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校園欺凌 68.3%受訪者希望學校或社區定期與家長溝通
63.9%受訪者認為當前對防治學生欺凌事件重視程度不夠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王涵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校園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惡劣、殘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園欺凌對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陰影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2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9%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對防治學生欺凌事件重視程度不夠,68.3%的受訪者希望學校或社區定期與家長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
60.2%受訪者指出學校對校園欺凌缺乏有力監督和管束手段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發生在課間、校外,不在老師的視線內。受欺負的學生跑到老師那里告狀,老師還經常認為是孩子間正常的嬉戲打鬧,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北京市初二學生蔣琴(化名)認為,欺凌事件沒得到及時嚴肅的處理,容易發展得越來越惡劣。她向記者講述,初一時,她班上有個女同學長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種各樣的外號。到了課間幾個男生經常圍著這個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來該女生就不愛講話了。
“被欺凌的同學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河北省某中學初三學生張凱波認為,用口頭批評教育的方式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效果甚微。“對于老師、家長講的大道理,實施欺凌的學生往往已經‘免疫’了。處理力度不夠,導致他們之后會越來越放縱,變本加厲”。
校園欺凌事件為何頻發?調查中,63.9%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對防治學生欺凌事件重視程度不夠,60.2%的受訪者指出學校缺乏有力的監督和管束手段。其他還有懲戒長期停留在道德層面,缺少有效法律手段(57.4%),相關部門和學校之間職責分工不明(40.5%),一些受欺凌者的沉默客觀上“縱容”了實施欺凌者(36.4%)等。
山西省高平市東方紅小學數學教師趙銘(化名)分析,欺凌問題更多發生在小學高年級或中學生中。她還發現,愛挑事、愛搗亂的孩子多數生活在離異家庭,或父母外出打工,由家中老人照看,缺乏關愛和教導,長期下去不良行為會加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犯罪心理學博士孫錦露認為,當前的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大部分是以班會、校會的形式進行,內容形式單一,處罰措施通常是留校察看、回家反省以及開除處分。“我們治理的目的不只是減少學生欺凌事件發生,還要關注到學生個體,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問題,了解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68.3%受訪者希望學校或社區定期與家長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
如何防治校園欺凌?調查中,68.3%的受訪者希望學校或社區定期與家長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61.9%的受訪者建議完善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其他還有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相關專題教育(50.2%),學校成立學生欺凌專項治理委員會(44.3%),委托專業機構定期開展學生欺凌專項調查(27.4%)等。
孫錦露認為,對于情節嚴重的校園欺凌,應當追究當事人和監管人的責任,形成必要的法律威懾,從而提高人們對校園欺凌的重視程度。
她建議,對教師、學生和家長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培訓,尤其要提高家長的問題意識和處理問題的技巧。“很多欺凌事件的發生與家長管理缺位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做事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價值判斷與行事風格。有研究表明,有較好父母依戀的學生會更少參與到校園欺凌行為當中”。
在學校管理方面,她指出,學校作為欺凌事件處理的主要單位,任務繁重且責任重大。通常學校在學生日常管理中就已投入大部分精力,專門抽出更多時間防治與監控校園欺凌存在一定難度。為此,她建議充分發揮學校警務亭作用,安排保安或者招募成年志愿者進行校園治安巡邏等。
在校園欺凌的跟蹤評估和預警體系建設上,她建議學校或相關部門定期針對校園欺凌情況進行跟蹤調查,評估問題的嚴重程度和治理情況。“通過問卷或者量表篩查出實施欺凌和被欺凌的高危學童,提供針對性的預防教育輔導。及時發現苗頭,盡早進行干預”。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