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5月02日頭版刊發文章《投入向洼地傾斜 資源向農村下沉青島 端平教育均衡這碗水(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引領新發展)》,點贊山東青島以改革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投入向洼地傾斜,資源向農村下沉,教育資源不再旱澇不均。
山東青島海濱的鳳凰島小學前身是村辦小學,市民梅秀玲幾年前曾糾結要不要把孩子送來就讀。如今孩子已上四年級,學校的教學樓里遍布圖書角,教育理念先進,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夫妻倆慶幸當初的選擇。
在青島,這樣的學校比比皆是。好學校不再扎堆,優秀教師也隨之流動起來。教育部曾發布的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報告顯示,青島連續兩年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程度排名第一。
教育資源旱澇不均導致擇校熱嚴重,這一普遍現象在青島一度也是沉重話題。教育資源如何均衡配置和發展?青島市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青島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以改革促均衡,“存量盤活靠改革,增量公平靠發展”,統籌推進,辨證施治,精準發力,效果顯著。
改革辦學模式,不讓優質資源“擠疙瘩”。在萊西市院上鎮中心中學,自主探究學習、“選課走班”等活動開展得有板有眼。初三學生周睿說:“這些變化,大都是與青島三十四中合作辦學之后才有的。”
青島通過名校辦分校、委托管理、集團化辦學、高校或科研院校輻射中小學、學區制管理等改革,推動校際間優質課程、教師資源和管理模式共享。或一加一,或一拖“N”,截至目前,青島市教育局共組織36所優質中小學,與41所新建和一般學校跨區域牽手合作。全市教育集團發展到28個,成員單位138個,近9萬名學生受益。
改革招生制度,促進資源公平共享。就近入學、陽光分班,農村不超4公里,城市不超8站地,狠剎擇校風。目前全市所有公辦小學就近入學,優質普通高中指標生招生比例達到65%。全市98%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1400多輛“大鼻子”校車,大都配備在農村。
投入向洼地傾斜,資源向農村下沉。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教師從“學校人”變身“系統人”。膠州八中教師法洪雪說:“前幾年還想考錄進城,不久前我獲評‘農村特級教師’,榮譽、待遇都有了,現在不考慮進城的事兒啦。”人事部門簡政放權,讓教育部門可以自主調配教師,去年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分別達到三成和兩成。教師“鐵飯碗”逐漸打破,補充聘用制教師6300余人,是之前每年補充數量的2倍。
青島市級財政連續兩年扶持15個欠發達鎮中小學改造12.5萬平方米校舍,去年設立專項獎補資金重點改造100所薄弱學校。結合解決中小學大班額問題,計劃用三年時間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25所。全市超過95%的中小學達到市定現代化學校標準。(人民日報)
[編輯: 焦琳]