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起深化改革四梁八柱
我省1089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一批標志性關鍵性重大改革方案出臺
□ 本報記者 張國棟 張春曉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幕全面深化改革以來,山東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到國企國資、財稅金融、科技體制等改革方案不斷推出;從大力簡政放權,到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各項改革蹄疾步穩向縱深推進。
目前,我省108項重點改革事項、1089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隨著一批標志性、關鍵性的重大改革方案陸續出臺實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政府和市場關系再塑
新常態下,怎樣激發市場活力?從政府和市場兩頭著力,是根本路徑。
山東路通道路材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齊傳明想不到,預期最快半年完成審批的新項目,不到一個月就辦完了所有手續。淄博首創的投資項目遠程視頻聯動審批機制,讓審批時限由一年以上壓減至17個工作日。
政府簡政放權,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一招。改革之初,我省就將此作為“先手棋”強力推行。2013年以來共分10批削減省級行政審批事項570項,完成削減任務的96.4%,剩余的將在今年全部完成;各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已全部取消,省級投資審批核準、備案事項減少50%。
放權不是放手。“不僅要加大‘放’的力度,還要提高‘管’的效果,提升‘服’的效率。”省編辦主任劉維寅認為,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建設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發展服務最優的“三最”環境,正是山東改革的突出特點。如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取情況和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的“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都是我省的創新之舉。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打造“三最環境”和建設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決定作用,是硬幣的兩面。
三年來,我省在土地制度改革、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關鍵領域舉措迭出。以備受關注的電價改革為例,我省專門出臺試點方案,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去年成立的山東電力交易中心,當年完成電力直接交易616.85億千瓦時,節約用戶用電成本33.4億元,兩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讓市場更有效,讓政府更有為。改革推動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再塑,釋放出巨大紅利:2014年以來,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3909戶、每天新增注冊資本(金)54.43億元。3年來全省各類市場主體增量接近之前30多年的總量,目前市場主體總量達到717.2萬戶,躍居全國次席。
為“穩中求進”鋪路
經濟穩中求進、進中向好,是山東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內在要求。過去三年,山東通過經濟領域的一系列改革,為此鋪路搭橋,使之順利推進。
國有企業是經濟企穩趨強的基石,也是改革的難點。2015年底,山東劍指國企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所有制改革,開始了一次推石上山的改革旅程。首批選擇58家省管企業開展混改試點,其中山東黃金、新華制藥通過資本市場定向增發,上市公司二次混改順利實施,員工持股就此落實。幾年來,無論是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還是組建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推進高管人員契約化管理等,山東都走在全國前列。
民營企業為經濟穩中求進注入活力,是進中向好的生力軍。
山東通過財政金融改革為它們“通絡活血”,破解融資難題。
濟寧樂得仕公司擁有做高端軟木地板的獨家技術,但為“差錢”所困。去年5月,山東魯信資本市場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及時注入1000萬元,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發軔于2013年的山東金改,改變原來的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方式,設立政府引導基金,以市場化手段向優勢企業配置,并引導社會資本注入。截至去年10月底,省級政府引導基金已參股設立總規模達1451億元的子基金,實現投資項目110個。
土地是產業之母,有項目落不了地,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去年,位于濰坊市寒亭區的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壽光流轉2000畝鹽堿地,讓太陽能企業景世乾順利擴大生產。目前全省各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已達1500多個,實現交易額260多億元。
農村產權交易蓬勃發展,得益于一項領先全國的改革:去年,山東率先基本完成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登記,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農民的土地可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獲得財產性收益,還可以抵押融資。較早試點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萊蕪市,已發放貸款3000多萬元。
“獲得感”引領前行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探尋山東的改革路徑,以人民為中心謀劃改革,通過改革給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始終是前行的目標和方向。
去年底,報紙上一則消息讓正在住院的濟寧癌癥患者劉寧倍感溫暖——巨額的醫藥費有著落了。之前的醫保制度中,居民有大病保險,職工卻沒有,山東在這方面率先突破,建立全省統一的職工大病保險制度。劉寧光抗腫瘤用的靶向藥一年需付5.6萬元,以前全部自費,現在報銷2萬多元。
公立醫院改革,被視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去年,我省在286家城市公立醫院全面推開這項改革,共取消藥品加成約58億元,每年減輕就醫負擔約11.6億元。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厚民之生要夯實公平之基,在公平陽光下逐步實現成果共享。在這方面,山東走出多個“率先”:率先建立全省統一、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率先建立城鄉一體、全省統籌的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率先推進同工同酬政策落實……不僅惠及山東人民,還為全國改革積累了經驗。
在相關事業單位去行政化,釋放社會活力和創造力,是增進群眾獲得感的關鍵。以此為標識,山東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改革同樣領風氣之先。
去年,我省全面推開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全省1.3萬多所中小學和校長行政級別,通過落實辦學自主權、提高崗位待遇等措施,解決校長責任大、待遇低、吸引力差問題。日照市先后有10多名教育局副局長“不當局長當校長”,通過考試進入校長后備人才庫,其中5名已經擔任校長。
以改革的辦法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既是增進獲得感的本質要求,還是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拉動消費的契機。
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即是精彩一例。自2015年,我省累計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39所,新增學位128.85萬個。這可謂一舉多得:既改善辦學條件,又加快人的城鎮化進程,還適度擴大了總需求,僅去年,各地累計投資就達644.53億元。
實踐和成就告訴我們,發展要緊緊依靠改革,改革永遠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