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鮑福玉
發生地震,應急救援隊1小時內即開赴災區,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每個區市完成1個測震臺的建設;6700余社區和村莊建成臨時避難所;中國地震局青島防震減災市級示范中心項目進展順利……6月5日,記者從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動員大會上獲悉,目前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工作穩步推進,下一步本市還將繼續推進地震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和地震應急基礎數據系統建設,加快推進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每個區市完成1個測震臺建設
目前,本市已經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防震減災工作機制。同時每個區市完成1個測震臺、1~2個數字化前兆監測站(市內三區除外)和2~3個強震動臺的建設任務;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完成建設1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點,1處災情速報點,1~2處地震宏觀觀測點(市內三區除外),配備防震減災宣傳員、災情速報員、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任務。
全市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地震應急指揮體系、地震應急救援和應急救災物資儲備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依托市公安消防部隊成立了共1500人的青島市應急救援支隊;建立了以武警青島支隊官兵為骨干力量,由地震、通信、醫療、建筑結構、裝備保障等共117名專家技術人員組成的青島市專業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區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10支共552人、志愿者救援隊10支共930人;具備1小時開赴災區的能力,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在24小時內可以得到妥善安置。
加快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制度化。利用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加強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固定避震人均有效避難面積達到2平方米,緊急避震人均有效避難面積達到1平方米;每個區市完成建成1處綜合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每個社區至少建成1處臨時應急避難場所的任務。“目前本市6700余個社區和村莊都已經有了臨時應急避難場所!”市地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中國地震局青島防震減災市級示范中心項目進展順利,下半年將投入運行。下一步本市還將繼續推進地震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和地震應急基礎數據系統建設;完善相關避難場所標識配置和加快推進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中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包括,建設洞體地震觀測系統、建設地震烈度速報系統和建設本市地震公共安全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在大震或有感地震發生后,能夠快速進行烈度速報,為地震應急反應決策、震害快速評估和震后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