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8月3日消息 8月3日下午,市立醫院西院區骨科在大型DSA影像設備精準定位下順利完成首例經皮穿刺椎體后凸成形術,將微創技術更好地應用于骨科手術,為廣大胸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帶來了福音。
8月3日下午,由本部骨關節與運動學科主任兼西院區骨科學科負責人、首席專家郭傳友與西院區骨科病區主任解思信主刀,骨科團隊共同參與,心內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科室積極配合,為T12椎體壓縮性骨折的82歲患者黃老太(化名)在局麻下實施了經皮穿刺椎體后凸成形術。術中,用大型DSA影像設備精準定位手術部位,“一針直擊要害”注入骨水泥,手術用時不足30分鐘,整個過程非常順利。解思信主任介紹,術后第二天,黃老太就可以下地行走,避免了因長期臥床導致患者嚴重并發癥和家人護理困難等問題的發生,阻斷了骨質疏松與骨折之間的惡性循環,大大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質量。
解思信主任介紹,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骨質疏松已成為困擾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骨質疏松性骨折以及骨折后并發癥嚴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其中以椎體壓縮性骨折較為常見。
椎體壓縮性骨折通常由輕微的外傷所致,部分患者甚至無明顯的外傷也會出現微骨折,導致慢性腰背痛,活動受限。其傳統治療方式是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或保守臥床修養,使患病老人及其家屬不得不在“耐受手術”和“生活質量”中作出為難選擇。此外,可行經皮穿刺椎體后凸成形術,該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愈合快等特點,主要應用于大于60歲的老年患者,是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最理想的治療方法。
經皮穿刺椎體后凸成形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西院區骨科在骨折微創手術方面又有了進一步擴展,為高齡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快速康復提供了一個治療新選擇。
據了解,西院區引進DSA設備全稱為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和操作人員的輻射傷害,具有微創無痛、創傷小(創口僅為2mm左右)、恢復快等優勢。此次手術是DSA首次投入臨床應用,使許多高風險、高難度的介入手術能更有效、更順利地開展,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的時間,標志著西院區微創介入手術水平正式開展,全面提升了院區的綜合診療水平。
通訊員 傅翔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