專業,同年被分配到了王哥莊衛生院婦產科工作。因為科室工作人員緊張,剛畢業4個月的她就被安排單獨值夜班了。“那時候的助產士既要履行臨床大夫的職責,又要兼顧護理的工作,白天要收治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患者,要接待大量的需要進行計劃生育手術的育齡婦女,到了晚上要獨自一人面對前來分娩的孕產婦。”王燕回憶說,“那個時候的產房比家庭接生環境強不了多少,到了晚上,沒有前輩在眼前指點,也沒有同事陪伴,整個晚上不敢睡覺,支著耳朵時時聽著走廊里的動靜。”于是在那無數個夜晚,在悶熱而狹小的蚊帳里,在寒風怒吼而漸漸熄滅的爐火旁,在緊張、繁忙、恐懼而又驚心動魄的產床旁,在產婦汗涔涔的笑臉上,在洪亮的新生兒啼哭聲中……她翻爛了專業書,手上磨起了繭,就連助產士的職業病——肩周炎在那時也開始“萌芽”。有付出就有回報,她的勤勞換來了碩果。她一改剛入職的纖弱與慌張,能夠從容應對產程中的突發狀況,宮縮無力、胎兒窘迫、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她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明天無數個太陽。
1996年除夕夜,王燕值夜班,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走廊里傳來急切的腳步聲。一名孕婦被家屬抱進了待產室,情況不容樂觀。“產婦面色蒼白、一臉痛苦,經檢查發現羊水已破,宮口已開全,可是胎頭不正導致胎先露下降緩慢,此時胎心率又出現過快現象,而產婦已無力屏氣使勁了。”王燕說,“那時候孕產婦的保健意識薄弱,孕期很少到醫院檢查,甚至還有人選擇在自家炕頭分娩,這名產婦也是如此情況,出現腹痛時也沒緊張,直到破了羊水才往醫院趕。”當時胎兒窘迫,當務之急是快速結束分娩,一場生命爭奪賽便開始了,秒針滴答滴答,急救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吸氧、輸液、消毒、下胎頭吸引……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胎兒順利娩出,這時突然發現寶寶沒有哭聲,懸著的心瞬間又被提了起來,刺激兒背、人工呼吸……又經過一輪急救后,微弱的哭聲終于響起,并且越來越有力,蒼白的小臉開始有了紅暈,家屬激動地淚流不止。當她喊自己的同事再拿點紗布的時候卻沒聽到動靜,回頭一看,沒經歷過這種情境的同事已緊張到臉色蠟黃,滿頭虛汗再也幫不上忙了。“我一個人整整忙活了近兩個小時,當一切處理妥當已是凌晨3點。”王燕說,由于孕婦孕期貧血加上產程勞累和緊張,產婦在下床小便時又暈了過去,王燕顧不上疲憊的身體堅持照看虛弱的產婦,直到第二天把他們順利轉院。
就這樣一路走過了十年,直到2005年基層醫療機構取消了助產工作項目。十年間,經她的手接產的嬰兒不計其數,她成了許多孩子的干姨,是許多婦女姐妹的貼心人。
重拓新路,爭先創優
2010年,王燕被分到了剛剛成立不久的兒童和孕產婦保健科室,“由于是剛成立的科室,一切都是新的挑戰,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模板可供參考。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王燕說,萬事開頭難,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理清思路,構建起工作框架,吃透規范要求。為了開好頭、做好事,王燕變身“多面手”,定下多個“小目標”,一要準確掌握孕產婦人數和分娩信息,二要建立孕產婦和兒童保健手冊,三要督促保健人群及時查體,四要走街串巷入戶及時進行產后訪視,要及時錄入電子檔案,保質保量完成工作。
寒冬酷暑,風來雨去,沉重的訪視箱提在手上,腳步匆匆趕在下鄉的路上,話語暖暖熨在每個接受服務者的的心坎上。“每到兒童查體日就會覺得自己像個陀螺一樣,到了下班的點,看到排隊的家長們,就會想看完再說,加班加點是一件極為平常不過的事。”王燕說,“要懂得傾聽家長的需求,因人制宜的制定育嬰方法,要更加的細心與耐心。”
工作框架也隨著摸爬滾打的實踐經驗不斷完善了起來,完成工作框架在當時也是第一家,其他兄弟單位紛紛來取經,還為所有婦幼保健人員講解工作經驗。2011年市婦幼保健院的領導帶隊,市內12區、市的相關專家和領導來到了衛生院參觀交流。
再挑重擔,為醫療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2013年,王燕又被調到了醫院感染管理,用王燕自己的話形容這個崗位,就是要給各科室的人雞蛋里挑骨頭。要管轄的是院內所有的院感重點質控科室,要面對的是院內所有的工作人員,要為防控院內感染筑起一面墻,要為老百姓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就醫環境,為醫療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可是工作與所學專業不搭界,各科室的管理要求又不盡相同,對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一片茫然。面對他人質疑的目光,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她徘徊過、深思過,已經四十多歲的人了有必要如此拼搏嗎?“起初的那幾個月,我患了嚴重失眠,夜里輾轉反側,一會給自己打氣,一會又打退堂鼓,一會豪情萬丈信心滿滿,一會又偃旗息鼓郁悶難耐。”王燕說,最終,她打敗了懦弱和退縮,為了給領導一份交代,為了在黨旗下那個嚴肅而莊重的誓言,為了給青春期的兒子樹一個榜樣,她從學習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各項技術規范入手,熟悉各科室工作流程,積極與各科室工作人員交流,不錯過每一次講座、每一個來考核的專家,登陸各種類型的院感網站,汲取最新的院感管理理念;通過“走動式管理、蹲點式服務”收取各科室第一手資料,對薄弱的環節、對頑固的不良操作習慣,對陳舊的防控意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制定合理適宜的考核制度,加強院、科兩級培訓,實行逢培必考的原則,狠抓質量持續改進。通過努力,她再一次走在了區內基層醫療機構同行們的前列,為自己的人生旅程增添了一抹陽光。
而管理院感的同時還要輔助婦產科的工作,2014年9月,她代表嶗山區參加了青島市衛生局舉辦的首屆“婦幼健康知識競賽”,經過筆試、基本技能操作和激烈的競答三個環節,取得了二等獎的優異成績。看著大屏幕上的獲獎名單,她的眼角濕潤了,在來自全市三甲、二甲以及各基層醫療機構70多名優秀選手中,獲此殊榮,她再一次證明了自己。
如今的她,還是當年那個充滿熱情、充滿激情的王燕,步履輕松,爽朗自信。也許,以后的路還需要經過多個分叉口,也許每一個路口都會有迷茫和困惑,但是,她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不負這份神圣的職業,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和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