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韓富曉 報道 “環太平洋-2016”演習中,中方潛水員與外軍潛水員聯合進行水下打撈作業,這是他們對直升機進行捆綁。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于超 譚浩
潛水員,勇敢者的職業,經常面臨生死考驗。作為海軍首支防險救生支隊,他們常年與大海為伴,深邃的海底就是他們的戰場。這支年輕而特殊的部隊,組建5年時間,是海上防險救生“種子部隊”,擔負著全海域應急救援使命。他們的出征沒有火炮齊鳴、導彈騰飛的快意,卻往往與險情相伴、與生死相系。他們上高原、入深海,完成了多項急難險重的救撈任務,刷新了救生領域多項全國紀錄、亞洲紀錄甚至世界紀錄,他們被人們親切稱為“海上守護神”。7月28日,記者來到海上防險救生第一支隊,零距離接觸這群神秘而勇敢的海軍潛水員。
剛出水嘴唇發青 夏日的海上,驕陽似火,波濤涌動。北海艦隊某防救支隊的長島船上,副支隊長李偉東緊盯著指揮觀察系統的屏幕,密切關注著深海之下的動靜,不時與潛水員通話,詢問潛水員的身體感覺和作業進度。該支隊組織幾十名潛水員正進行大深度飽和潛水訓練。
“水下流速很快,而且流向不穩定,潛水員要克服很大困難,才能完成捆綁落水物的工作。”業務長張常春介紹。
過了一段時間,水面上氣泡翻滾,像開了鍋一樣,潛水員的身形隱約浮現出來。經過3個多小時的水下作業和減壓,兩名潛水員完成水下接供排氣管、沖洗泥、攻千斤洞3個訓練課目,順利出水。雖然艷陽高照,甲板被曬得燙腳,可剛出水的潛水員像剛從雪地里出來一樣,嘴唇都是青的。卸下沉重的裝具后,潛水員便立即被送進醫療艙進行減壓治療。
一次接到營救困在翻扣漁船內漁民的命令,李威和戰友迅速出動。黑漆漆的水下,伸手不見五指,完全靠感覺前進。突然,躍入水中的李威感到腿被什么扯了一下,并迅速地卷上了身體。是漁網!李威沒有慌張,他冷靜地分析水下情況和漁網位置,迅速抽出潛水刀,小心翼翼地割斷漁網,一點一點地擺脫。之后,他探進漁船機艙,找到被困在艙內靠著氣墊支撐下來的兩名漁民。李威將呼吸器遞給漁民,迅速教會他們使用方法后,他憋著一口氣,帶著漁民向船外潛去。經過近40分鐘的奮戰,李威安全地將兩名被困漁民救上了船。
隨時面臨生死考驗 防救任務最大的特點就是分秒之間決生死,毫厘上下見輸贏。43歲的潛水業務長丁志盈參加過大大小小無數次營救。他告訴記者,潛水員們水下作業都要爭分奪秒。
2015年6月,“東方之星”客輪翻沉長江江底,潛水員們緊急赴湖北監利執行失事客輪應急搜救任務。當時作業環境陌生、能見度幾乎為零,水下流速達到4節,超過潛水作業規定1倍多。而且江水渾濁,全靠潛水員摸索前進。另外,由于船體變形,門窗破碎,障礙物雜亂,極易刮傷潛水員,卡住潛水員身體,潛水員在水下隨時面臨生死考驗。由于船身倒扣,潛水員必須一邊費力地清理著雜物,一邊摸索前進,體能消耗巨大。潛水員韓富曉第一次獨自在黑暗中搜尋遇難者,心中非常緊張。為了能將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檢查到位,韓富曉特意多預留了4米多軟管,以方便自由行動,可軟管信號繩過長,極易引發絞纏和導致失去水下行動方向等危險。當他在艙室最里面抱住一位遇難者往外爬的時候,突然發現信號繩被掛,失去了方向,找不到出去的路。他用力摟緊遺體,摸索著一點一點爬,另一只手收緊軟管、清理障礙、解脫絞纏。整整摸爬了20分鐘,終于沖出了險阻。
在水中減壓五六個小時 在水下作業結束后,潛水員并不能馬上返回水面,而是仍需要在水下進行階段性減壓。“下潛80米作業,就需要在水下減壓4個多小時;下潛120米,需要在水下減壓五六個小時。”丁志盈舉例說,如果在深海中釣一條魚,一下子從深水中拉到水面上的話,由于壓力發生變化,魚會一下子爆炸掉。因此,潛水員返回水面上時,就需要在不同水深停留一段時間,將血液和組織中的氣體逐漸析出。
丁志盈介紹,還有一種潛水叫飽和潛水,是一種適用于大深度條件下,開展長時間作業的潛水方式。飽和潛水時,潛水員進入飽和潛水鐘下放到水下作業,在水下工作一段時間后,可以不必回到海面減壓,而是回到飽和潛水鐘休息,再繼續工作直至完成任務。
“飽和潛水返回水面時,就不需要在水中階段性減壓了,而是在飽和潛水鐘里直接回到水上進入醫療艙減壓治療。”丁志盈說,雖然不需要在水中減壓了,但在醫療艙減壓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下潛300米就需要減壓15天。減壓的醫療艙是圓形的,直徑只有2米,高1.75米左右,潛水員進去后是封閉的,吃飯睡覺都在這里。由于醫療艙里會設置不同的大氣壓,聲音在這里都是變音的,也不能放置電視等,潛水員減壓的過程是非常無聊的。
該支隊自2012年組建以來,先后在全海域完成與潛艇對接救援演練,首次在海拔四千多米高原執行潛水搜救并刷新世界紀錄,成功實施深潛救生艇527.2米極限救援實驗刷新亞洲紀錄,成功進行大深度飽和潛水試驗并創造330.2米全國紀錄,成功組織大規模氦氧潛水訓練,創造海軍氦氧潛水作業120米深度紀錄。先后完成遼寧艦試航保障、“東方之星”沉船救援、赴馬爾代夫遂行供水救援、APEC會議、首都閱兵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安保等數十項重大任務。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