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色各異的商販、游人被描繪得惟妙惟肖。
孫樹仁展示自己繪制的李村大集版《清明上河圖》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今年74歲的孫樹仁是青島62中一名退休的美術(shù)老師,前不久,老人歷時近一年畫了一幅畫,一下子讓他“成了名”。半島記者日前來到孫樹仁家中見到了這幅畫作,該畫作長5.33米、寬0.67米,描繪了627個形色各異的人物,盡可能準確地復(fù)原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繁榮的李村大集的景象,堪稱是李村大集版的《清明上河圖》。據(jù)了解,孫樹仁一直想以自己擅長的方式為李滄的發(fā)展做點什么,這幅畫便應(yīng)運而生?!斑@是我畫過最長的一幅畫,也是青島目前描繪李村大集最長的一幅畫?!睂O樹仁稱,這幅畫將擺進李村大集博物館,成為市民共同的回憶和見證。
留下美好回憶
復(fù)原李村大集 當記者來到孫樹仁老人家中時,一下子被掛在客廳墻上的兩幅巨幅畫作吸引,一幅是《楊貴妃夜宴圖》,一幅是《孔雀山茶》,兩幅畫幾乎各占據(jù)了一面墻,色彩鮮艷、構(gòu)圖優(yōu)美、細膩逼真,十分具有觀賞性。這兩幅畫都是孫樹仁畫的,記者對他的繪畫技術(shù)也有了初印象。盡管已是古稀之年,孫樹仁的身體十分硬朗,走路腳下生風(fēng)、說話語氣鏗鏘,眼不花、手不抖、耳不聾,這對講究細膩的工筆畫來說十分重要。
孫樹仁是青島62中的一名退休美術(shù)老師,是土生土長的李滄人,“我平生有兩大熱愛,一是美術(shù),二是李滄。這些年李滄發(fā)展轉(zhuǎn)型非常迅速,我能感受到生活的日新月異。尤其以百年李村大集的搬遷升級和大集舊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整治為代表,現(xiàn)在李村河邊整治得多漂亮。”孫樹仁說,他一直想以自己擅長的方式為李滄的發(fā)展做點什么,能讓自己在退休后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直到2017年,他等到了這個機會。
李村大集搬遷后,為了留下百年大集的美好回憶,李滄區(qū)開始了百年大集的史料征集整理工作,并計劃籌建李村大集博物館?!八麄兞私獾轿矣斜容^強的繪畫功底,又熟知和熱愛李村大集,就請我畫出上世紀五十年代繁榮的李村大集原貌圖。”孫樹仁說,在再現(xiàn)當年李村大集繁榮景象的畫作上,他的這項任務(wù)在青島尚屬首次,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他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此事上。
準確再現(xiàn)景象
人物惟妙惟肖 “我從小就生活在李村河北岸,家緊靠著大集,那時候只要逢集就跑過去逛,對每一個角落都很熟悉。”孫樹仁說,他72歲的老伴劉彩云小時候生活在李村河南岸,對大集也非常熟悉,在創(chuàng)作這幅畫作的初稿時,為了準確再現(xiàn)當年李村大集的景象,“回憶”成了老兩口平日里交流的主題。“每一幢房子是什么樣的,掛著什么招牌,大集的不同地方賣什么都盡可能準確再現(xiàn)?!睂O樹仁說。然而,畢竟已經(jīng)相隔了60多年的時光,有些細節(jié)拿不準了,于是老兩口便開始尋訪當年同齡的老鄰居,通過他們的回憶和講述,盡可能讓每處地方都能在畫作上“對上號”。
采訪中,孫樹仁起身將歷時近一年完成的畫作拿出來在地上展開,畫卷從客廳南端一直延伸到最北側(cè)的窗戶?!斑@幅畫長約5.33米,寬約0.67米,是我美術(shù)生涯中畫過最長的一幅畫,應(yīng)該也是青島目前描繪李村大集最長的一幅畫?!睂O樹仁說。記者縱觀這幅畫作發(fā)現(xiàn),畫卷描繪的場景仿佛是用相機廣角鏡頭拍攝出來的,近景是李村河水、稍遠是河灘,商販和趕大集的市民扎堆在此,再遠一些是河岸和民房、商鋪,遠處與藍天白云交接的地方則是老虎山、嶗山等。
除了密密麻麻的平房外,形色各異的商販、游人也被孫樹仁描繪得惟妙惟肖,有的趕著毛驢、推著手推車,有的挑著扁擔、扛著柴草,還有的圍在一起看雜?;蜃跀偽簧铣浴扳清佔印薄瓱狒[的景象儼然是一幅李村大集版的《清明上河圖》?!跋啾犬嫵鲞@些商鋪,畫出形色各異的人物更難了,一共四易其稿才算滿意,畫中共有627個人物?!睂O樹仁說,他還根據(jù)當年李村大集的分布復(fù)原了干草市、牛馬市、木料市、茶攤、馇鍋子攤、醫(yī)院、廢品店、學(xué)校、廟宇等,就連到李村河里挑水的人物也畫到其中。
傳承百年歷史
將擺進博物館 記者看到,這幅畫作上的人物大小只有2~3厘米,在勾勒出人物線條后,還要給頭發(fā)、面部、衣服、鞋子等配顏色?!吧仙玫墓P尖和頭發(fā)絲差不多,上色稍有不慎一幅畫可能就毀了,所以工作量和嚴謹度都很考驗人?!睂O樹仁說,由于畫作的尺寸太大,家里沒有合適的書畫臺,他只好把樓下的儲藏間改成了畫室。冬天畫室里氣溫低至零下,他里外套好幾層衣服堅守在畫室作畫。就連半夜也時常從睡夢中醒來,急忙在草紙上畫上幾筆,把新回憶起的人物形象記錄下來。
孫樹仁稱,創(chuàng)作時自己得到了很多朋友幫助,64歲的邵良善就是其中一位。作為從水利部門退休的一名干部,邵良善對李村河十分熟悉,他經(jīng)常對孫樹仁的創(chuàng)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四易其稿中有三稿都有他提出的修改意見。
“孫老師能完成這樣一幅畫作,對傳承百年李村大集的歷史文化,記錄李滄的發(fā)展歷程有很重要的意義。更關(guān)鍵的是,他是不計得失、不計回報的?!鄙哿忌普f。據(jù)了解,這幅畫作未來將擺進李村大集博物館,成為大家共同的回憶和見證。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