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刷臉支付正式進入商用時代 這一次中國又領先了
正式進入商用時代,或成新的支付風口
刷臉支付,這一次中國又領先了
資料圖:刷臉支付。圖片來源:工人日報
這個時代的消費支付變革總是快得讓人猝不及防:當你還在為手機支付帶來的快捷驚嘆之時,另外一些人則讓支付脫離手機而“靠刷臉吃飯”了。
在自助點餐機前站定,把臉對準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頃刻間便可成功支付——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橋段,而是發生在肯德基餐廳里的真實一幕。
9月1日,支付寶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正式將“刷臉支付”推向了商用。據悉,這次嘗試也是刷臉支付這項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商業應用。
不少網友感慨,以后“剁手”要改“刷臉”了。
曾經在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人臉識別“黑科技”,如今已實實在在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再次領先西方
2015年,在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博覽會的開幕式上,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云首次向外界展示了臉部識別技術:他將自己的臉放置于機器的識別框內,系統自動識別后完成了支付,為他成功購買了一張1948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紀念郵票。
如今,刷臉支付的場景從德國漢諾威搬到了杭州的肯德基餐廳中,并且走進了普通人的日常消費之中。
同樣堪稱神奇的事情還發生在蘇寧。近日,蘇寧全國首家無人店——蘇寧體育Biu,在南京徐莊蘇寧生活廣場開業,其將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與新零售方式結合在了一起,消費者“刷臉”即可進門,離開時以正常步行速度通過付款通道即可實現付款。
互聯網巨頭百度與京東也不甘寂寞。前者早在4個月前就把刷臉支付搬進了自家食堂;后者8月底則在線下門店京東之家開啟了刷臉支付功能的內測,可以讓用戶不借助手機、只需2秒就可以識別驗證身份,并進行付款。
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左右。而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金融行業內人臉識別的市場前景,更被業界預估為千億級市場。
毫無疑問,同此前的手機支付、無人超市一樣,這一次中國在刷臉支付這一創新領域再次占得先機。國外媒體也對中國的這一“黑科技”不吝贊美之詞,CNBC、路透社、雅虎新聞網等爭相報道,他們紛紛贊嘆中國式“刷臉”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企業試點或有深意
那么,刷臉支付實際推行效果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便捷、迅速?
9月初,記者在北京通州萬達的京東之家里體驗了一把刷臉購物。當記者抵達店面時,并未看到關于刷臉支付的相關宣傳材料,整個店面與其他品牌線下體驗店在外觀上并無不同,只有收銀臺上駕著的幾部ipad隱隱暗示了刷臉黑科技的存在。
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次使用京東刷臉支付需要用京東APP或者微信掃描店內的二維碼,上傳本人正面清晰照片,審核完成后才能開通該項功能。記者依序操作后,半分鐘內系統便提示完成審核。
在結賬環節,并非如想象般那樣簡單刷一下臉即可完成支付。記者體驗時發現,用戶若要進入支付環節,首先需輸入手機號碼后四位,機器將自動啟動人臉識別,識別完成后仍需用戶手動點擊屏幕確認交易才可完成最后支付,結賬買單的全部操作用時大概10秒鐘左右。
支付寶也采用了同樣的驗證方式,即需要用戶需要輸入完整的手機號,輔助人臉識別驗證后才能支付成功。
“這是不是多此一舉?采取多重驗證方式,感覺還不如掃描二維碼支付方便。”前來體驗的李女士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記者在店內看到,盡管刷臉支付的體驗頗為酷炫,但不少消費者依然采用了手機掃碼進行支付。
原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劉云淮博士認為,相比于手機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驗證速度快,提升了支付效率,但用戶可能不會為此買單。“即便在網絡條件差的時候,普通用戶使用微信支付需要半分鐘完成,而刷臉支付需要10秒鐘,但是誰又會覺得節省了很多時間呢?”
資料圖:鄭州一餐廳因高調打出“靠臉吃飯”招牌。馬義恒 攝
對于眾多企業爭相涌入刷臉支付領域,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顯得頗為冷靜。“首先,技術進步可能會帶來支付鏈條的變化以及交易場景的改變,從而引發第三方支付革命,企業也并不想落后;其次,一些新概念有助于刺激消費體驗,同時可以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刷臉支付的基礎是積累用戶面部信息,這屬于大數據積累及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企業勢必會搶占并從中發現商機。”他指出,現階段企業試點刷臉支付或有深意。
諸多矛盾待解
“我的臉會被竊取嗎?”來自通州的消費者張明德問了一個看似天馬行空的問題,但這絕非是杞人憂天。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主持人曾僅用一張照片,而不是用自己的臉,對著鏡頭,就輕松進入了一個需要人臉識別認證才能登錄的APP。
“類似的場景可能會出現在刷臉支付交易中。”在劉云淮看來,安全性始終是刷臉支付難邁的一道坎。
據他介紹,刷臉支付是一種受限的技術。“光線、角度、遮擋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人臉識別的精度。現階段,刷臉支付并不能單獨拿出來作為唯一的驗證手段。”
雖然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支付寶配備了3D紅外深度攝像頭,且輔之以軟硬件結合的方法進行檢測,誤識率低于十萬分之一。然而,目前的刷臉識別技術對于同卵雙胞胎的人臉識別,機器仍難免誤判。
劉云淮坦言,相比于檢測誤差,人臉識別技術采集的大量帶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數據被盜取,才是這種生物認證方式真正的痛點。“臉是唯一的,如果被盜,那你不能像換密碼一樣換一張臉吧?”
“從商業角度來看,現階段刷臉支付很難一蹴而就。”李俊慧表示,刷臉支付在金融領域的前景如何,取決于監管部門對于刷臉支付安全性的評估,事實上,按照監管部門的支付安全規則,刷臉支付需要多重驗證才能完成支付,而現階段的刷臉支付本身還需要依托手機驗證碼等才能完成,其主張的便捷性實際上是極其有限的。此外,更多的輔助驗證設備也導致時間成本偏高,因此,實際市場推廣可能存在一定難度。
螞蟻金服生物識別技術負責人陳繼生則希望相關政策適度松綁,“中國的現行支付管理辦法中,僅允許人臉識別作為渠道來輔助身份認證,相信未來會完全放開。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已經在央行報備,希望與央行等機構協同制定金融領域的識別標準。”
根據高盛的調研報告《支付:商業生態系統的入口》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增長了超過74倍。刷臉支付的加盟,無疑會為無現金社會增加一份新動能。
“人類的進步需要前驅者的投入,刷臉支付的確是未來支付的趨勢,未來可期!”盡管面臨多種矛盾,劉云淮仍給出了肯定的評價。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