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后唐末帝李從珂執政時,馬胤孫為相。他的為政之道是“入朝印不開(不理政務),見客口不開(不談國事),歸宅門不開(不接見士大夫及下屬官員)”。因此,時人稱他為“三不開宰相”。
顯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平庸庸,碌碌無為,是馬丞相的處世哲學。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在我們干部隊伍中,仍有馬胤孫這樣的官員,一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中所指出的:不擔當、不作為。
中央八項規定以后,尤其在反腐敗力度空前的大環境下,有的領導干部,寧可不做事,也不擔責任。備位充數,尸位素餐。一些地方的工作,推推動動,不推不動,不僅濤聲依舊,而且今不如昔。不客氣說,這和三不開的馬宰相,并無根本區別。
由此,我想到了東漢的李膺,當他被派到青州整頓吏治時,青州下轄的70多名官吏一起提出辭職,給其施壓。李膺毫不畏懼,當場批示:抱病者,必須到醫館開出證明,否則,若不辭而別,將被通緝。不想,提出辭職的官吏施壓更甚,竟然全都開出證明。李膺毫不手軟,全部批準其告老還鄉,并將騰出的職位,選派清廉有為者擔任。提出辭職的官吏對李膺恨之入骨,集體上書漢桓帝,說李膺濫用職權,結黨營私?;实圬焼柪钼?,李膺把70多人的辭職信和醫館證明呈給漢桓帝,皇帝看后了然于胸:既然他們有病,就讓他們回家,永遠養病吧。
中央《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根據具體情節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使能上能下成為常態。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說:不作為的干部,該問責的要問責,該挪位子的要挪位子。你不作為,以病托辭,好,騰出你的位置,讓你永遠養病。李膺治理官吏的方法,和總理的要求如出一轍,對治理不作為的干部,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編輯: 焦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