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對空氣污染關注的提升,昔日被稱為“黑色黃金”的煤炭,似乎已經成了“污染罪魁”,而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依然是亟待突破的國際性難題。今天(8日),浙江大學與浙能集團等合作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因破解了燃“煤”之急,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它有望全面提升我國燃煤污染治理技術和裝備水平,推動國家超低排放戰略實施。
歷經近20年自主創新研發,燃煤煙氣在短短的幾十秒內,就能“跑完”這套超低排放系統,過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汞、三氧化硫5種污染物會被過濾掉,監測到的污染物排放濃度低于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限值。這得益于項目所發明的溫—濕系統調控多場強化顆粒物/SO3脫除技術,以及多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超低排放系統等多項突破。
項目第一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高翔:國家有重大的需求,我們國家的能源體系以煤為主,是我們國家在短時間內改變不了的,怎么樣把煤做得更清潔、更高效、更干凈,實際上是我們一直奮斗的目標。
項目組介紹,燃煤排放的氮氧化物、顆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容易造成灰霾。雖然我國已解決了燃煤機組二氧化硫的高效控制,但成分復雜的煤質和負荷適應性強的污染物低成本、超低排放技術,對破解我國燃煤污染的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第一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高翔:最早包括我們的脫硫裝置是從國外引進的,當時我們兩臺125(MW)機組,就是4.5個億的投資。通過我們自己研發技術,我們的污染物排放濃度比它更低,是五項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汞,甚至三氧化硫,我們的投資成本也只有2個億不到。
燃煤污染物排放量、投資成本雙雙成倍降低,與長達近20年的自主研發密切相關。這個項目的發端,源于岑可法院士敢為人先的抉擇。
項目第六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我去蘇聯留學的時候是自己選專業方向的,假如大家都不搞這個方向,我們中國是發展不起來的。當時這個學科剛剛新建,我想要搞成這件事情,是從比較差搞起來才有味道,所以我就選了這個方向。當時指導我們的導師是很有名的一個科學家,聽了我的講話以后他非常驚奇,他說只有你一個人選這樣的專業,非常贊同。
今天,這一技術發明突破,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好科研,還是走進實際應用的好成果,比如,浙能嘉興嘉華電廠實現了1000MW燃煤機組煙氣多污染物超低排放,監測數據表明,污染物排放濃度顯著低于排放限值,其中,氮氧化物可從標準規定的100毫克每標準立方米降低為26毫克每標準立方米;顆粒物可從20降低為0.43;二氧化硫可從50降低為10。同時,其它規模應用在全國多地鋪開。
項目第一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高翔:全世界碰到煤,都覺得這個煤電廠污染很嚴重,通過這個技術,我們煤電也可以做得很干凈、很清潔的,實際上我們是提出了中國標準、中國方案。(央視記者 王倩 李崢 張立雷)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