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4月18日消息 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今天上午,市南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件。市南區部分人大代表、媒體記者現場旁聽庭審。
庭審現場
原告某圖像技術有限公司系視覺中國集團旗下公司,致力于通過電子商務為中國及海外用戶提供圖片、視頻等視覺內容產品及服務,客戶范圍覆蓋報紙、網站、雜志期刊、出版社、電臺、電視臺以及其他新媒體客戶,具有廣泛的市場影響力。被告某家居公司在其新浪微博上未經原告授權使用原告擁有著作財產權的16張攝影作品,侵害了原告的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原告曾向被告發函,要求其停止侵權,賠償損失,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2017年12月,原告向市南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刪除、停止使用侵權作品,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
庭審過程中,原被告雙方主要圍繞涉案作品權屬,侵權行為是否存在以及侵權賠償數額等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隨后,在審判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當庭達成調解協議,實現了案結事了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審判席
市南法院于1996年7月成立知識產權審判庭,是山東省最早設立專業審判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也是最高法院首批確定的山東省有知識產權案件第一審管轄權的兩個基層法院之一。近年來,市南法院認真落實“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調”的司法政策,取得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顯著成效。目前,除涉外知識產權、專利權等糾紛由市中院專屬管轄之外,市南法院有權受理訴訟標的額在50萬元以下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且當事人住所地均在本市的第一審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在此基礎上,市南法院還積極深化司法改革,創新知識產權裁判方法,不斷總結完善知識產權案件“跨區域管轄”、“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審”審判機制,積極探索“繁簡分流”的審理方式化解矛盾。近三年來,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200余件,主要為著作權糾紛和商標權糾紛,另有部分不正當競爭及侵犯商業秘密糾紛;受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4件,主要為銷售侵犯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旁聽席
隨著社會經濟及互聯網絡的發展,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應用逐漸普及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以往的傳統紙質載體著作權糾紛逐漸在減少,而發生于自媒體應用的著作權糾紛日漸增多。從審判實踐來看,許多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用戶在使用圖片、文章等作品時很少會注意到所使用作品的著作權屬問題,另有一些存在僥幸心理,只要從互聯網搜索到符合條件的圖片或文章就直接使用,甚至有部分企業將從互聯網搜索到的圖片或文章作商業宣傳使用,這種情況很有可能侵犯著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法官提醒】在使用他人有著作權的圖片或文章時,首先要有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意識,尤其是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文章用于商業宣傳時,要獲得他人許可,并應支付一定的報酬。其次,在發現存在可能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時,應立即停止侵害,及時刪除涉案作品,降低可能造成的損失,盡可能消除不良影響;第三,對于已經發生的侵權行為,要積極承擔法律責任。另外,權利人亦應重視自身權利保護,主動采取技術手段保護其合法權利,避免他人侵權。
通訊員 馬煥君 李陽 文 劉子琳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