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園鄉 花園鄉位于郯城縣西南部,與江蘇省新沂市、邳州市接壤,地處兩省三縣(市)交界處,交通十分便利。全鄉面積74平方公里,耕地6.8萬畝,現轄29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素有“魯南糧倉”和“山東有機草莓生產第一鄉”之美譽。境內河流眾多,其中白馬河縱穿南北15公里,花園鄉河渠縱橫、水網交錯、景色怡人,固也有郯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文/圖 郯宣
花園鄉是傳統的農業大鄉,全省糧食生產先進鄉鎮,素有“魯南糧倉”、“魚米之鄉”之稱。近年來,花園鄉黨委政府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極大地改善了全鄉的生產條件。目前全鄉共有優質糧食生產基地4萬畝,年產小麥3萬噸、水稻2.6萬噸。采用本地稻谷加工的“撒牛荒”、“白溪”牌生態米,屬米中上品,銷往全國幾十個省份。
花園鄉還是傳統的綠色無公害草莓種植基地,立足于這一特色種植業,目前已形成以狼湖為中心的萬畝草莓基地,擁有十幾個草莓專業村、2000多草莓種植戶,年產草莓5萬噸。其中,“狼墩”草莓已在國家工商局注冊,并獲國家綠色認證中心認定。另外,花園鄉還以澇溝為中心,投資200余萬元打造300余畝葡萄種植生態基地;映霜紅甜桃、紅心火龍果、柱狀蘋果、苗木花卉等一批特色生態農業在花園鄉這片廣闊而肥沃的土壤上扎根而起,推動著花園鄉傳統農業向生態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花園鄉還成功引進以板材加工、稻米加工、相框生產、建筑材料、財產保險等為主的企業入駐花園鄉,大力開展“三引一促”工作,加快項目建設。目前,山東彬偉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山東小熊尼尼母嬰用品公司已開工投產,山東諾娃光電科技項目、臨沂海鷹建材項目、盛榮工藝品等一大批企業的建成投產,進一步夯實了花園鄉的經濟基礎。
花園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有溝崖遺址、冷雨古廟、三墩古墓等遺跡,還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發源地。
冷雨古廟,俗稱冷奶奶廟,前來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民眾絡繹不絕、香火鼎盛。院內有一棵古槐,樹圍8米、樹高23.68米、胸圍8.3米,有“唐王打馬看古槐”的民間傳說,被當地人稱為神樹。
柳琴戲俗稱“拉魂腔”,清朝乾隆年間發祥于花園鄉三捷莊一帶,漸漸流布于魯、蘇、皖、豫廣大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一度被稱為“四平調”,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貼近群眾和生活,深受群眾喜愛,逐漸由地方小戲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戲劇種類之一,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項目,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園鄉則被譽為“柳琴戲的發源地”。
據介紹,白馬河濕地公園和柳琴戲展覽館將于今年年底前完工,為提升小城鎮整體品位和檔次,助推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對外交流,打造了一張名副其實的“聯誼卡”。此外,花園鄉新建高標準文化廣場31個,居民生活環境大為改觀,徹底改變了“臟、亂、差”的面貌;北溝崖村土地增減掛鉤順利完成,當地村民入住到新規劃建成的小康樓里,南溝崖村土地增減掛項目正在強力推進中。而隨著白馬河濱河路三期工程竣工通車,白馬河兩岸人民的出行更加方便了。
如今,花園鄉以打造魯蘇交界商貿重鎮為目標,依托現代化農業,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按照“一心、兩帶、十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不斷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的承載和服務功能,努力打造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并重的現代化生態、宜居花園。同時,夯實中小學校、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鄉鎮衛生院醫聯體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醫療服務的需求。
花園鄉純粹的生態田園生活,帶來遠離城市喧鬧的寧靜,美食、農家樂、文化休閑、傳奇故事、歷史名人、草莓采摘、農家體驗、水上垂釣等,是現代鄉村體驗式旅游的好去處。
●古老的白馬河煥發新生 白馬河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條小溪,每年雨季因溪淺道窄,常常造成淤洪,郯城縣的北澇溝村和南澇溝村之名正因此而來。明朝萬歷年間,曾任左都御史的張景華辭官回到老家北澇溝村,組織鄉人開挖白馬河。民間相傳,因張景華的義舉感動了上天,派天神化作一匹大白馬,用大嘴巴拱一下,河道就變得又寬又深,白馬河因此得名,遂有了“郯城八景”之一的“白馬漁唱”。如今,白馬河兩岸綠樹織蔭、花香鳥鳴、河清水綠、魚肥蝦美,水光林色令人賞心悅目,儼然一處世外桃源。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青島郯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