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濟南多部門擬聯手盤活停車資源 “共享車位”還有多遠?
大眾網9月11日訊 不久前,濟南交警“泉城行+”APP上線了新功能:地圖上不僅能查路況,還能查附近哪家單位的停車場對外開放。這在禁停道路越來越多、違停處罰越來越重的背景下,將給不少車主帶來便利。記者還從市停車辦了解到,老城區不少社區正在施劃停車泊位、推進物業化管理,最大限度挖掘停車資源。這一舉措成熟后,有望結合上下班潮汐現象,將社區停車資源對外開放,通過GPS定位讓市民可查。可以說,濟南在實現“共享車位”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車位現狀60萬缺口集中在老城區 不少車位潮汐式閑置 8月29日,市交警支隊主要負責人曾透露,按照1:1的比例,濟南停車位缺口已達60萬個。下一步,市區在100條禁停道路的基礎上,還將增加30條到50條。也就是說,又有不少路內停車位將被取消,能停車的道路今后會越來越少。
停車位資源日益緊張,違法停車的成本也在不斷上漲。按照相關規定,在一般道路違停罰款100元、不扣分,在禁停道路則罰款200元、扣3分;在一般道路違停3分鐘才會抓拍,在禁停道路由于按照“違反禁令標志、標線”、通過自動抓拍車處罰,哪怕駕駛員就在車內,停車超過1分鐘也會被抓拍。
“路邊不能停車了,但周邊單位、小區里可能正有停車位在‘睡大覺’。”市停車辦相關負責人透露,和早晚高峰車流的潮汐現象相似,停車位的利用也有個較為明顯的潮汐,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早上去上班,小區里車位就空出來了;下午下班回家,單位里的車位也就閑了下來”。
如何讓閑置車位最大化利用?記者從市停車辦獲悉,濟南已打出一套組合拳:一方面是盤活社區停車資源,打造停車辦、街道辦、城管和交警等部門聯動的社區停車共管共享平臺;另一方面呼吁單位企業開放內部停車場,將已經開放的停車場數據信息發布到“泉城行+”APP上,方便市民查詢。
呼吁單位、企業開放停車場,目前成果如何?記者從市交警支隊獲悉,目前通過“泉城行+”APP中的“實時路況”功能,在手機地圖上不但能查到單位、企業的具體位置,還能查到開放的車位數量和開放時間。記者操作發現,已經開放的單位、企業停車場遍布市內各區,且以老城區停車資源緊張區域為主。僅在齊魯醫院周邊,就搜到了7家單位開放的437個停車位。市停車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工作持續推進,市民用手機查到的單位停車場會越來越多。
未來趨勢社區停車位將有大數據 開放后手機也可查 9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趵突泉社區位于西雙龍街的門口。這里雖未安裝車輛起落桿,但已有了識別車牌號的攝像頭。西雙龍街北首有物業人員值班,專門限制外來車輛進入。此外,社區內的樓前空地、不影響交通的路邊和墻角處已經施劃了不少停車位。
在趵突泉社區門口的墻上,貼著一張落款為7月24日的通告,通知社區居民到居委會登記車輛信息,根據數據統計確定停車資格。“從登記摸底的大數據情況看,施劃的停車位不夠用。”歷下區停車辦相關負責人透露,但不是每個社區都是這種情況。據悉,燕山社區里的學校有個能容納520輛車的地下停車場,白天會有空置的情況,有對外開放的條件。而根據市停車辦相關數據,全市463家社區停車場已有147家對外開放,收費與免費共存。
按照計劃,為了調動更多社區停車場對外開放的積極性,下一步將全部實行有償停放原則。目前,市停車辦正在社區停車泊位大調查的基礎上,對各個社區停車場進行詳細的GPS定位,開放后將會與公共停車場相結合,能夠有效節省市民找車位及停車時間。
哪家單位開放停車場
手機上一查便知 第一步進入“泉城行+”APP,點擊“首頁”,選擇“實時路況”;
第二步
頁面跳轉手機地圖后,點擊屏幕右側帶有“P”字樣的選項;
第三步
市區所有開放的企業、單位停車場都會以“P”的字樣在地圖上顯示,點擊即可獲取進一步信息。(注:目前該功能僅支持安卓系統,交警部門正在推進蘋果系統的審核,本周有望完成。)
