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夏兆紀。
全國人大代表齊玉祥。
文/圖 半島特派記者 徐杰 李曉哲
我們常用“桃李滿天下”來形容一位教師的榮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記者見到了一起上會的兩位師徒代表——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技師學院機械裝配與維修系黨總支書記夏兆紀,以及畢業于該校的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華源鍋爐有限公司管子車間膜式壁生產線班長齊玉祥。這兩位來自一線的師徒代表,今年上會共同關注了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話題,并帶來了相關建議。
一線職教寫輝煌
多位學生成專家 “我以前就是臨沂市技師學院的學生,學的是鉗工,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現在教的是焊接。”13日,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技師學院機械裝配與維修系黨總支書記夏兆紀在接受半島記者采訪時稱,他從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已經在一線職教工作崗位上奮戰了25個年頭。
記者了解到,作為學校業務能力很強的雙師型教師,夏兆紀不僅在山東省青年技工技能大賽、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大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多個賽事中取得佳績,還善于從長期的生產教學中積累實踐經驗,并在理論上進行總結。工作25年來,他已先后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編寫了《金屬材料焊接》、《金屬材料焊接》習題冊、《焊工工藝與技能-學生用書Ⅰ》、《焊工工藝與技能-學生用書Ⅱ》等多部教材。
截止到目前,夏兆紀已先后培養了焊接專業人才1000多人,其中有11人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有2人曾取得學生組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在各類省、市級大賽中獲獎的更是不計其數。2017年,在全國工程建設系統技能大賽上,夏兆紀指導的4名學生將7枚金牌收入囊中,取得了個人總成績第1名、4個單項第1名的好成績。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恒良、山東省首席技師王亮亮等,都是夏兆紀培養過的畢業生,現在他們正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地方經濟建設做貢獻。
師徒兩人同上會
要做技工“代言人” 今年全國兩會,夏兆紀和他的一名學生一同參會,師徒二人都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學生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華源鍋爐有限公司管子車間膜式壁生產線班長齊玉祥。記者了解到,2005年,高考發揮不理想的齊玉祥由于家庭貧困沒有選擇重新復讀,選擇了臨沂市技師學院,希望能學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養家糊口。齊玉祥選擇了機械裝配與維修專業,成了夏兆紀的一名學生。認真努力的齊玉祥在畢業前夕,代表學校參加了山東省第二屆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獲得了工具鉗工(高級組)三等獎的優異成績,被山東華源鍋爐有限公司錄取。
參加工作后的齊玉祥依然保持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將知識和專業技能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先后創新了十幾項生產技術,僅在翅片纏制過程中就為企業節省了10%工具費用。工作中,齊玉祥憑借鉆研精神,擅于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并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并把這些經驗傳授給新員工。齊玉祥的付出與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2009年齊玉祥被山東省總工會授予“富民興魯”勞動獎章,2013年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2015年12月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
今年2月底,齊玉祥作為來自基層一線的“80后工人代表”,成功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個光榮的使命讓齊玉祥明白,他代表的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一群和他一樣工作在基層一線的新時代農民工、技工兄弟們。齊玉祥表示,他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努力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管理,為廣大農民工、技工兄弟當好“代言人”。
技師院校生源差
技能人才缺口大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稱,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今年上會,全國人大代表夏兆紀、齊玉祥,不約而同都關注了如何更好地培養技能人才、推動地方經濟協同發展這一話題,并帶來了相關建議。
夏兆紀介紹,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推進,技工人才的培養已越來越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高技能人才約有4791萬人,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6.2%。“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預計在此期間全國企業高技能人才缺口將達2200萬人。”夏兆紀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技工院校的生源差,導致培養技能型人才往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技工教育培養周期長、學歷不被認可,難被家長學生接受。
夏兆紀告訴記者,按照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初中畢業生培養成中級工、高級工、預備技師分別需要3年、5年、6年;高中畢業生培養成高級工、預備技師分別需要3年、4年。不少技工院校學生學習基礎本來就薄弱,學習毅力又不強,大多滿足于達到中級工水平就走上工作崗位。同時,技工院校畢業證書的地位也不明確,學生在求學和就業上受到諸多限制,社會各界認可度低。
■建議
允許技工院校頒發本專科學歷證書 對于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上述問題,齊玉祥也感觸頗深。他建議,加大對職業培訓機構的支持力度,讓其能擴大生源,并在基礎上提高生源質量;職業培訓機構也應結合新舊動能轉換改變培訓方式,由注重培訓技能人才的數量轉而關注提升培訓技能人才的質量。“用人企業也應改變傳統的用工模式,通過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給工人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以此實現‘既能招得來女婿,也能留得住兒子’,給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齊玉祥說,此外,社會各界還應加大宣傳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社會氛圍,讓工匠精神、吃苦耐勞、技能傳遞精神進工廠企業、進學校家庭。
此外,夏兆紀表示,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設備更新迅速,而技工院校的發展則相對滯后。技工院校當前的生均經費低、設備更新少,難以適應地方經濟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新招錄的教師與實際需求也存在差異,“技工院校需要大量能在一線指導學生技能的教師,而一般的大學畢業生不具備這樣的技術水平。”夏兆紀介紹,技工院校作為事業單位管理,缺乏用人自主權,錄用人員的先決條件是文憑而非技能;一些從技工院校出身,在企業工作多年的人員,有技能缺文憑,難以通過正規的招聘,成為正式教師。夏兆紀建議,要解除辦學層次的受限禁令,消除制度約束。對于技工院校的各專業進行評估和考核,符合條件的允許頒發專科或本科學歷證書。同時,還應給予技工院校與高校相同的用人自主權,保證技工院校相應專業的師資力量充足。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2018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