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買蘋果手機“0元購”,開寶馬汽車“0元購”……隨著網購越來越普及,諸如此類的“0元購”“1元購”的活動信息在各大網站屢見不鮮,看起來特別讓人心動。實際上,多數“0元購”更像是分期付款,雖然前期不用花錢,或者花錢少,但后期該付的幾乎一分錢也不能少,還可能會有一些利息。此外,甚至有不法商販會利用“0元購”的噱頭設下陷阱騙錢,消費者一定要小心。
“0元購”噱頭吸引消費者 日前,市民王先生想在網上買個手機,卻遇到了“0元購”的煩惱。“在網上看到了‘0元購’活動,一分錢不花就能把手機拿回家,確實看著不錯。”王先生正要付款之際,兒子回家了。兒子仔細詢問發現原來買手機真的是“0元購”,只不過貸款除了要還買手機的4000元之外,還要額外加上1000元左右的利息。
原來,王先生要購機辦理的“0元購”,實際上是消費貸,需要在手機上就相關的合同進行簽署,并通過驗證碼確認。為了圖省事,張先生也沒仔細看全合同,險些貪小便宜吃大虧。
記者了解到,目前以“0元購”“1元購”“0元貸”為標題吸引消費者眼球,使消費者產生沖動消費的例子越來越多。究其實質,還是不少消費者覺得此類消費門檻較低,看上去自己也不會有額外的支出,不仔細研究相關的合同就匆忙簽約,加上不少新興的類似貸款都采用手機簽署與確認的形式,不額外提供紙質合同,消費者事后想維權也缺乏相應的證據。
網購“優惠”中多暗藏貓膩 近期,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巡查發現,我國互聯網上的“互聯網購物全返”平臺存在突出風險。公告顯示,“購物全返”平臺不同于通常的購物優惠平臺,而是通過“0元購物”“大比例返還消費資金”迅速吸引用戶。
例如:“7號網”平臺宣稱“購物不用錢”,通過制定“返利率”,將消費金額全部返還;“利利購商城”平臺宣稱“零成本購物”,但用戶首先需要預存商品價格數倍、甚至十倍的預存款,如市場價3000元的i-Pad,預存15000元3個月即可免費獲得,對于用戶相當于獲得80%實際年化收益。
或者宣稱在一定期限內消費金額分批返還,但是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價格往往大幅高于一般市場價格。例如:“螃蟹云購”平臺宣稱“100%返現”,但消費者支付的費用明顯高于商品的一般市場價格,如同一款電腦蘇寧易購價格2788元,而該平臺價格卻高達萬元,目前該平臺已被查封。
“1元購”被定性為變相賭博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8月份,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網絡“一元購”業務的定性和處置意見》,明確將網絡“1元購”定性為變相賭博,或涉及詐騙,并將對其展開整頓清理工作。此外,日前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也發布公告,“互聯網購物全返”平臺商品價格較高、返利周期較長、盈利模式不可持續,存在較高風險。
從事多年網絡工作的徐先生表示,“0元購”和“1元購”雖然購買方式不完全一樣,但大同小異,大多都是通過低價噱頭來吸引消費者購物,這些模式可以進行人為操縱,多數也沒有第三方機構公證,一些平臺會通過后臺生成大量虛擬用戶抽獎、隱藏消費貸條款或直接進行造假。
大成律師事務所的王文濤律師表示,投資者不要被優惠的“廣告用語”蒙蔽,應清醒認識“0元購”背后的風險和陷阱。此外,在消費的時候,不要盲目相信低投入、高回報的購物宣傳,避免沖動消費,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理性消費。 (記者 楊博文 攝影報道)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