停車位共享,濟南要走的路還很遠 多年前濟南便呼吁單位、企業開放內部停車位,如今這些停車位的量化信息終于能在網上查詢到。下一步,社區對外開放的停車場信息也將能夠查詢,濟南的車位共享計劃正一步步地進行著。
而對于車主來說,更讓人期待的情景其實是,當有朝一日我們打開手機APP,在目的地附近動動手指搜索一下,哪里能停車、空閑多少車位、收費多少等信息就會一目了然。我們可以在網上預約好車位,通過網上支付便能開車走人。然而,這一愿景,尤其是對于社區內的私人車位來說,中間顯然還隔著一個實時大數據監控交換平臺;距離真正意義上“共享車位”,距離真正可操作的這一應用場景,還有很多工作待細化。
外地其實已有成功先例。2015年廣州便有了云停車平臺,將閑置的停車位信息掛到平臺上,用戶之間就能實現相互租借。停車位上網,讓找車位不再煩惱,有車位一族也能借此賺錢盈利。這樣一種模式,讓停車資源就像共享單車一樣,實現真正意義的共享。
廣州的停車資源“滴滴模式”跟濟南并不相同,前者為第三方市場化運作,平臺、停車位所有者和停車位管理物業都有利益分成;后者則是政府主導,一方面呼吁企業單位打開門,另一方面盡可能挖掘社區停車資源,在解決居民剛需的前提下,鼓勵年輕住戶多、停車資源有上下班潮汐現象的社區開放內部停車場。
相比而言,肯定是廣州的模式更方便實用,但濟南的模式兼顧了更多民生問題。未來的濟南很可能是兩種模式并存,既需要政府主導下,以保障民生的姿態開放更多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車位,又需要第三方商業平臺利用經濟杠桿來調動車位擁有者的參與積極性。無論如何,濟南已在“共享車位”的路上邁出了正確的一步。
舜華學校地下155個車位今起開放 部分車位預留充電樁,擬引進共享汽車服務 記者今天從市中區停車運營公司了解到,由該區政府投資的舜華學校地下停車場于9月11日起試運營,為社會提供155個停車位,部分緩解周邊停車位緊張局面。
據了解,市中區目前有兩所學校建有地下停車場,一處是位于緯一路的南上山街小學,另一處就是位于玉興路的舜華學校。但是,南上山街小學地下停車場面積小、車位有限,并不對外開放,因此舜華學校地下停車場成為市中區唯一一處對社會開放的地下停車場,停車收費執行物價局標準。記者在該停車場看到,車輛進出口閘機已安裝就位,上層為學校操場,地下為停車區域,并有防靜電地坪,兩個進出口全部開在玉興路一側,與校園完全“隔離”,保證學生不會受到打擾。不僅如此,在共享汽車站上風口后,該處停車場預留了部分車位和空間配建充電樁,市中區停車運營公司下一步計劃引進共享汽車合作方,推出汽車共享服務。
在學校操場下建地下停車場,可較大程度地利用地下空間。目前,濟南已有燕山學校、匯波小學、省實驗西校區等學校人防停車場投用。不過,對已建成使用的學校改建地下停車場,主要難度在于工期較長,影響學生正常學習與室外活動,再就是多數學生家長擔心施工期間的安全問題,因此阻力不小。“再就是公共停車場不能賣車位,投資回收慢,社會資金動力不足也是一個方面。”市中區停車運營公司有關人士說,通過建設公共停車場,按比例增配商建還是可行的思路。
青島悄試水共享停車位 通過移動平臺分時出租 繼網絡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停車”也來了。近來,島城多個小區試水共享停車,一些個人將專有停車位對外開放,并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分時出租,既增加收益,也方便他人。不過,業界人士認為,這一新模式要想發展壯大,還需要政府和社會進行多方統籌。
下載APP找到共享車位 市民魏先生在連云港路的7080廣場上班,停車難成為一個長久難題。前幾天,他的一名朋友推薦某款共享停車APP。他使用這款軟件,在附近的華仁·歐典商苑小區停車場找了日常的停車位。
該小區物業負責人劉先生表示,上個月起,該小區和某款共享停車APP合作,引進了智能系統,目前,已在停車場開辟出20多個車位試水共享,使用率還不錯。 “除了方便其他人外,現在,這些接受共享的居民還能拿到分成。 ”劉先生說,在合作之前他們所擔心的安全和衛生問題,并沒有發生。
據介紹,這款APP使用較為簡單,只要點擊進入,界面會顯示目的地附近的“共享停車”車位,用戶選定車場后可看到相應的車位列表,選擇時間合適的車位。輸入車牌號,確認訂單,即可完成車位預訂,租車位的用戶通過線路導航,即可前往停車場。
