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漁科102”號赴黃海調查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實習生 任展輝 報道
半島都市報5月21日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5月21日在青島宣布,啟動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及其保護調查,5月24日黃海水產研究所“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將攜帶多種高科技儀器,赴黃海南部調查江豚生活現狀,航期預計10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生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卻被嚴重擠壓,海洋珍稀瀕危水生哺乳物種如鯨、海豚等動物數量和分布區域快速縮減甚至消失。根據對黃渤海沿岸漁民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黃渤海江豚的種群數量不及上世紀80年代初的20%,部分水域甚至不足5%,救助和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21日上午,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處長姜波告訴半島記者,相比長江江豚,目前對海洋江豚的野外種群數量、棲息地分布還不是很清楚,要開展針對性保護的話,必須要通過科學調查,把種群狀況摸清。據悉,通過項目的調查與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黃渤海江豚的種群數量、洄游分布、繁殖與生長、遺傳多樣性等,查明漁業生產對江豚損害的類型及程度,提出保護措施與建議,為黃渤海江豚保護區規劃和建設提供科技支撐、科學依據。
項目負責人、黃海水產研究所王俊主任介紹,此次調查將前往山東半島南岸進行,水域較淺的區域。因目前正是魚類的繁殖季節,魚群基本位于近岸海域,而江豚以魚類為食,這里可以調查江豚活動情況。
以前調查海洋江豚情況,都是用肉眼觀察,據悉,此次將應用多種先進儀器。
“中漁科102”號調查船船長管君介紹,其中有第一次用于江豚調查的挪威SIMRAD EK60和便攜式EY60科學探魚儀。“工作原理是使用超聲波探測海底情況,只要海水中有魚等生物,就能收到相應的反射聲波,科研人員能夠通過聲波成像分析魚類情況。”他介紹,挪威SIMRAD EK60具有3個不同頻率,接收3種信號圖像,非常高效。
同時,此次調查還會應用海流儀,也是通過聲波來確定海流情況。海流不同,那么海水中的浮游動植物也會不同,同時可能影響江豚的進食和游泳狀態。最終,通過確定海水中魚類情況、海流情況,并采用YSI儀器現場測量表層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來確定江豚活動區域特點。
江豚俗稱江豬或海豬,屬鯨目、齒鯨亞目、鼠豚科、江豚屬。它在中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水域都有分布,是在我國分布最廣的小型齒鯨類。中國水域的江豚一般可分為長江(長江亞種)、黃渤海(北方亞種)和南海(印度洋指名亞種)三個地理種群(亞種)。
江豚全部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野生動物紅皮書易危級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13年,長江江豚種群因其種群數量快速下降,在IUCN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將其由瀕危級升為極危級;2016年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小資料 調查能手“中漁科102”號 “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是黃海水產研究所新建的一艘以漁業資源調查為主,兼具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物理海洋等調查能力的科學調查船。船上設有漁業資源實驗室、海洋生物實驗室、海洋物理與化學實驗室、聲學評估實驗室等,擁有包括底層拖網和變水層拖網系統、科學魚探儀系統、船載多普勒海流儀等先進的船載調查與檢測儀器設備,具備在近海開展海洋漁業資源及其棲息環境綜合調查的能力。該船2017年9月交付使用,成為近海漁業資源評估與環境評價、漁業資源種群動力學、漁業資源增殖與養護等研究的重要平臺。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