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省黨代會上,創新成為高頻詞匯,這也表明未來五年,全省社會經濟發展中創新的地位將舉足輕重。而青島的眾多創新工作受到關注,青島藍谷、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被寄予厚望。近年來,青島努力聚集創新資源,強化海洋創新優勢,努力從海洋科技城進化成為海洋產業城。
青島創新發展被寄予厚望
省黨代會上,代表們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匯就是創新。對未來五年全省發展,創新驅動被視作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方面。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在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工作中,省黨代會要求優化海洋開發布局,科學綠色立體開發海洋,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以青島藍谷建設為核心,發揮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支撐引領作用,打造海洋科技高地。實施“透明海洋”工程,以國家深海基地等為依托,建設全國深遠海戰略保障基地。健全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進“海上糧倉”建設,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文化旅游等優勢產業,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這次黨代會‘創新’是一個熱詞,報告里面提到了將近50次,里面也點了青島的很多創新工作,體現出青島在創新工作中的責任與擔當。”青島市科技局局長、黨委書記姜波介紹,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和國家深海基地是青島藍色科技的兩顆“明珠”,也是在國家層面具有相當戰略地位的平臺;青島藍谷就是要打造海洋科技創新的高地,所以在這方面也集聚了很多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姜波代表說,青島要在建設海洋強省中發揮作用,不僅僅是在青島,還要輻射帶動山東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強勢,從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產業城轉化。
聚集創新資源補短板
這兩年青島科技發展特別快,尤其是在產業促進方面。姜波表示,青島首先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方面下了大功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就要聚集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就是要把海洋科技進一步強化。原先說青島是海洋科技城,其實我們是有短板的,原先我們重點在基礎研究、公益調查、海水養殖方面很強大,而在深遠海、海工裝備方面還是有短板的。”
針對這個短板,這幾年青島一直加大引進力度,引進了一批海工裝備研發的機構,來補充這部分短板,比如中船重工一批“7”字頭的科研院所,這些科研院所入駐青島,就為這個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另外在引進一批涉海的985、211大學到青島來,比如哈工程、天大等,這些高校一來,都為完善青島海洋科技研發體系做出貢獻。“這些年科技在產業推動方面的最大作用就是在創新資源集聚方面做好,把短板補上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
姜波說,國務院2015年的時候就提出9大科技服務業,青島根據自身特色,狠抓孵化服務、科技轉移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綜合服務等,通過抓科技服務業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我們在這方面在全國做出了一些特色。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標,我們青島從科技工作上跳出山東,在全國范圍內尋找目標對比,這樣才能在省里起到龍頭作用。深圳是我們的目標,相比之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們也在奮力追趕。”
企業是研發投入的主體
有了平臺,還要有人。“實際上搭建一個平臺,目的還是吸引人,創新的核心還是人,有了研究生院,有了研究所,人自然會過來,自然會發揮作用。”姜波說,院士在這其中是一個旗幟,現在青島各個區市都在引進院士,顯現出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那就是都把引進科技資源作為工作的一個核心、重點。這樣一來,社會力量都動員起來了。
報告提出,未來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將提高到2.7%,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讓創新型省份建設達到更高水平。而目前青島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這個目標,未來將達到3.2%。這就相當于每年有百億級的科研力量投入。“研發要有投入,有了這部分投入才有成果,光說重視科技,但沒有投入就不會有產出。其中,企業是研發的主體,能占到近80%的比重。”
姜波說,未來青島科技發展還是要聚焦產業發展,為產業發展服務。“要腳踏實地地培養幾個靠科技引領的產業。比如生物醫藥,青島打的牌是海洋生物醫藥,要發展這一產業就要靠科技創新才能推動上去。”
創新創業是成果轉化整個鏈條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姜波說,創業現在主要講的是創客創業,“我們希望大學、科研院所人員能帶著自己的項目、專利進行成果轉化和應用。”
姜波說,青島在這方面的改革一直在走,簡政放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青島提出“三小”變“三大”的理念:原先理念上是小科技,現在是大科技,進一步圍繞社會經濟發展抓成果轉化;小眾變大眾,原先政府重點支持的是院士、專家等小眾群體,現在更多向草根群體轉移;再一個是小投入變大投入,原先財政資金更多的是撥款支持科研,現在通過科技金融杠桿放大,調動社會力量都往科技上走,讓小投入變成大投入。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