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12月14日訊 就業是貧困家庭脫貧的主要來源。記者今天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到目前,山東省貧困人口已累計轉移就業30.2萬人,通過轉移就業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約62萬人。
面向就近就業的貧困人口,實施“就業扶貧車間”一次性獎補政策。“就業扶貧車間”與農村貧困人口簽訂承攬合同,并在12個月內給付達到當年省定貧困線標準以上報酬的,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
目前,就業脫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逐步成為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渠道。為此,山東省人社廳在創業扶貧方面,設立5.1億元的創業扶貧擔保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農村貧困人口,提供最高額度不超過3萬元的“免反擔保、免抵押”創業扶貧擔保貸款,按規定給予全額貼息。對符合條件的單位,提供最高額度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扶貧擔保貸款,按規定給予貼息。
扶貧先扶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韓金峰說,在技能扶貧方面,山東省實施了兩類免費培訓政策。對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實行免費培訓項目清單制度,執行靈活的職業培訓補貼標準,推行培訓期5天以內的“短平快”式職業技能培訓。對貧困家庭子女,實行入讀技工院校“五免一享”政策,即免除學費、住宿費和教材費,免費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免費推薦就業崗位,享受國家助學金政策。
對于因病致貧人口,省人社廳還制定了貧困人口養老、醫療、工傷保險專項傾斜政策。針對居民養老保險,實行政府為繳費困難群眾代繳養老保險費、重度殘疾人提前5年領取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傾斜政策。針對居民醫療保險,實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起付標準減半、醫療費用每段補償比例提高5%、年度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50萬元、使用大病保險特殊用藥不設起付線的傾斜政策。針對工傷保險,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實行給予工傷保險待遇先行支付的傾斜政策。
數據顯示,截止前三季度,全省累計為符合條件62.6萬名貧困人口代繳居民養老保險費,將238.3萬貧困人口納入居民醫保保障范圍。前三季度,全省各級財政累計對貧困人口個人繳費補貼2.44億元,全省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對貧困人口補償醫療費用23.66億元,其中基本醫保補償21.19億元,大病保險補償2.47億元。
此外,山東省人社廳還重點加強貧困地區四類人才隊伍建設。自2017年起,鄉鎮事業單位在編制和崗位空缺數額內招募人員,服務滿兩年且考核合格的,采取考核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為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全省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設立“區域協調發展”引智專門項目,給予專項經費支持。將脫貧攻堅培訓納入公務員培訓規劃,從2017年起到2019年,將貧困地區公務員全員培訓一遍。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公開招聘,以縣(市、區)為單位,不分城區、農村學校崗位,統一招聘、統一分配,并向鄉村學校傾斜,也可按學校組織招聘。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移就業30.2萬人,通過轉移就業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約62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242萬)的26%,貧困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已占人均純收入的51.7%,就業脫貧成效顯著。 (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記者 孫杰)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