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月10日消息 生與死是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當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患者更需要一份溫暖關懷,醫學稱之為臨終關懷。臨終關懷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給予親切的撫慰、良好的照顧和盡可能的幫助,使其安然故去。如今,我國多地已設立臨終關懷醫院或在醫院內設置臨終關懷病房,青島也率先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臨終關懷事業意見的通知》,但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機構的設立、臨終關懷床位數量、臨終關懷理念等各層面都亟需具體措施的落實。在今年的兩會上,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出版與版權管理處副處長姜楠帶來了關于加快促進青島市臨終關懷機構和設施建設案。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出版與版權管理處副處長姜楠
臨終關懷給患者尊嚴和陪伴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在當下大力推進的醫療保障和養老體系建設中,臨終關懷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符合人類和社會利益的崇高事業,不僅能夠讓生命在離去的過程中更有尊嚴,還能有效節省巨額醫療開支、緩解療資源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落差、有效解決醫患矛盾,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在臨終之前的關懷很重要,除了減輕肉體上的痛苦,還要讓患者心靈平穩地度過。”姜楠告訴記者,絕大多數人在臨終前都希望能得到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穩、更安詳。而這根“拐杖”,就是家人不離不棄的陪伴,社會的支持與關愛,也可以是對死亡本身的欣然接受。臨終關懷在生理之外,更給予了一份心靈安撫。
目前青島雖然已經率先起步,但在具體實施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目前我市臨終關懷事業無論從運營模式的探索、機構的設立、臨終關懷床位數量,還是相關資金的扶持、標準的制定,乃至臨終關懷人員的培訓、臨終關懷理念的社會宣傳等各層面都亟需具體措施的落實。”姜楠說。
增加、設立臨終關懷設施 針對目前青島市臨終關懷產業的現狀,姜楠建議增加、設立臨終關懷設施。制定政策,下發文件,要求各公立醫院設立臨終關懷病房,設立最低不少于1處的臨終心理引導、臨終助念場所,為有需求的臨終人士提供人性化服務。
加大政府補貼力度,設立臨終關懷機構專項補貼資金。重點鼓勵社會機構建設臨終關懷專業護理站或開設臨終關懷病房。落實臨終關懷型專業醫療機構長期護理定額補助的運營補貼。鼓勵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開展臨終關懷業務。
發展臨終關懷志愿者服務事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部分地區設立了臨終關懷志愿者協會,例如吉林大學白求恩晚晴臨終關懷志愿者協會就擁有700多名臨終關懷志愿者,還有340多名流動志愿者。在今年的提案中,姜楠建議,希望青島市能面向全社會加大對臨終關懷事業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生命質量和死亡規律的認知度。尤其要在醫學、教育等專業院校倡導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精神,在從業教育初期對學生進行生命倫理教育。
建立社會激勵機制,解決臨終關懷機構生存發展問題,僅靠財政投入來補貼維系臨終關懷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除了我市已經探索運用的保險手段以外,建議還應在臨終關懷機構注冊、稅收等方面出臺具體支持政策,也可以嘗試通過發行定向彩票、鼓勵企業捐助、公益組織加入和個人參與等方式,幫助臨終關懷機構運營和發展。建立臨終關懷心理從業機構和從業人員名錄,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慈善捐助服務的方式,對臨終者和喪親家屬進行心理引導和疏導。
開展臨終關懷產業示范工作。建議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市、區兩級優先扶持一批硬件、軟件條件優,發展成長性好的臨終關懷機構,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加快發展,少走彎路。如截至2016年底,上海在臨終關懷項目上至少投入4000余萬元,已有近100家市級試點單位,近1000張床位,減少無效醫療6000余萬元。
記者 游瀟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