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網2月8日訊 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頻繁,家庭聚會和走親串友增多,節日期間生活作息改變,呼吸道傳染病、食源性疾病、狂犬病、慢性病急性發作和意外傷害等五種疾病比平時明顯高發。近日,青島市衛計委發布春節健康提示,如果發現感染呼吸道傳染病,不要再走親串友,防止傳播給他人。節日期間少吃生食,特別是不生吃牡蠣等貝殼類海鮮,蔬菜水果生吃前需要徹底清洗。接觸寵物時不要過度“親熱”,避免其舔及人的粘膜和破損的傷口。要娛樂有度,心腦血管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不要酗酒和通宵達旦的上網或搓麻將、看電視,注意休息。燃放煙花爆竹時要避免炸傷,用煤火取暖的家庭要注意開窗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中小學生假期不要太“宅”
中小學生離開學校,學習任務減少,在假期里更需要家長的關注和陪伴。家長需注意正確引導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如跑步、滑板、游泳、打網球等,不要長期‘宅’在家里,不要讓孩子過度沉迷于電視和網絡。
學生需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切勿暴飲暴食,少吃含糖量高的甜食,嘗試用水果和果汁取代。家長應教育孩子在單獨玩耍時遠離野貓野狗,避免感染狂犬病,如果發生抓傷等情況一定要及時注射疫苗。孩子燃放煙花爆竹一定要在家長指導下進行。
回鄉、旅游人群要防范流感病毒“搭車”
旅客在候機、候車時,盡量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等候,盡量不在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久留;旅途中如果有發熱等流感樣癥狀的人盡量要戴口罩,以免傳染其他人;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
旅行期間,盡量避免接觸單峰駱駝、蝙蝠、病死禽及活禽等,必須接觸時則需注意個人防護并及時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不吃未徹底煮熟的食物、未經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蔬菜等;做好個人防護,在去往拉丁美洲、東南亞等寨卡病毒病、登革熱疫情高發地區時,應通過使用驅蚊劑、穿著長袖衣物、使用蚊帳或防蚊網等防護措施防止蚊蟲叮咬,注意自我健康監護。旅行途中如出現發熱,伴有咳嗽、呼吸困難等急性呼吸道癥狀或者伴有嘔吐、腹瀉等腸道疾病癥狀,應當立即就醫,同時盡量避免與其他人員密切接觸。如被懷疑為傳染性疾病時,應取消或中止旅行。
健康飲食,拒絕“每逢佳節胖三斤”
堅果可作為佐餐或零食食用,是非常好的節日食品。但應注意不宜超量食用,并優選原味、易儲藏的食品。肉類是春節必備的“硬菜”,但應注意種類和食用量。魚蝦類>禽類>畜類,少吃煙熏和腌制肉制品,適量采購、不要囤積冷凍肉類和水產。
菜和水果是節日必備。建議成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半斤左右),蔬菜300-500克(1斤左右),且建議種類多樣化。此外,喝果汁不如吃新鮮水果,腌菜、醬菜不能替代新鮮蔬菜。要注重谷類食物攝入,同時每天都吃雜豆、薯類食物。推薦成人每天吃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高度白酒含能量高,而且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如要飲酒,因盡量飲用低度酒,飲酒量建議男性和女性成年人每天不超過25克和15克(以酒精量計算); 孕婦、乳母、兒童少年、特定職業、正在服藥人群、患病人群等不宜飲酒。節日期間,應當避免或控制高油、鹽、糖的“重口味”食物的選擇和攝入,保障自身健康。推薦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烹調油用量在25-30克之間;添加糖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在25克以下。
信網全媒體記者 劉裕 通訊員 肖海青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