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闊的草原,水草豐美,牛羊在恣意地徜徉……這樣的畫面,相信你不會陌生。但是,你知道嗎?在青島的近海海底,也有11處這樣的“牧場”,成群的魚、蝦、貝也正自由自在地游弋于一個個礁體間。
中科院資深院士曾呈奎1981年提出的“海洋農牧化”設想,如今已在青島精彩呈現:我市累計完成投資7.23億元,建成10處增殖休閑型海洋牧場和1處公益型海洋牧場,總面積5890公頃,共投放礁體近197萬空方。其中5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2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閑海釣基地,4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閑海釣場。這些集海洋資源開發、漁業增殖、海上游釣、休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海洋牧場,已成為青島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海洋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平臺,彈奏著“耕海牧漁”的“新曲”。
青島在全國較早開建“藍色糧倉”
作為中國重要的海洋城市,青島一直把建設海洋牧場作為拓展漁業發展空間的關鍵抓手、漁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藍色糧倉的實施意見》,明確將打造全國一流的漁業資源養護基地作為全市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期間,市財政安排72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海洋牧場建設,其中,4200萬元扶持增殖休閑型人工魚礁建設,3000萬元扶持生態公益型人工魚礁建設。
青島自2009年開始規模性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已建成龍盤嶗山灣海域、金海富源五丁礁海域、華潤博達嶗山灣海域、魯海豐石雀灘海域、卓越齋堂島海域、西海岸靈山灣海域、海泉嶗山灣海域、靈山灣海域、老尹家靈山灣海域、金沙灘靈山灣海域等10處增殖休閑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10處增殖休閑型海洋牧場完成礁體投放近188.2萬空方,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完成礁體投放8.8萬空方。近三年來,配套開展戀礁魚類放流700余萬尾。
為保障海洋牧場建設取得實效,青島實行了項目建設年度報批、項目跟蹤檢查、項目建設年度驗收三大制度,加強海洋牧場建設的全程管理,確保項目建設有序進行、財政資金規范使用。同時,強化了海洋牧場建設效果評估,開展人工魚礁效果跟蹤評估,為人工魚礁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增殖放流讓海洋牧場“生態興旺”
近幾年來,配合海洋牧場建設,青島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工程,在膠州灣、鰲山灣、嶗山灣等重點海域,加大對蝦、三疣梭子蟹、牙鲆、梭魚、六線魚等優勢水產苗種放流力度。
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資金1.8億余元,累計放流苗種103億單位。通過礁區建設和增殖放流相結合,加快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和恢復漁業資源,有效提高了海洋牧場綜合產出效益。我市已連續多年開展了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公益活動,近三年共有40多家企業、近700名市民認捐放流苗種277萬元,增殖放流公益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明顯提升。
目前,青島最早建成的海洋牧場已正常生產三年。通過跟蹤監測顯示,魚礁區藻類繁生,浮游生物和水生動物明顯增加,同時限制了底拖網作業,減輕了捕撈強度,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通過底播養殖鮑魚、海參,一處海洋牧場年收益近5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海洋牧場的建設還促進了休閑海釣產業發展,石嶺子、王哥莊、五丁礁等海洋牧場均承辦過不同規模的海釣比賽,極大提高了青島海洋牧場和海釣基地的知名度,為青島現代漁業升級轉型、打造藍色糧倉提供了強大支撐。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2020年,本市海洋牧場將達到9000公頃。未來幾年,青島將以創建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為契機,加大海洋牧場扶持資金投入。以人工魚礁建設為載體,統籌生態養殖、增殖放流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和休閑海釣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漁業資源養護基地。
(任曉萌)
[編輯: 李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