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劍斗老人正在繪制地圖。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谷朝明 曹現梅
李劍斗是個“老青島”,也是個老木工,他有一個特殊的技能——靠“眼看腳走”手繪地圖。這不,就在這兩天他又繪制出了4份壽張路社區居民大院的手繪地圖。這種地圖可不是僅靠衛星地圖能標示清楚,如他所講“這在制圖繪制里,也是一門只有人工才能做的專業的學問”。而這已經不是李劍斗第一次為社區繪圖。早在2012年,他用兩個來月的時間,動手繪制了一張社區的區域圖,轄區道路、樓座信息一一標注,一目了然。
手繪社區地圖兩個月出爐 “我2003年退休,之前做木工職業,我在建筑行業干了四十一年半,算是第一批工人技師……”在市南區金田公寓記者見到了李劍斗老人,他把一張長約1.5米的圖紙鋪到床上向記者介紹起來。
“開始就是簡單地繪制樓座布局,但我想,既然要做,就做得完善一點。”李劍斗告訴記者,當時社區還并沒有詳細的區域概述圖,他就主動提出,打算借此自己動手繪制一張。當時正值夏末,天氣依舊炎熱,在沒有空調的辦公室里,李劍斗的汗水都能濕透衣服。耗時大約兩個月,一份完整的社區區域圖終于完工了。一支筆、一個筆記本、一副老花鏡,是李劍斗老人畫地圖時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記者把一幅正規出版的地圖和手繪地圖擺到一起,從專業度進行PK,手繪地圖絲毫不遜色。
畫地圖最難的是“拼樓座” “畫單個樓體,或是街道容易,最難的是如何把所有的樓座、街道正確地擺到一起……”李劍斗老人說,在畫壽張路社區地圖時,在幾條道路有一個三角的區域,因為畫地圖純靠眼睛目測,也沒有其他丈量工具,“任何一點角度錯誤都會影響整個地圖的布局”。雖然當時社區地圖畫好了,但是這個三角區域是否正確,老人心中一直沒底。直到不久后,他翻看半島都市報時才解開心中的疙瘩:“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報紙上登出來一份區域圖,正好有我們社區這,我拿著比對了一下,當時有點猶豫的一個三角地兒輪廓竟然完全一致。”在向記者講述時,74歲的李劍斗言語仍透露著當年的激動的心情。
“時間長了,加上經驗,有時用筆比劃著,就能目測樓座方位。”李劍斗說,因為無數次的實地查看,社區的建筑布局就像在腦子里,跟膠卷似的可以回放。也因為這次繪圖,他對社區每一方地兒,都了如指掌,被大家贊為“行走的地圖”。
又新畫了四幅社區地圖 除了這張1.5米長的大地圖外,老人還畫了“微縮版社區地圖”。李劍斗告訴記者,“這兩天還繪制了4幅小型的社區樓座地圖。在原來大圖的基礎上,再加上畫圖技術相應提高,再繪制就相對容易多了。”在向記者展示壽張路社區等四個居民大院的手繪地圖時,李劍斗老人解答了記者心中的一個疑惑。
說起這些年城市的飛速發展,他總是感慨,舊城改造讓城市變得更美好,但隨之改變的是很多承載著自己回憶的老街、老樓也一去不復返,而很多老鄰居也因此搬走,失去了聯系。李劍斗老人會時不時地拿出手繪社區地圖觀看,如他所講,這也見證著里院變遷。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