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4日消息 椎間孔鏡技術,是一種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技術。在內窺鏡下,手術醫生可以清晰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并使用各類精細抓鉗摘除突出組織、去除增生骨質,還可以通過射頻電極修復破損纖維環等。
據悉,手術只需在局麻下進行,皮膚切口不到1cm,幾乎不出血,如此微創的手術,卻能祛除難忍的腰病。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集團)脊柱外科中心的醫生們,憑借嫻熟的手術操作和豐富的手術經驗,連續完成多例高難度椎間孔鏡手術,讓更多腰椎病患者順利康復。
做了點家務 28歲女士腰痛難忍
做做家務就引發了“腰椎間盤突出”?沒錯,范女士就因為做家務,導致兩個椎間隙巨大椎間盤突出!在保守治療無效后,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脊柱外科為她完成了難度較高的“微創”手術,現已出院回家。
三個月前,28歲的范女士在做家務之后,突然出現劇烈的腰痛,隨后,右下肢出現放射痛,坐、立、行走時都會感覺疼痛難忍,臥床、翻身也有明顯的腰疼痛,嚴重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L4/5和L5/S1兩個椎間隙巨大椎間盤突出所致,經過保守治療無效后,醫生建議開放手術治療,但是她和家屬都非常希望能通過微創手術,解除病痛。
目前,對于椎間盤突出的年輕病人,通常選擇微創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但這一技術主要針對單一椎間盤突出患者,要運用此項微創技術,同時進行兩間隙椎間盤突出手術治療,技術要求較高。
經過當地醫院推薦,范女士來到市立醫院本部脊柱外科求診。醫護團隊進行了充分的術前討論和完善的術前準備,局麻下,趙永生主任精準定位、穿刺,很快建立起腰4/5和腰5骶1兩個微創手術通道;然后,醫生們在椎間孔鏡下,成功摘除了L4/5和L5/S1兩個間隙突出的髓核,松解神經根,手術2小時順利完成。術后,范女士腰痛和下肢疼痛、麻木癥狀消失,回到病房就可以戴腰圍下地活動。
醫生特別提醒廣大市民,當腰部彎曲“負重”時,椎間盤受力最多,因此,平時做家務和體力勞動時,應盡量保持脊柱的正直姿勢,腰部不要過度彎曲,左右歪斜、扭轉,否則很容易誘發椎間盤突出;還應當勞逸結合,不要持續過勞,當家務活較多時,中間要做適當休息,并做一做腰部背伸鍛煉等,避免引起腰肌勞損,甚至椎間盤突出。
88歲高齡老人摘除突出的椎間盤
近日,東院脊柱外科成功為一位88歲高齡的老人實施了微創椎間孔鏡下切除突出的腰椎間盤手術。術后,老人恢復良好,住院三天,順利康復出院。
88歲的張爺爺腰腿痛多年,在島城多家醫院均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但是,因為年齡太大,一直未能進行手術,老人的病情也越來越嚴重,吃喝拉撒都需要別人照顧,身心十分痛苦。東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林勇接診后,和醫生們經過嚴謹的病情討論,詳細的心肺腦血管檢查與評估,最終決定在局麻下,采取目前創傷最小的椎間孔鏡手術方式。
在麻醉醫生、器械護士的共同努力下,林勇主任主刀僅用1小時,便將突出的椎間盤成功切除。手術臺上,老人疼痛感即刻消失;術后,即可下地行走,疼痛感完全消失。手術效果,讓老人與家人感到十分驚喜。
據悉,自2012年開始開展椎間孔鏡手術至今,每年僅東院就能完成近200例手術,但是,為88歲高齡老人成功手術,確屬少見。隨著椎間孔鏡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高齡、身體狀況不適合開放手術的病人,有了更好的手術選擇。
通訊員 伊麗明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