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月9日消息 隨著青島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開幕,青島正式進入“兩會時間”。今天,記者在會場見到了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陶喜冰,他今年帶來了加強政策扶持促進智能立體停車的提案。提案中,陶喜冰分析了青島市“停車難”的問題,希望政府能組建青島市智能立體停車的工作推進委員會,建立相應的基金,成立靜態交通方向的工程技術中心。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陶喜冰
青島車位短缺停車難 據統計,近幾年青島機動車保有量仍然快速增長,2016年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33.9萬倆,其中私家車191萬倆,占81.7%;截至2017年12月26日,青島市機動車保有量上升為261.5萬輛。
“停車難”作為交通擁堵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已納入市辦實事。2017年市區重點推進50處公共停車場建設和前期工作,停車泊位約2.9萬個,年內建成約1萬個。從數據對比中可以看出,每年車位新增數量與機動車新增數量存在差距,青島市停車位數量缺口仍然十分巨大,影響了道路暢通、交通秩序、市容環境和消防安全,對城市發展競爭力、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尤為突出。
立體停車在青“水土不服” 從先進國家或地區經驗來看,推行立體車庫建設、加快停車場智能化發展,是解決城市停車難的有效途徑,但是,這種能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的立體停車和公共停車場,在青島的應用情況卻比較滯后,有些“水土不服”。
“立體車庫審批涉及土地規劃、消防、安監、交通、城管等多部門,這些部門各有各的職能,對停車有不同意見,相關法律也不明晰?,F在停車場相關規劃設計規范、消防規劃的技術標準主要是針對自走式停車場,使得多數立體車庫建設項目的報建找不到審批主體,有時辦理各種報批手續耗時近2年,手續異常繁瑣。”陶喜冰說。
此外,單一用戶的獨立投資負擔較高。立體車庫一個車位的造價在3萬元以上,而且隨著整個車庫規模的增加,建設難度的增大,單價可能會更高。對于立體車庫的建設運營方,投資回報周期比普通自走式車庫要更長。
立體車庫投入使用后產生了倒車入位的難度較高、存取車時間長、設備故障較多等問題,也有一部分立體車庫未考慮青島海岸沿線多鹽多濕的空氣環境,造成車庫結構銹蝕較快,在美觀性和質量可靠性方面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建議完善立體停車的政策支持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和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智能立體停車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重視,成為將來的趨勢。要實現友好的智能立體停車體驗,離不開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相關的政策支持。
陶喜冰建議,組建青島市智能立體停車的工作推進委員會,聚集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研究院、開發與投資企業、停車技術與裝備研制企業等資源,針對居民小區、商圈、醫院、學校、企業、公共停車場等區域,結合不同的場景研究多單位聯合車庫以及錯時復用車位、公共停車樓、緊湊型停車塔、機器人存取車以及其他地上地下立體停車庫等解決方案的合理應用,形成青島市智能立體停車規劃、建設與實施的規范。
此外,陶喜冰還建議建立相應的基金,對智能立體停車庫的建設與運營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鼓勵停車庫向立體化、集約化、模塊化、綠色化的方向進行升級,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通過資本手段推動技術的成熟,為城市未來發展打造智能立體停車的新格局、新創意、新模式。成立靜態交通方向的工程技術中心,針對30秒取車的磁懸浮電磁驅動技術、無人化機器人自動泊車技術、車位動態管理云、鹽霧環境結構件表面處理等新技術進行研發與應用,推動產業化發展,把停車難不僅僅當作問題,也成為帶動青島市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發展的課題。
記者 游瀟
[編輯: 王春雪]
相關專題:
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