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合峰會新聞中心咨詢臺,志愿者準備好了迎接各國媒體記者。
新聞中心公共工作區配備了眾多臺式電腦。
位于東海路上的峰會新聞中心全景圖。新華社發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孫豐欣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署名除外)
6月6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新聞中心將正式啟用。5日,半島記者提前來到這里體驗發現,新聞中心的場館配置和工作環境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尤其是在配置應用方面的科技范兒十足。記者采訪發現,不少高科技產品在新聞中心的服務上得到了巧妙的應用,比如,增添了趣味景觀的仿生機器魚,能送水到跟前的送貨機器人,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臨時儲物柜,即便5000人同時在線也能達到人均8兆網速的通信保障……讓人不禁眼前一亮。
可為三千名注冊記者提供服務 據悉,目前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已經進行多次全要素演練,包括取證中心、新聞中心咨詢臺、公共工作區、媒體集結區、新聞發布廳等14個功能區參加了演練。經過演練檢驗,新聞中心已經具備正式運行條件。根據統一安排,新聞中心6月6日正式開放,為來青采訪的境內外媒體注冊記者服務。
新聞中心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作為新聞中心主場館,媒體工作區域可使用面積為10500平方米,可為3000名注冊記者提供完善服務;場館運行保障區域可使用面積為4600平方米,可供保障團隊輪流值守辦公。新聞中心場外區域還設置有衛星車、電力和通信應急保障等車輛停放區。根據運行需要,新聞中心共設立取證中心、咨詢臺、公共工作區、新聞發布廳、會議采訪、通信保障等29個工作小組,職能涵蓋媒體接待、采訪、通信、交通、醫療、安全等全方位保障。
新聞中心場館一層、二層和場館外側分別設置了14個功能區域,場館內無縫覆蓋高速網絡。一層主要設置了綜合服務區、媒體公共工作區、媒體專用工作區、采訪區、MCR運行區、演播室、靜思室、茶歇區、媒體集結區、公共服務區等功能區域。二層主要設置了大、中、小三個新聞發布廳、媒體專用工作區和采訪室。結合新聞中心建筑特點,在樓頂觀景平臺設置新聞現場報道單邊點和室外茶歇區,這也是新聞中心區別于以往高端峰會的新特色。
隔斷按需定制,突出節儉環保 本著節儉辦會的原則,新聞中心沒有新建場館,是在海爾全球創新模式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根據運行需要,經過一系列規劃設計改造提升而成。為完整保持場館建筑特色,設計施工團隊打破常規,放棄以往使用的傳統搭建形式,選擇可快速拆卸、循環使用的靈通環保隔斷搭建場館內部各功能區域,所有隔斷均按場館需求定制生產,在車間完成精密加工,到現場快速拼裝,不產生任何灰塵、有毒有害氣體及廢棄物等。隔斷系統采用精密數控加工及一體鎖扣技術,可快速拆卸,重復循環使用,有效降低了搭建成本。場館空調循環水系統則使用中水,以節約水資源。
在科技與創新方面,新聞中心通信建設按照百兆桌面、千兆匯聚、萬兆上聯的網絡設計,應用大數據、智能化科技管控系統確保有線、無線網絡安全、穩定、高速。廣電設備、信號源均采用雙備份,故障發生時可瞬間切換至備份設備。新聞中心除使用機器人提供服務外,還特別設置安排了六大休閑區,包括剪紙、剪影等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將亮相。
■探訪 5000人同時在線 網速也“杠杠的” 在新聞中心一樓的媒體公共工作區,偌大的空間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3米×17米的高清全彩LED大屏及若干液晶信息屏,峰會啟幕后,這些信息屏將即時播放公共信號畫面及各類信息和通知。同時,公共工作區里還設置了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工位,半島記者了解到,現場共設有600個工位供媒體記者免費使用,其中200個工位配有臺式電腦,這些電腦分別設置了中、英、俄三種語言系統。
記者采訪了解到,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期間,新聞中心將會有3000-5000人同時網絡在線,如何保證通信網絡的通暢?對此,通信保障組副組長宋文勝告訴記者,他們在網絡保障和設備保障方面都做了充分準備,一方面建立了覆蓋新聞中心全館的專網WIFI,另一方面配備了4個萬兆的專網帶寬,“這樣的帶寬意味著,即便新聞中心峰值時會有5000人在線的網絡需求,平均下來每個人最低可達到的網速也有8兆。”宋文勝說,此外,他們還采用了具有智能天線功能的先進專用接入設備,針對新聞中心場館的熱點區域,智能天線會自動調整發射功率和帶寬,如果發現某一個區域用戶集中,會自動優先配置網絡。
同時,結合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的理念,當夜間新聞中心用戶減少的時候,智能天線也會自動降低發射功率,減少能耗和功耗。“我們對電視直播信號傳輸質量要求高的需求,還采用了專用的傳輸設備,兩種設備互為備份,有4-5個路由并聯保證傳送安全,不發生任何的質量損耗。”宋文勝說,在新聞中心正式開放前,他們一方面對新聞中心的專網進行了2-3次的全壓力測試,檢驗是否能滿足5000人同時在線的網絡需求。并通過全壓力測試的結果,結合大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對網絡智能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