某款共享停車APP青島區負責人聶鑫解釋了為何在青島布局共享停車。據他介紹,之所以眾多城市出現停車難,一方面是汽車保有量增速太快,另一方面,也存在因為利用率不高、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結構性矛盾。
“如一些停車場的利用有著明顯的時間規律,一般是白天停車少,晚上才飽和,而一些停車場則恰恰相反。 ”聶鑫說,只要充分利用這種“時間差”,就可以實現對既有停車場資源的挖潛,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 “共享停車”的概念主要著眼于此,可謂找到了社會的痛點。
智慧停車系統做基礎 聶鑫介紹了共享停車的“玩法”:個人或商業物業將車位閑置時間掛上平臺,其他車主出門前用APP預訂停車位,即到即停、即時計費,離場自動結算,費用從手機扣除。此“玩法”的分賬模式為:共享停車的收益,目前業主、物業和APP運營方分別按50%、15%和35%的比例進行分成。
聶鑫說,共享停車位打破了“信息不對稱”,提高了停車位的使用效率。據介紹,這款共享停車目前覆蓋廣州、武漢、青島等10個城市,目前青島地區合作停車場約20個。
需要公共部門協調完成 聶鑫對共享停車的市場前景抱有很大的希望,“如今一二線城市停車越來越難,共享車位既能解決停車難的痛點,又可以讓閑置車位帶來收益,一舉兩得。 ”聶鑫說,這幾年興起的共享經濟,實質就是把一些閑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最終達到共贏的目標。
不過,業內認為,共享停車的一個最大難題,在于因涉及太多的環節,企業憑借一己之力完成市場開拓較為困難,如果公共部門同步創造條件則效果更好。比如,一般居民小區停車資源的開放,關系到居民意愿和車位產權等問題,不僅要進行利益協調,更需要相關政策作出調整。
青島社科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共享停車的實質是引入互聯網技術,對既有停車資源進行高效整合,是“互聯網+公共服務”的一種延伸。而新事物的產生則需要時間來驗證,目前,存在一些社區物業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拒絕合作共享停車,這也能理解,而商家則需要考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與其他共享經濟業態一樣,共享停車對公共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公共部門還需要積極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行、社會協同、市民受益的共享停車發展模式。
深讀:共享停車位前景美好難題不少 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資金不足,大部分共享停車位企業也不敢快速、大批量布點,目前僅在一些重點區域試水。“前期的投入太大了,一年有一兩千萬。”一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停車位共享的業務還處在試運營階段,靠發放優惠券來吸引年輕車主“嘗鮮”,要真正實現盈利還為時尚早。“想實現共享,至少得研發物業端、道閘小系統、車主端等多個子系統。要獨立研發這些關鍵技術,難度很高,投入也很大。”該負責人透露,他們在共享停車位的推廣階段也遇到了不少麻煩。“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停車位的矛盾,另一個就是物業這關難過。”也有市民認為,小區的停車位共享之后,很多陌生人、陌生車輛就會進入小區,會有很多安全隱患。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小區雖然符合共享停車位的條件,但是因為物業與業主之間本身就矛盾重重,為了避免引發更多的矛盾,物業公司也并不愿意參與。
(綜合濟南時報、青島晚報、都市女報消息)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