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軍 通訊員 宮敏
“手術以前,我連飯都不敢多吃,三個月就一直躺在床上吸氧。”肺移植手術后的王先生與剛來青大附院時已是判若兩人。今年4月初,王先生因肺氣腫終末期,在其他治療效果不佳之后選擇了進行雙肺移植。在手術后住院的20余天里,王先生順利渡過感染關、排異關,并在5月3日順利出院。記者了解到,由于肺是開放器官和利用率低等原因,肺移植是器官移植中難度較大的手術,為一位患者進行雙肺移植難度則更大,而且王先生的雙肺移植手術在山東省還是首例。
出院前,王先生與矯文捷(右二)以及器官移植中心的醫護人員合影。(青大附院供圖)
■困境
肺病末期移植成唯一選擇 今年63歲的王先生已經是一位肺氣腫的老病號了,在過去的多年時間里,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青大附院黃島院區住院接受藥物治療。
常年的疾病不但消耗著醫療費用,更是讓王先生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生不如死的痛苦,壓迫著王先生和一家人的神經。王先生的肺氣腫發展到了終末期,眼看藥物治療已經回天無力,是否還有其他治療方法?王先生家人咨詢醫生、上網查閱資料后,了解到治療終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肺移植。肺移植成了王先生和家人寄托的最后一絲希望。
春節后,王先生來到青大附院,找到該院胸外科矯文捷主任就診,“患者的兒子非常孝敬,為了給父親救命愿為父親進行肺移植手術。”矯文捷介紹。王先生一家的意愿與醫生的建議一拍即合,“肺移植手術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3月底,王先生住進青大附院,邊治療邊等待著供體肺源的出現。然而,住院后不久,王先生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日益嚴重的疾病再也不能耽擱下去,需要盡快進行肺移植手術!
■幸運
病危時等到捐獻肺源出現 4月初,對于王先生來說,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匹配合適的肺源應時出現了。在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一位患者在去世后捐獻了雙肺,而且捐獻者捐獻的雙肺和王先生所需配型成功,符合移植手術的條件。
肺源從去世的捐獻者身上取下,再到植入王先生體內的這段冷缺血時間最多只有6小時,這意味著手術必須在6小時內開始。因此,此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的接力跑。當天,器官移植中心的醫護人員立即行動,醫院胸外科、重癥醫學科著手準備機器和材料,輸血科緊急備血,手術室、麻醉科立即調配人員和房間。
“肺臟移植手術是器官移植中最難的一種手術。”矯文捷介紹,肺臟移植之所以難,一是因為手術前肺源的質量難以保證,相比肝臟、腎臟等來說,肺臟的使用率在大器官中處于較低的水平,僅有三成左右的肺源最終符合適用條件;二是由于肺臟是一個開放性器官,與人體外環境相通,手術后更容易出現感染;此外,肺臟移植還需要多個學科的聯合進行,需要手術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為了這次高難度的手術能夠順利實施,國內肺移植專家、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教授和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臧運金主任、移植監護室李志強主任也來到手術室做指導,矯文捷則是這次手術的主刀醫生。
■成功
省內首例雙肺移植術完成 矯文捷介紹,手術在當天下午1點左右開始,手術團隊首先對捐獻的肺源進行灌注、整修,然后按照事先制訂的手術方案,將王先生的右肺取出,將捐獻、修整妥當的捐獻者右肺移入王先生胸腔內。就在右支氣管吻合的緊要關口,醫生們發現由于王先生長期肺氣腫,肺部已經明顯比一般人的大,與捐獻的肺源肺氣管無法無縫銜接。此時,過往處理復雜情況的情景涌現在矯文捷的頭腦中,穩定心神后,他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熟稔的手感,最終將支氣管完美對接……1小時內,王先生的右肺支氣管、靜脈、動脈被相繼吻合。
在確保右肺承擔起全部氧合功能后,手術團隊接著開始移植左肺。吻合支氣管、動靜脈……1小時后,左肺移植也順利完成。此時,移植團隊的醫生們長舒一口氣,雙肺移植總共用了近7個小時。但是對他們來說,手術成功只能說是成功了一半,“怎么讓新移植的雙肺在患者體內存活下來,這是我們面臨的又一個難題。”矯文捷表示。為了讓新肺“安營扎寨”,手術后王先生被轉入重癥病房進行監護。矯文捷介紹,盡管王大爺偶有咳痰,但經適量抗生素治療及醫護人員的精心照護,順利渡過感染關。5月3日,已經達到出院條件的王先生順利出院回到家中。
“雖然肺是開放器官的特殊性和移植難度大,但肺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平均可達7.8年。”矯文捷介紹說,今后王先生需要繼續服用抗排異的藥物,醫院也會對他進行長期的隨訪。據介紹,早在三年前,青大附院就已成功開展了兩例單肺移植手術。這次為王先生進行的雙肺移植,不僅是該院實施的首例雙肺移植手術,也是山東省首例雙肺移植手術。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