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凌晨5點,66歲的即墨市田橫鎮豐城社區王哥莊村漁民于慎強,趁著大退潮,和20多名漁民一起帶著工具來到丁字灣海灘上,收獲肥美的當地特產——蟶子。經過4個小時的忙碌,于慎強收獲了滿滿兩大筐足有30多斤新鮮蟶子。當天,同時開始收獲蟶子的還有周邊幾個漁村,有上萬斤蟶子銷往周邊各地海鮮市場,送上市民餐桌。今年休漁期間,青島養殖貝類成了海鮮市場的主角,像蛤蜊、海蠣子和扇貝、海螺等都是市民喜愛吃的海鮮。
探訪
蟶子進入收獲期 蟶子,是一種生長于淺海泥灘里的養殖貝類海鮮,本地漁民叫作“鮮兒”,每年6月中下旬,漁民根據氣溫和潮汐的變化收獲蟶子。而蟶子在青島的丁字灣、膠州灣的泥灘都有養殖區,足有數萬畝之多,每到休漁期,大量的新鮮蟶子便被漁民挖出來,成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昨天凌晨5點,記者驅車趕到位于即墨市田橫鎮豐城社區的王哥村碼頭,20多名漁民騎著摩托車,帶著漁筐、鐵鋤頭等工具,結伴來到小碼頭上,換上提前準備好的膠鞋,趁著大退潮的幾個小時,順著泥灘中自然形成的小溝,行走1.5公里左右,便來到自己的養殖區,開始忙著挖蟶子。
“蟶子一般生長于泥灘下10厘米深度,需要借助專用的鐵鋤頭來挖。 ”蟶子養殖戶于垂介紹說,丁字灣有著數萬畝的灘涂,這里的海洋物產十分豐富,其中夏季收獲的蟶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貝類海鮮之一。每年春天漁民在泥灘之中播撒下蟶子苗,在一年的生長時間里,基本上不用管理,靠天然的海洋牧場自然生長,吃著泥灘中大量豐富的微生物長大的蟶子味道鮮嫩無比,還有降血糖、血壓等功效。
收獲
4個小時挖出30多斤 “今年的蟶子雖然有些減產,但由于生長的時間長,個頭很大,肉質也很肥。 ”今年66歲的漁民于慎強介紹,別看他已經年過六旬,但身體還像30多歲的小伙子一樣棒,凌晨5點和年輕的漁民一起趕海采收蟶子,一點也不落后。在足有半米深的泥灘里,深一腳淺一腳忙碌了4個小時后,兩個漁筐里已經盛滿了新鮮的蟶子。
上午9點,隨著潮水開始上漲,挖蟶的漁民挑著漁筐,排著隊從海灘深處陸續上岸,將收獲的蟶子在海水中淘洗,一個個肉質飽滿的蟶子,吐著海水呈現在面前。 “這兩筐大約有30多斤重,個個肥美,鮮兒得很,看著就讓人喜歡。”于慎強說,除了王哥莊村約有50多個漁民在這里挖蟶子外,周邊還有幾個漁村上百名漁民也有養殖灘涂,這里有近萬畝的蟶子養殖田,從6月開始可以一直挖到9月。在這期間,僅丁字灣這片海灘,每天就能收獲上萬斤蟶子。
即墨市海洋與海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丁字灣有著數萬畝的海灘,目前至少有上萬畝蟶子天然養殖場,每年的產量有上百萬斤,成為青島最大的蟶子養殖基地。除此之外,膠州灣也有蟶子養殖區,但產量不太大。
上市
蟶子批發價每斤10元 “和往年的價格一樣,每斤10元,一上岸就被海鮮商販收走了。 ”漁民王義洛說,他們當天收獲的蟶子立即就被海鮮商販收走了。這幾年蟶子的價格一直很穩定,按10元一斤的價格,一個人每天挖30斤,能收入300多元,大約3個月的收獲期,這一季一戶能收獲3萬多元,如果沒有自然災害,最高能收獲5萬元左右。
由于海水氣溫較低,今年的蟶子產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零售價格每斤在20元左右。據漁民介紹,蟶子按養殖時間長短,分為一年蟶、二年蟶和三年蟶,當然個頭越大,價格就越高,味道也就更鮮。蟶子畝產最高可達4000多斤,有時會受海水溫度等因素影響,最低產量也在500斤左右。常年從事貝類海鮮生意的于女士介紹,由于青島丁字灣的蟶子是純自然生長,所以味道比外地的要鮮美。
6月起,大量的本地蟶子將開始上市,又為休漁期增添了一道海鮮菜肴。
調查
休漁期間不缺海鮮 “現在正是貝類海鮮肥美的季節,像海蠣子、扇貝、蟶子又鮮又肥,多數都是本地養殖的。 ”在市北區營口路市場,許多商販在叫賣著自家的海鮮。由于正是休漁期,海鮮攤位上的海貨主要以貝類為主。海蠣子6元一斤、毛蛤9元一斤、錐螺6.5元一斤、石螺8元一斤……記者采訪了解到,相較動輒四五十元一斤的養殖及冰凍魚類海鮮,貝類海鮮價格十分親民,大部分貝類產品每斤價格都在10元左右。海鮮商販張先生介紹,現在的海鮮以貝類為主,而且多是本地貨,像紅島、即墨豐城等地的蛤蜊,以及即墨鰲山灣神湯溝、潘龍莊的海蠣子,也正是大量上市的時候。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休漁期雖然提前了一個月,但青島市場上的海貨一點也不少,大量貝殼類、養殖類海鮮上市唱主角,包括各種養殖大蝦及蛤蜊、扇貝、海蠣子、海螺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價格也不貴,讓市民大飽口福。另外,青島的養殖蟶子和蝦類,也開始陸續上市,更加豐富了青島市民的餐桌。據介紹,眾多的貝類海鮮中,本地養殖的貝類占了一半多,加上外地眾多的養殖海鮮品種,更讓4個月的休漁期不缺海鮮。(記者 康曉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