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布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里提到了一個很扎心的數字:1339。
這個數字是什么意思呢? 在受訪的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而這一人群卻認為要有163萬才能安逸退休,也就是說如果不進行投資,那20歲開始存錢,要到80歲才能存夠……
為什么年輕人都存不下錢了呢? 花唄、借唄、白條、信用卡,無數的超前消費方式刺激著年輕人不斷買買買,然后等到還款的時候就只能看著自己銀行卡里本就不多的余額被一下清空,于是只能靠信用卡勉強度日。
有多少人連信用卡都還不起了? 先來看看央行發布的數據:
8月20日,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56.67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 1.21%,占比較上季度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據統計歷年數據發現,與2014年的357.64億元相比,信用卡逾期額度已經翻番,與2010年相比,增長接近10倍。
從信用卡持有量來看,今年二季度,我國信用卡人均持有數量也達到了歷史最高值——平均每人0.46張,與前一季度相比,增加了0.02張,基本等于每兩個人就有一張信用卡。
但這一增速還不是最快的,人均持卡量增幅最大的是2017年,增長了0.08張 ;若以13.9億的總人口計算,等于2017年新增了1.11億張信用卡。
為什么2017年大家都瘋狂的在辦信用卡? 因為國家為擴大內需,在2017年1月1日實施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信用卡新規”)。
信用卡新規給予了銀行信用卡定價的自主權,具有里程碑意義。免息期、最低還款額、透支利率的放開,改變了之前所有信用卡都只能執行央行統一規定、千卡一面的局面,為促進銀行開展個性化服務、展開差異化競爭創造了空間。
銀行瘋狂掙搶信用卡市場 既然央媽都發話了,那各大銀行自然也是開足馬力,通過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促使自己的信用卡業務在2017年取得高速增長。
據五大行(工、農、中、建、交)財報發現,2017年,五大行的信用卡貸款(透支)金額同比大幅增長,其中,農業銀行增幅超過了30%。
與國有五大行相比,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發展速度更加迅猛。
為了信用卡這個巨大的市場,各家銀行也是使出渾身解數,積極搶奪線上、線下生活、支付場景;發力移動支付,融入共享經濟,衣食住行各個環節一個都不放過。
消費金融這塊大蛋糕不光銀行在搶,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想分一杯羹,同樣在2017年,不少網貸公司的業績實現大幅增長。例如,趣店2017年凈利潤達到21.64億元;微眾銀行凈利潤達到14.48億元;宜人貸凈利潤達到13.72億元。同時,2017年下半年,還出現一波互聯網金融公司上市潮:趣店、融360、拍拍貸、樂信等公司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監管加強,消費金融更規范 雖然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在2017年和2018年前兩季度大幅增長,但信用卡整體保持著健康的發展。因為,2017年,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26%,占比較2016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2018年一季度,該占比進一步下降至1.23%,到了二季度,該占比又進一步下降了0.02個百分點至1.21%。
但是信用卡的健康發展不代表整個消費金融沒有風險。網貸的野蠻生長,影響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不少網貸平臺涉及“校園貸”、“現金貸”,暴利、催收不當等問題,而今年6月以來的P2P爆雷潮,也讓人們對網貸的信心受到了打擊。
在2017年下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規范網貸平臺的的措施,比如2017年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即日起各級小貸公司的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設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貸業務。
還有在2017年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超過36%年利率的利息約定無效。還要求對放貸業務的相關牌照者要進行嚴厲打擊和取締。此外,還有不得暴利催收,加強風控,保護客戶隱私信息等等。
一波監管潮之后,網貸平臺業績受到沖擊。進入2018年一季度,趣店的凈利潤同比下滑32%。而網貸之家今年以來發布的網貸行業月報不完全統計發現,截止今年7月份,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1645家,相比6月底減少218家,行業活躍投資人數環比下降18.13%,借款人數下降13.79%。
野蠻的網貸平臺被嚴厲監管,導致大量需求流向銀行。回看今年前兩季度銀行信用卡發卡量的大幅增長:平均每人0.46張信用卡,已經比2017年底增長了0.07張,照這樣的增長速度,2018年信用卡數量增速很可能再創新高。
轉自半島+
[編輯: 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