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張海鐸
9月7日~8日,2017東亞海洋高峰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成功舉辦。論壇由中國經濟信息社、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聯合主辦,新華(青島)國際海洋資訊中心、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青島市僑聯承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曹文忠,青島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鄧云鋒先后致辭。
東亞地區貿易互通有仨特點 李卓彬認為,建設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是青島市乃至山東省融入海洋強國戰略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鞏固海洋經濟發展優勢、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機遇。
曹文忠強調,東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是全球最具潛力和影響力的地區之一,多年來各國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區域合作發展迅猛,“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為東亞海洋合作帶來更大活力,創造更多機遇。
鄧云鋒在致辭中指出,未來東亞海洋高峰論壇將繼續當好東盟各國睦鄰互信的促進者,友好情誼的傳播者,為推動地區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論壇還發布了《2017東亞海上貿易互通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與東亞各國的海洋貿易互通程度最為緊密,其次是日本和新加坡。
新華(青島)海洋經濟指數研究院院長董學清介紹,《2017東亞海上貿易互通指數報告》由新華(青島)海洋經濟指數研究院研發,以東亞東盟國家為考察對象,樣本國家包括東亞三國(中國、日本、韓國)和東盟十國,全部指數排名依次是:中國、日本、新加坡、泰國、韓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菲律賓、柬埔寨、老撾、緬甸、文萊。
董學清說,指數堅持客觀全面、科學權威的原則,包含三個分項指數,以貿易往來為主,輔以資本流動與重點貨物,運用13個國家的156個基礎指標,得出78組指數結果,以此定量描述和深度解析本區域海上貿易互通發展態勢和運行狀況,從空間維度反映兩兩國家間的貿易互通情況。
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東亞地區貿易互通情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1、中、日、韓三國間貿易互通依然緊密,三國間在機電產品貿易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2、相對于韓國,東盟與中日兩國的關系更為緊密;3、在東盟內部,貿易互通關系較為密切的主要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新加坡”,其中,新加坡主要出口化工產品,從馬來西亞、印尼主要進口機電產品。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曹文忠說,東亞海上貿易互通指數是客觀反映東亞東盟地區國家海上貿易互通動態關系總體聯接水平的科學指數,目的是通過展示區域發展理念和建設成果,引導區域內各國的優勢資源流動,推動東亞東盟地區貿易轉型升級。
要打造透明的海洋 在主旨演講階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于今等5位國內外專家圍繞推進東亞海洋戰略研究、海洋貿易、海洋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等主題,發表主旨演講,探討如何加強東亞國家間宏觀政策協調,發揮區域優勢,推進互聯互通。
吳立新指出,如果要支撐起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必須要打造透明的海洋。要打造這樣的透明海洋,需要我們一起來努力,構建海上觀測系統,發展一批關鍵的技術,打造信息支撐系統,滿足各方的需求。
麥康森表示,未來水產品的供應要靠水產養殖,未來的水產養殖的新空間在海洋。
于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海洋科技合作創新能為打造東亞海洋智庫產業集群提供明確的路徑。
在兩個平行論壇階段,圍繞著東亞海洋科技合作與創新這個主題,有關專家學者就海洋生物科技、工程裝備科技、海洋新能源科技等領域發展現狀和成就等進行深入交流,探索東亞海洋科技發展新趨勢,推動建立持久穩定的合作新機制;圍繞智庫共話東亞海上互聯互通這一主題,專家學者就智庫建設、經貿合作、交通航運等內容,深入探討研究,力求借助平臺優勢,促進互利共贏,助推東亞海上互聯互通不斷深入。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