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8月28日消息 “感謝居委會領導和工作人員,把我們樓道的走廊燈修好了,夜間出門再也不用擔心了。”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園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左側的“便民小紙條傳遞大能量”區域貼滿了居民托網格員、社區自防隊員帶來的求助感謝紙條。
“我們依托社區中心和綜治中心,實施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基層事務無大小,通過暖治理方式,創新普惠性社會服務,既暖了民心,也凝聚了民心。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我們還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平安建設中來,讓他們在享受平安建設成果的同時,也成為平安建設的主體。”市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暖巡防守護樓院平安
“三樓的鄰居家沒漏水,可是我家卻像下雨似的,這水從哪里來的?求高人指點。”“有沒有可能是你家上層走水管破裂漏水?我將向社區反映這個情況,請把你的樓院牌號寫清楚。”
這段對話是記者在紀秀琴手機的微信群里看到的。對話的后面緊跟著的就是求助者的感謝和一個贊的表情。紀秀琴說,群里經常有居民咨詢問題,我能幫忙解決的就解決了,解決不了的就上報社區和街道,讓他們給解決。
今年70歲的紀秀琴,是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湛山街道西中片區的一名社區安全自防隊員。在市南區,這是一支由1300余人組成的隊伍,佩戴著統一的小紅帽和黃袖標,在開放式社區全年無休看樓護院,被市民們親切地稱為“小紅帽”。
自防隊員配備對接綜治中心的移動終端并安裝網格APP,隨時收集群眾訴求,為群眾提供生活服務等。還建立片區微信群,聽取居民建議,收集社情民意,提供便民服務。
據悉,目前自防隊員已先后報告各類公共安全隱患信息8600余條,收集社情民意2200余條,調解一般矛盾糾紛294起。
暖服務關愛特殊群體
近日,記者來到八大關街道金口路社區91歲高齡的獨居老人姜愛珍家里,只見她已擺好餐具,正等著熱騰騰的午飯送上門。不一會兒,“幫到家”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便將炸魚、肉丸子、炒大頭菜等飯菜送來了。
“這是我們依托社區中心,設置便民呼叫中心、養老管理中心、社區服務配送中心、社區托管家教服務中心等機構,著力打造的‘幫到家’便民服務品牌。”據了解,市南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全區88000多名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最低生活保障老人、重點優撫對象、重度傷殘軍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三無”老人以及低保、孤寡等困難老人開展送奶、送報、送家政、送愛心、送午餐、送健康“六送”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困難和獨居老人養老服務全覆蓋。“幫到家”社會服務組織以“幫您出主意,替您想辦法,為您解難題”為服務理念,旨在為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普通居民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心理咨詢、精神慰藉、臨終關懷、代理購物等服務。
暖舉措惠及市民游客
7月24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襲擊青島,承保家庭財產保障險的公司迅速啟動應急程序,在接到齊東路居民劉某的報案后,當天下午查勘人員就趕赴現場查勘定損。到達現場時被保險人家中尚有積水,查勘人員查勘完現場后與被保險人就損失達成一致,定損9800元,并于當日完成保險賠款支付。
據了解,今年以來,市南區秉承“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社會治理理念,積極引導商業保險參與平安建設,由區財政出資820萬元,給所有進入或居住在轄區內的人員及居民家庭財產購買政府救助保障險和家庭財產保障險(合稱社會公眾安全險)。
“我們著力實現大事小情有人管有人辦,通過出臺惠及千家萬戶的‘暖政策’,不僅暖了市南人的心,也讓來到市南區的外地人感到暖心,全覆蓋‘暖治理’切實形成人人參與平安市南建設、人人共享平安市南成果的生動局面,也為建設時尚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市南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區綜治辦主任姜愛君說。
據悉,社會公眾安全險項目啟動以來,市南區共受理報案117起、賠付69起,金額達37萬元,排查整改多發性治安問題和隱患55處。2016年度,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分別達96.90%和93.81%,連續兩次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2016年至今保持全區“零命案”。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