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海倫·本特利
2003年10月,在繞行地球14周、飛行60萬公里后,楊利偉安全返回地球。
那一刻,像千百萬中國人一樣,飛行員王亞平被她所看到的畫面深深吸引。對她來說,那些鏡頭不只意味著成就。她從中看到了機遇。“他是中國第一位男性航天員。那誰會是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呢?”
生逢其時
在位于北京北部的航天城,記者見到了王亞平。
采訪期間,王亞平坐姿筆挺,雙手交疊平放在膝蓋上,唯一的動作是偶爾拿起保溫杯喝口水,給人冷靜和克制的印象。后來她告訴記者,對從事航天員這份工作的女性來說,這是最基本的特質。
“我們控制宇宙飛船,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意識。你必須學會控制你的自然反應。”王亞平說。
記者采訪了三位航天員,向每個人都提了同一個問題:是什么特質讓你們被選為航天員?三個人都表現出令人吃驚的坦率和謙遜。是的,他們資質不凡,但是他們說,最重要的,是他們都生逢其時。
“我可能不是最棒的,但我是最合適的那一位。中國正在走向繁榮,空間站工程也全面展開。”王亞平說。
堅持不懈
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1998年成立至今,中國已成功培訓21名航天員。其中,11名進入太空。他們共完成了六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進行了超過100項科學實驗,環繞地球飛行68個日夜。
即使在航天城,目光所及之處,也很容易找到像記者一樣從未有機會從太空俯瞰地球的人。然而對于有一個人來說,這一夢想曾經觸手可及。
最近的一次機會,是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
當神十一乘組安全返回地球,鄧清明也回到了家。還未同妻子、女兒打招呼,他便直接走進了洗手間,打開水龍頭,淚流滿面。
鄧清明沒有入選神十一乘組。在中國1998年選取的第一批14名航天員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飛天的現役航天員。
人們總是關注航天員訓練的體能方面,比如離心機和水下失重訓練。但是精神壓力呢?面對一個可能永遠無法實現的目標,你會矢志不渝堅持二十年嗎?
“堅持,堅持,堅持!”鄧清明說,“我已經52歲了,但我有信念,它支撐著我一直走下去。”
1962年,美國航天員、后當選參議員的約翰·格倫成為美國環繞地球第一人。1998年,任俄亥俄州參議員期間,格倫以77歲高齡搭乘“發現”號航天飛機重返太空。
鄧清明有理由堅持下去。
為人子女
中國航天員第二批招募在2009年進行,女性也有了機會。王亞平很興奮,她的父母卻無法分享這份喜悅。
“當父母發現我想去報名時,他們堅決反對。但這是我的夢想,雖然他們反對,我還是義無反顧地報了名。”她說。
航天員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他們也是兒子、女兒、妻子、丈夫、母親、父親。他們的家人,在關注、等待、期盼和祈禱他們平安的同時,經歷著另一種形式的失重。
王亞平終于說服了父母,至少她自己這么認為。但事實上,就像航天員永不放棄飛天夢想一樣,他們的家人也無法放下擔憂。
當王亞平執行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后,她的父母告訴她:“你在天上飛了15天,對我們來說,卻像是15年。”
夢想實現
翟志剛是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他很有魅力,風趣幽默,和他交談令人感到放松。
作為唯一進行過艙外活動的中國航天員,翟志剛說,執行任務時他必須全神貫注,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每一刻都要精確計算,所有我能想到的就是完成任務。”
從太空俯瞰地球是什么感受?
“當我走出太空艙,地球‘懸浮’在我上方,下方是神舟飛船。宇宙是無邊的、深邃的。”翟志剛說。
中國航天成就驚人。今年,中國計劃成為首個登陸月球遠端的國家,這將是一個凝聚了技術、毅力和勇氣的壯舉。
如若嫦娥四號任務完成,中國航天下一個里程碑工程有可能將航天員送上月球并把他們安全帶回家。屆時,當中國的孩子們仰望星空時,月球對于他們來說,或許感覺觸手可及。
當王亞平從太空返回后,她說:“我沒有感到過害怕,我只是感到一種巨大的成就感,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王亞平的飛天夢想或許已經實現,但是今天,以及未來許許多多個日夜,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夢想仍在繼續。(翻譯:單儒超)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