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老伴學習古箏,濰坊城區印象濰州小區67歲的武法光老人用一雙巧手制作出一臺精致的古箏。武法光老人年輕時就醉心于手工制作,退休后迷上了制作古箏,只是作為一項愛好,并非為了賺錢。
因為一句“豪言”,著手制作古箏 3月11日,記者來到奎文區印象濰州小區武法光老人家中,只見客廳迎面放著一臺精致的古箏,今年67歲的武法光在撥弄琴弦,調試音準。古箏在他的撥弄下,低音渾厚響亮,高音如絲絲流水般空靈。武法光不會彈古箏,也不通樂理,但這臺制作精美的古箏卻是出自他之手。“年輕時就閑不住,喜歡制作各種東西。”退休以前從事財務工作的武法光告訴記者,他以前動手扎過風箏、做過泥孩等,瓦匠、木匠的工作也有所涉獵,就連結婚時的櫥柜家具都是他親自動手制作的。
據了解,他與制作古箏結緣,是從夸下一句“海口”開始的。2016年春節,武法光和老伴到親戚家串門,親戚家買了一臺古箏給孩子學習,他研究一番后對老伴說:“你想學,我給你做一臺。”在場的人都投來質疑的眼光,認為他在“吹牛”。
為了制作古箏,武法光老人不斷上網查資料,四處跑琴行拜師學藝,了解古箏制作的知識,從尺寸、制作工藝到材料一一研究,光圖紙就畫了十幾張。“制作古箏需要掌握音樂、木工、鉗工等綜合知識,很有挑戰性。”武法光說,既然牛已經吹出去了,就一定要做到。
摸索兩個多月,做出第一架古箏 “制作古箏是個細致的手工活,一架古箏從開始到完工要經過近百道工序。整個過程不用一根釘,全部用膠水、卯榫接成,角度稍有偏差就毀了。”武法光說,光是挑選制作面板的材料,他就下了一番苦功夫。“面板材料非常講究,需用直徑至少60厘米的桐木,必須沒有任何瑕疵,而且紋路要直。”武法光說,這種原木材料越來越少,他到濰坊周邊的農村找了兩三個月才找到合適的材料。
武法光表示,面板全靠手工刨出不同的厚度打磨,這樣做出的古箏音色才純正。做好的面板還要經過烘烤,進行“淬火”,讓面板產生弧度,使音質變得更脆。面板做好后,還有底板、琴邊、琴頭、琴尾需要一一制作。琴身做好后,裝上買來的琴弦、琴碼,調好音調,就能彈奏樂曲了。為了讓古箏更精致,武法光經過多次試驗進行裝飾,在琴頭貼上了牡丹花及自己篆刻的印章作品“延年益壽”。從找到古箏材料到古箏制作完成,他在摸索中研究制作了兩個多月。“看到我制作的古箏,大家都驚呆了。”武法光笑著說。
為古箏覓“知音”,愿免費贈送 “這是我做的第一臺古箏,雖然有一些缺陷,對我來說卻是最珍貴的。”武法光將地下室作為工作室,里面擺放著各種工具,墻上還掛著兩臺古箏,是他制作的第一臺和第二臺古箏。
武法光告訴記者,如今制作古箏已經成為他的一項愛好,并非為了掙錢。他表示,如今市面上機械化生產的古箏越來越多,手工古箏更加稀少。
“古箏是有生命的,手工制作古箏,我會一直做下去,而且要做得更好。”武法光說,他不是音樂專業人士,他希望能有音樂大師為他制作的古箏指點一二,讓他做出更精致的古箏。
武法光還表示,他希望能為自己制作的古箏覓到“知音”,如果能尋找到真正懂古箏的人,他愿意將自己制作的古箏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