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中國首例異地轉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山東濟南完成
捐獻志愿者從泰安轉運到濟南的過程中。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6月24日對外披露,該院實施的中國首例異地轉運,實現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濟南完成,這是該院生命延續研究計劃中最完整、最全面、最具挑戰性的典型案例。
2018年6月19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離別探望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72歲罹患肺癌的志愿者劉愛慧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人體低溫保存專家阿倫 德雷克(Aaron Drake)對記者說,與該研究院實施的“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展文蓮情況不同,劉愛慧一直在泰安市中心醫院ICU病房進行救治,若想實現生前轉院,涉及捐獻程序、病情穩定、出入院條件和家屬接受等復雜因素。經過專家深入討論,決定志愿者臨床死亡后應用“ECMO”技術進行異地轉運。
手術現場。
阿倫 德雷克稱,異地轉運對實施計劃提出了更高的條件,主治醫生的經驗預測、響應團隊的密切協作、醫院病房的全面配合、儀器設備的齊全準備、轉運時間的有效控制和其它意外情況的及時應對等,都需要嚴密的計劃和準確的實施,容不得一點差錯。
據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宣傳中心主任李慶平介紹,6月17日凌晨,劉愛慧主管醫生在泰安市宣布病人臨床死亡,銀豐臨床響應專家就在醫院的ICU病房展開一次特殊的手術。臨床專家迅速向其體內注射各種藥物并采取降溫措施,進行人工心肺支持以維持病人的血液循環,通過股動靜脈建立“ECMO”體外循環。
李慶平說,凌晨3:30分,在生命支持系統的保護下,捐獻志愿者被轉移到救護車上,并趕赴濟南。經過50多個小時的努力,專家先后進行了血液置換、冷凍保護劑灌注和程序降溫等步驟,于19日下午將志愿者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手術現場。
“人走了,如果對科學、醫學有貢獻有好處,才更有意義。不管什么事兒,總得有人走在前面,不然科學是不會發展的。”劉愛慧的丈夫周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失去了她我很悲痛,同時我也佩服她,崇敬她,更想念她。”
“您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但因為腦放療的原因,你有時也忘事,我還是提醒您一下”,劉愛慧的小兒子為了不讓母親忘卻現在的記憶,寫下期盼喚醒母親未來記憶的信,信中寫道,“家里一切如常,您的手機,我一直交著費呢……”
阿倫 德雷克是世界知名的人體低溫保存專家,曾于2009年被全球最大的人體保存機構聘為臨床響應中心主任,7年間參與了70多例人體保存手術。阿倫 德雷克及其團隊于2015年5月在北京為中國首位冷凍申請人、重慶女作家杜虹實施了冷凍大腦手術;于2017年5月在濟南為展文蓮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凍存手術。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